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2018-01-19金超
金超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抗抑郁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是临床有40%~50%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佳甚至完全无效, 研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疗效的关系, 对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为了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和其对患者睡眠结构影响之间的关系, 本次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8分;③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异常;④年龄≥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男15例, 女13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2±23.5)岁。对照组男14例, 女14例;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43.7±2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10~20 mg/d, 每天晨起口服。对照组患者采用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治疗,50 mg/d, 2周内达到最大剂量150 mg/d, 最大剂量持续治疗4周,2~3 次 /d 分次口服[2]。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统计两组患者的TIB、TST、AS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5分;有效:HAMA、HAMD、YMRS减分率≥50%;无效:HAMA、HAMD以及YMRS减分率有一项<50%。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IB、TST及AST比较 观察组患者TIB为(447.8±7.4)min, TST为(438.5±5.2)min, AST为(368.2±6.2)min,对照组患者TIB为(432.5±6.3)min, TST为(425.2±4.5)min,AST为(359.7±4.2)min;观察组TIB、TST及AST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 有效11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有效12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时相前移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异常。常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EML)延长, REM期缩短。睡眠时相前移假说认为抑郁症首个REM期应该延长, 但是缺少相关数据支持。可以确定的是抑郁症睡眠质量下降会影响REM睡眠的产生, 导致REM睡眠占据的整体比例下降[4]。抑郁症也导致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异常, 慢波睡眠(SWS)比例减小, 微觉醒破坏了患者睡眠连续性, 睡眠转换期明显增加。自我平衡程序与生物节律模式是现阶段最为研究人员所接受的人日周期调控模型, 该模型认为人的自我睡眠平衡主要受觉醒时间长短, 也即睡眠压力影响, 生物节律则主要和机体自身的生理时钟有关, 自身生理时钟则是体温、褪黑素、皮质醇、生长激素以及胰岛素等多种生物素24 h变化规律的共同表现[5]。
自我平衡和生物节律日周期调控模型也能够较好的描述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 自我平衡主要通过SWS、睡眠起始以及维持实现, 生物节律则通过REM睡眠体现。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SWS减少与睡眠连续性问题, 这种情况属于自我与生物节律日周期模型中的自我平衡功能紊乱, 患者存在缺乏睡眠压力的问题。该模型也很好的解释了睡眠剥夺疗法用于抑郁症治疗有效的原因, 睡眠剥夺增加了患者的睡眠压力, 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从而缓解患者抑郁症状[6]。抑郁症患者REML缩短以及REM期比例异常表明抑郁症也会导致患者生物节律紊乱, 抑郁症也和患者生理时钟基因也有一定关系, 已经为其他研究证实。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REM睡眠异常, 该改变属于双程序模型中的自我节律变化,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也发现, REM睡眠异常的纠正和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有密切关系, 和睡眠质量有直接关系的SWS则没有明显改变, 并且和临床疗效无关。伴随激越与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使用单一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一般, 用药早期可能出现焦虑、激惹等现象。双向抑郁患者如需短期应用抗抑郁药物, 应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同时还要接受心境稳定剂基础治疗, 也有认为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应用心境稳定剂。
某些患者是心境恶劣单相抑郁患者, 单一抗抑郁药物效果一般, 这种情况下可以改用丙戊酸盐, 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 有效环节焦虑、敌意、激惹等现象。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各种评价疗效的调查量表都存在着进行性降低趋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YMRS评分也明显降低, 激越症状得以有效环节, 当然不排除患者情绪好转, 但是丙戊酸钠对激越焦虑等症状的直接缓解也有所体现[7]。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会给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 包括消化道症状、震颤、头晕甚至性功能障碍等,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有关, 可以使用缓释剂型, 有效减轻药物给患者消化道黏膜造成的刺激, 同时维持血药浓度稳定[8]。本次研究患者未出现转躁现象。
综上所述,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改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 并且患者睡眠结构改善和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俞玉礼, 袁国锋, 张玉琦, 等.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临床研究.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 15(1):77-79.
[2] 周衍芳, 张静, 曹延筠, 等.锌离子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四川精神卫生, 2017, 30(1):49-53.
[3] 崔利军, 崔伟, 马小红, 等.头发、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 43(1):43-47.
[4] 温爱萍, 王彩宁, 张秀芬, 等.应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改变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 16(11):1663-1664.
[5] 雷礼磊, 葛陈捷.中药治疗SSRIs抗抑郁剂所致多汗症临床疗效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5):77-78.
[6] 张斌, 郝雪利, 李雪丽, 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55-58.
[7] 冯慧, 刘义, 余正和, 等.疏肝养心针刺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30):3722-3726.
[8] 寻知元, 张国双, 江芮, 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抑郁症患者换用文拉法辛与锂强化治疗的对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