敬畏与诚心:为“超级工程”当基石
2018-01-19王琳琳
文/本刊记者 王琳琳
人物档案
姓名:高星林
年龄:42岁
职务: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计划合同部部长
“毋意、毋固、毋必、毋我。”今年42岁的高星林,已经在港珠澳大桥“摸爬滚打”了近10年。他参与大桥项目管理策划,以开创性的思维策划并负责实施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招标管理工作,通过招标过程完成项目管理方式的构建,实现了招标管理从程序型向策划型的转变;主要参与构建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运营管理模式,确定了运营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梳理了通车前的66大项工作任务,并确定了实施路径和步骤……
短短3天,两大台风接踵来袭。
2017年8月23日,广东53年未遇的超强台风“天鸽”,肆虐珠海。3天后,台风“帕卡”强势经过。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能顶得住吗?
“这是一次考验,不小的考验。”回想当时的情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计划合同部部长高星林坦言,确实有些紧张。
诚然,大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按照设计,这条22.9公里长的海上巨龙能抵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而且,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和各参建单位累计开展了34次抗防台工作,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是,像“天鸽”这样强力的台风,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紧随其后的“帕卡”,也不容小觑。
事实证明,港珠澳大桥没有辜负建设者的心血。风雨中,大桥岿然不动。
“双台风”过后,人们发现,除部分临建和设备设施受损外,大桥主体工程结构稳固,施工船舶、大部分机械设备都保持完好。塔吊稳稳地矗立在原地,人工岛玻璃幕墙完好无损,海底隧道连一滴水都没有渗入……
这让负责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策划、主体工程招投标管理、计划进度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律事务管理等工作的高星林深感欣慰。“大桥经受住了考验。这相当于一次超大规模的全尺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是,大桥结构抗风性能优良,符合设计要求。”
实际上,今年42岁的高星林,已经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摸爬滚打”了近10年。伶仃洋上,他修桥,亦修身。
迎接人生新挑战
多年之后回首2008年,国人仍会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那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奥运会、汶川特大地震、南方雨雪冰冻、航天员漫步太空……跌宕起伏,几经洗礼,中国向世界展现坚强和勇敢、胆识和智慧。
对于高星林来说,2008年还有另一种意义。那一年,港珠澳大桥招兵买马,他毅然决定迎接人生的新挑战。
彼时,高星林正任职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1999年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管理局路桥管理中心、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工作,已拥有7年工程一线工作经验和3年交通行业管理经验。
对于他来说,港珠澳大桥这个“超级工程”,既是新机遇,更是新挑战。他决心与这座大桥一起跨越伶仃洋。
“人生的经历是一种财富,而有挑战的经历更是一种人生的荣耀。”他如此回忆自己当年的心情。
来到港珠澳大桥后,高星林从普通工作人员到主管,从副部长到部长,再到如今的局长助理,一步一个脚印。
2008年11月,高星林入职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简称“前期办”),任计划合同部副部长,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招标和法律事务工作,参与构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招标管理规划,策划并负责实施了所有招标工作方案。
2012年3月起,高星林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计划合同部部长,负责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策划,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检查和修订调整、主体工程招投标管理、计划进度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律事务管理等工作。
2016年3月至今,高星林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计划合同部部长,除负责计划合同部管理事务外,牵头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算调整、营运筹备工作,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算调整文件编审、修编、审查、上报及协调解释工作。主要参与构建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营运管理模式,提出了运营管理三大目标,确定了运营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梳理了通车前的66大项工作任务,并确定了实施路径和步骤。
举一纲而万目张
“举一纲而万目张。”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明确其工程愿景、目标,至关重要。
在港珠澳大桥前期办,高星林参与确定了大桥主体工程“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的建设目标内涵诠释,并经中央专责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2016年9月,高星林(左一)陪同时任广东省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视察港珠澳大桥工地。
同时,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项目管理策划与优化,并参与构建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从核心载体、核心要素、保障措施三大层级、11个部分进行系统策划,体现了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系统管理思维,成为建设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基于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和价值工程理念,成为港珠澳大桥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成果,获得了行业主管部门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的认同,为行业树立了典范。2014年9月24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港珠澳大桥项目法人组建模式借鉴了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适应港澳两地“一国两制”的特殊要求,更加典型地代表了项目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
港珠澳大桥有“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之称,为这样一个超大型复杂巨系统项目进行招标管理,高星林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高星林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刚来港珠澳大桥时,时任前期办主任的朱永灵问他如何做好港珠澳大桥招标工作。他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四点建议:充分的市场调查,完善的合同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理性的工作方法。后来,又加上了一条——超前的顶层设计。
此后,经过“实战”检验,港珠澳大桥的招标工作基本按照这一思路展开,并进一步完善为“超前的顶层设计,充分的市场调查,完善的招标策划,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的持续改进”。
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提起高星林的招标管理“大招”,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针对具体招标项目,高星林在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发散、收敛、迭代、逼近、聚焦、解决、反馈、提高”的实施8步法;通过招标驱动创新,用工程哲学指导招标工作方法,构建合同管理,驱动行业和产业发展;推行ISO程序化的开评标管理等措施,构建起高效的招标管理体系;通过招标过程完成项目管理方式的构建……
高星林硕士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图为 2017年6月,高星林和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中)及师母在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合影。
作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招投标管理的具体负责人,高星林和招标团队成员一起顺利完成了主体工程共计38个主要标段(共计303.67亿元)的招标组织及实施工作,以及14个暂估价招标项目的审核及监管工作。
在这些招标过程中,无一例有效投诉。
业界普遍认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招标管理实现了由程序型向策划型的转变。招标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保证了有效攻克制约项目的诸多难题,成功提升了项目的品质,化解了项目质量和工期的突出矛盾,从源头上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实施。
这其中,高星林和招标团队成员可谓功不可没。
创新构建招标模式
“从一开始,港珠澳大桥的定位就不仅是‘好’,而是‘更好’。要建设成世界级的跨海通道,要站在世界舞台上引领行业发展。从招标策划到人员配置,我们都是这样考虑的。这么好的平台,如果做不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三地政府,对不起行业,对不起这个平台,也对不起自己。”高星林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星林以目标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构建了诸多招标模式。
首先,基于“设计施工联动、施工驱动设计”的理念,他主要参与构建了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他和同事一起,统筹考虑工程的跨境性和集群性以及严格管控工期、确保工程质量、严控工程造价、减少工程界面等要求,对市场上现有资源进行了周密调查研究,确定了组成投标联合体(允许境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划定大标段,并对联合体进行责任划分、风险平衡、设置超前的合同机制等,构建了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并付诸实施。
其次,创新桥面铺装招标策划方案,为钢桥面铺装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深水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110米跨径的大悬臂宽幅连续钢箱梁结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其工程量为世界之最。作为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招标的主要负责人,高星林和同事进行了世界范围内、上下游产业链的全覆盖调研,提出并推进了一系列创新性设计方案:借鉴工业化精益制造理念,在招标文件中提出采用工业化精益制造的方式生产集料的要求,并争取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对施工图预算和业主控制价做了资源上的相应匹配,通过业主思想影响承包人的行为;借鉴精细化工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制造技术和研发优势,推动按工厂化方式建立世界上首个全自动化、全封闭生产线的集料工厂,实现桥面铺装专用集料的精益化生产;引入车载式自动抛丸机,为防水涂料自动化喷涂设备开发创造条件……这些举措,创造性地解决了大桥钢桥面铺装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这一系列招标模式的创新构建,在港珠澳大桥的质量和进度控制、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与统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2017年3月,高星林受交通运输部公路局邀请,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及招标策划”为案例,为第四期国家公路建设项目培训班进行了评标集中授课。
打开运营管理新局面
高星林为港珠澳大桥付出的心血,远不只是招标管理。凭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凭借奋力达到建设和运营目标“知行合一”的诚心,他和管理局的同事一起,打开了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的新局面。
他以进度管理为龙头,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计划进度管理。牵头编制主体工程《计划进度管理纲要》《计划进度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规范和完善了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并强化计划进度管控和协调。
他以造价管理为目标,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过程各阶段造价管理。建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开展外海工程资源消耗及施工工效研究,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定额测定、协调、分析、验算和鉴定成果验收,历时8年完成此科研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
他以合同管理为载体,负责主体工程全面合同管理。建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突出注重顶层设计和价值引领,倡导基于严格履行合同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强化组织管理,推进系统均衡,提供多维组织保障等。
……
2016年3月以来,高星林更加忙碌了。他要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算调整、营运筹备前期工作。
这一年多来,他按照“合法合规、有依有据、程序公开透明、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算调整文件编审、修编及上报工作。2017年7月,交通运输部已经正式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有关部委函报国务院,目前,已经取得中央主要领导批示同意意见。
这一年多来,高星林具体牵头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营运筹备前期工作。他提出了大桥主体工程的营运目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运营世界级品牌,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并对其内涵进行释义,已经通过三地委审批。得到了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认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组长冯正霖特别指出:大桥建设成功经验之一是坚持了始终咬定建设目标,大桥营运同样要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始终咬定运营目标,要把“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大桥运营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大通道作用,增强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掘珠江西岸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大桥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大桥建设逐渐步入收尾阶段,基于管理局负责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组织实施一体化的特点,高星林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体系不变,逐步叠加职能、适时动态调整”的建设转营运工作思路,构建了项目营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保证项目建设期转营运期的平稳过渡。
如今,港珠澳大桥营运规划及深化方案,已经取得了粤港澳三地政府批准。根据该方案,管理局将按“自行营运模式”统筹开展收费监控等营运筹备工作;养护模式初步确定为“混合制养护模式”,即“核心业务自行养护,日常简单业务外委”;管理局将组建路政队实施路政业务管理,与各政府部门厘清职责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保障项目的营运安全。
“作为一个开创性工程,港珠澳大桥极为复杂、极具挑战。中央、三地及各参建方在资源调配、技术支持、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但因技术的复杂性、外海环境的特殊性等,不可预见因素已超出项目业主和有经验承包商前期预测、超出工程界已有的认知范畴。不过,在现有的管理边界条件和资源约束条件下,已取得显著管控成效,将为后续超大型复杂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高星林充满信心地说。
左图:高星林酷爱阅读,广泛涉猎中外经、史、哲和管理类书籍。他认为,读书不仅能提高做人的修为,更有助于开阔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养成了爱好读书的好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高星林的座右铭。早在大学期间,他便酷爱阅读。他不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还广泛涉猎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思想,太博大精深了,其中闪现的人性光辉,深深地吸引了我。”
来到港珠澳大桥后,这个习惯依然在延续。“大桥逼着我不断学习,我基本每天晚上都读书。毛泽东、曾国藩、王阳明、德鲁克的书,都看了很多。”
在同事眼中,高星林性格坚毅。而他本人表示,自己笃信“坚持的力量”。采访当天,记者从高星林手机上学习英语的“扇贝”App里看到,他已经连续打卡1116天,没有一天间断!
他非常喜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致内心的良知,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他还喜欢《尚书》中的16个字:人心惟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是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利益诱惑的,做品质工程要谨慎防范这些诱惑。很多时候成败存在于人的一念之中,要高度重视细节,要保持专注,追求恒定的目标。”
“我很喜欢梁启超,他一生都在求新求变。很多改革家到晚年都变成了坚定的保守派,他没有。”高星林表示,自己喜欢突破,喜欢新思维,不喜欢墨守成规,更不希望以后走到保守的道路上去。“《论语》中说:毋意、毋固、毋必、毋我。我现在心态很开放,在不断学习新知识,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都看了很多书。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固执了,要不断更新思维和突破自我。”
高星林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士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侠,有士。《论语》说士不可不弘毅,而太史公为侠之大者立传。侠和士,都体现了民族国家的大义精神。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代表了这个国家、这个行业在世界上处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和历史地位。作为一个工程师,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情,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他看来,人生和项目管理异曲同工,至少要有三维的坐标定位,首先要有目标,其次要有参照系,最后要明确实现路径,辨识出有哪些核心因素、存在哪些风险、哪些地方需要补强、哪些地方要重点把握,这样才能构成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
近年来,高星林先后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重点科研课题。其中,他主要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跨境重大交通工程管理模式、决策机制和战略资源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并鉴定为“具有国际首创性”;主要负责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外海工程资源消耗及施工工效(外海施工定额)研究》,成果已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大连湾跨海工程等项目得到应用……
但高星林始终保持谦逊:“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港珠澳大桥是团队建设的成果。港珠澳大桥群星璀璨,我做了一些工作,那是因为有很好的平台。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有所凭借,有所作为,我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