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冬莴笋高效生产措施
2018-01-19李素华
李素华
(河南省南召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河南 南召 474650)
莴笋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莴笋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成白绿色,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莴笋耐贮运,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属低糖低脂肪蔬菜,对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医疗作用。
莴笋喜凉爽气候,适应能力特别强,一年能栽培两茬,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家常蔬菜,近年来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1 莴笋特性及生长要求
1.1 莴笋的形态特征
莴笋的根是直根系,大部分集中在20~30cm的土壤表层处。移栽后根系分布浅且密集,莴笋幼苗期叶互生于短缩茎上。根据叶形状的不同,分为圆叶笋和尖叶笋。食用部分是花茎和茎两部分,果实颜色有黑褐色和银白色,果实是瘦果,自花授粉,有冠毛,时而进行异花授粉。
1.2 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莴笋喜欢冷凉气候,萌芽温度为4℃,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30℃以上不能发芽,当气温保持在12~20℃时,茎叶生长最好,气温超过24℃容易早期抽薹,气温在0℃以下,植株易受冻害。开花结实期,气温在22~28℃较好。
莴笋处于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需求是不同的。苗期要控制水分,保持湿润。尤其在茎部肥大之前,要严格控制水分。而茎部肥大期则要求水分一定要充足,莴笋收获上市前要严格控制水分。
莴笋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要求有机质丰富,土层肥沃,具有很强保水保肥能力的土质。
2 无公害冬莴笋栽培技术
2.1 严格选择无公害的生长环境
无公害冬莴笋应该选择远离工矿企业且无污染的耕地种植,土壤含较多的矿物质和有机质,pH值6~7较适宜,土层肥沃并且排灌便利的壤土更好。
2.2 播种和育苗
越冬莴笋播种期大部分在9月下旬秋分前后,冬前莴笋达到6~7片真叶时停止生长,能安全越冬。肉质茎肥大时正值次年春天,此时气侯条件适宜,可保证莴笋提前上市,能提高莴笋的经济效益。
莴笋苗床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用种量每667m2约50g,莴笋的苗床面积大约8m2,覆盖的土层要薄,播种后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期浇水要适宜。莴笋长到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距保持在5cm左右,5片真叶时开始定植。
2.3 定植
越冬莴笋在11月上旬定植,前作收获后要及时整地,要求深耕细耙,有机肥的施用要充足,采用平畦栽培的方法,行距、株距一般为30cm。定植前2d给莴笋苗床浇水,选择肥厚的壮苗定植,茎基部膨大、瘦弱的苗株要淘汰。起苗时留7cm的主根,栽植时苗株根部展开,要深栽,栽后用土压紧,防止冻苗。
2.4 大田管理
2.4.1 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
莴笋定植后,土壤湿度不能太大,适合趁墒栽苗,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之后控制浇水,加强中耕蹲苗,防止徒长,增强植株抗寒性。地冻之前,要结合中耕用土囤根,也可以覆盖圈肥防寒。
2.4.2 返青期的管理
采用由促控相结合过渡到大促的办法,来管理肥料和水分,调整莴笋茎部肥大与叶部生长的关系。最好在浇返青水时施一次稀粪,可以保墒、提高湿度,随后要适当少浇水多中耕,当莴笋长出一个“团棵”时,马上追施一次速效氮肥,随后继续控制水分,中耕蹲苗,等到心叶与莲座叶平齐时,停止蹲苗,开始浇水同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和钾肥。随着茎部生长的加快,莴笋植株对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越来越多,结合浇水,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总而言之,不能过干、过湿、缺肥,否则会影响莴笋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产量。
2.5 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菌核病、斑枯病及蚜虫等是影响莴笋生长的主要病虫害。
2.5.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增强莴笋自身的抗病虫能力。适当控制莴笋的栽植密度,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水肥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可以防治霜霉病和斑枯病。与茄科蔬菜轮作,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从而免除或减少连作所引起的病虫危害。在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可以防治蚜虫。
2.5.2 物理防治
可在田间设置黄板进行诱蚜,也可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来避开蚜虫,还可使用银灰色遮阳网或防虫网进行覆盖栽培。
2.5.3 化学防治
药物防治可以每间隔14d喷1次1:1的波尔多液,连续喷3次。播种前用1:10的盐水洗去种子中的菌核,防治菌核病。生长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轮换防治。
2.6 收获
当莴笋主茎顶端生长到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是莴笋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莴笋品质好,口感脆嫩。采摘过晚则茎皮增厚,食用品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