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蒙医基础理论特点△
2018-01-19包满节阿古拉
包满节 阿古拉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2.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以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民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特有的经验医学是不同于其它民族医学,因此,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属性。蒙医学基础理论是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服务于临床,是蒙医药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有阴阳学说,五元与五行学说,三根七素学说,脏腑理论,病因病机理论,寒热理论以及预防养生,治则治法,药物性味功能学说等。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的整体思想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为最基本特点。蒙医学病因中三根是发生疾病的直接原因。在外部四因素(饮食、起居、气候及其它)的影响下,三根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当外部四因素作用于人体时因个体差异受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人体体质也是蒙医基础理论内容中不可忽略的特点[1-5]。
1 整体观和辨证施治
1.1 整体观 从古至今崇尚“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生存的基础,人从自然界中吸取营养维持生命,同时也时刻受自然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蒙医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自然界的气候、季节和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整体观,这也是蒙医学理论体系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蒙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包含两个方面:人和自然的统一、人体本身的统一,其中人本身的统一是生命保持健康活动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与七素(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骼、骨髓、精液)三秽(二便、汗液)之间相辅相成功能为基础的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三根七素不仅构成了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而且被赋予了各种生理功能,其中七素构成了人体组织器官的物质基础,在三根作用下七素分解成精华与糟粕,其精华被人体吸收补充三根及七素本身的耗能,其产生的糟粕被人体排泄,以此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三根之间、三根与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保持平衡。此外,在三根七素作用下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感觉器官之间通过黑脉(血管)与白脉(神经)的运行传导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来维持健康状态。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人体需要从自然界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的同时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自然环境及四季气候变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界的变化(气候、饮食、起居及其他等外部诱因)时刻影响着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如果自然界发生的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如此蒙医把各种关系以“平衡”来认知健康机制,平衡则健,不平衡则病。如此可见治疗疾病时必须利用和顺应这种自发的固有的平衡关系,这也是蒙医治疗原则的最高法则。因此,整体观是蒙医基础理论的最基本特点也是蒙医学的基本特点。
1.2 辨证施治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理上人体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疾病时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或整体,而整体病变又必然会影响到局部,所以蒙医强调从病人的整体出发,既要重视病因,又注意疾病发展规律,既要重视症状,又注意病人体制差异等。把病因归纳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琪素、协日乌素、黏虫等6种,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2种,把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白脉、五官等,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因此,临床上通过“望、问、切三诊”必须全面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辨证施治的依据。因此,辨证施治是蒙医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治则,辨是辨别疾病,证是通过辨别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等,施治是通过辨证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并予以实施。就是整体观在诊疗上的具体应用。因此,辨证施治是蒙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
2 体质观
体质特征是人体先天固有的生理和心理反映特点,亦叫人之禀赋,人的体质、肌肉、体温、记性、气色和性格等,生来就有互不相同的特性,这是由人体“三根—赫依、希拉和巴达干”的哪一种为主要所决定的。是由于父母体质特性的遗传所致,也是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与其母亲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条件有关,但影响不大。蒙医根据人的体型、肤色、胖瘦、热能、消化功能、举止、智慧等方面的差异及以三根理论为基础把人体质分为赫依型、希拉型、巴达干型、赫依希拉混合型、赫依巴达干混合型、希拉巴达干混合型、赫依希拉巴达干聚合型等7个型。依据蒙医基础理论体质特点临床上那种分型易患疾病及用药过程中把握用药尺度等。因此,通过体质特征调理饮食起居和人的身、语、意相互协调,促使三根七素的相对平衡来提高健体及机体抗病能力等。治疗疾病时根据体质特征调理日常饮食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上述7种体质特性在生理功能方面先天形成,可终身保持,但随年龄的增长,在某些方面有所变化,如儿童、壮年、老年3个阶段,在儿童阶段较青壮年和老年显示巴达干优势特征;青壮年较儿童和老年显示希拉优势特征;老年则较儿童和青壮年显示赫依优势特征。这与人的特质特性并没有矛盾。根据体质分型把人体消化功能也分为三型,热能分为四型。因此,体质特征在蒙医学的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和诊疗疾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文化特点
蒙医学是蒙古族及其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医学,并且发明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药剂以及诊疗技术。因此,蒙医药学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是与本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经济模式与发展水平及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蒙古人思想观念中,天与人同是一个宇宙,只是有大小之分。天人合一,天为父,地为母,在蒙古族原始书籍中多出现“父天、母地”的字句。父代表阳,母代表阴,从而衍生出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的原始观点。以及后来在饮食和疾病诊疗中发展为热性食物和药物疗术、治寒症;以寒性食物和药物疗术、治热症等医疗认识和观点形成了早期的寒热症理论。13世纪前,蒙古族的先民不仅积累了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相适应的卫生保健习俗和经验,而且在饮食,药物及外治等方面也发明了很多民族特色的治疗方法。比如,马奶疗法即是流传至今的一种补身解毒,健体益寿的上品饮料。火的使用也是蒙医学发展的早期不可忽视的,从热敷、灸疗,火针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寒冷潮湿风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火在蒙古族先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火不仅是崇拜和祭奠的神灵物,在防治疾病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治疗虚热及隆(赫依)性病的外治方法“蒙古灸”。蒙古灸是用油拌小茴香涂在毛毡上加热裹敷的方法,是北方民族的一个古老的外治方法。最晚是13世纪之前以特殊概念而载入《四部医典》中,后来把蒙古灸改为“霍尔灸”或“霍尔蒙古灸”等。
蒙古民族也称之为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游牧的生活实践,促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动物方面的解剖学知识,并结合自己掌握的家畜肢体结构情况,联想和摸索人体结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又迫使人们在尸体上进行解剖,从而对人体结构有了新认识。并促使了正骨术的产生和发展。蒙医正骨中常用白酒喷洒按摩,白酒在临床上能够起到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蒙医正骨在骨折处用白酒喷洒按摩,不仅起到消炎、活血化淤,还能够松弛僵硬的肌肉,对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按摩时也可使用铜镜、圆形银镘在相应穴位或骨折断淤血部位进行有序的按摩,能够起到止血、镇痛作用。起初是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萨满传承,后来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教育传承、传承人传承等形式流传至今。
综上所述蒙医药学植根于蒙古族文化土壤,有它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蒙医基础理论也有文化特点。
[1]吉格木德.蒙医基础理论(第三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2]宝龙.蒙医学与中医学比较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宝龙,满都拉.怎样认识蒙医学的整体观思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8(4):52-53.
[4]苏日雅.现代蒙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4):453-454.
[5]丁树东,官恩兰.试论蒙医学中的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C]//第十九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