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树彬“定期清积”法防治小儿胃肠积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2018-01-19叶志华高树彬

中医药通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树偏颇定期

● 叶志华 高树彬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小儿在1年内呼吸道感染疾病发作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呼吸道疾病[1],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较长,缠绵反复难愈,不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频繁就诊医院,造成医院门诊量居高不下,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导师高树彬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胃肠积热型在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较大比例,该类患儿在呼吸道感染病前状态(或称为“苗期”),其表现上有一定规律性,识别这个规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健康教育、推拿、中药口服,可改善患儿体质、调整阴阳偏颇,将疾病的发生阻于萌芽时期,从而达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高树彬教授“定期清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积热”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常有”理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疾病的产生,是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而导致的阴阳偏盛偏衰或是皆损。阴阳具有“自和与平衡”的特点。何为“自和”?即阴阳有自我维持和回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何为“平衡”?即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的均势,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就算有短暂的阴阳消长,也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或是经过适当调整,可恢复平衡。

疾病的产生,分为阴阳平衡、阴阳偏颇、阴阳失衡三个阶段。阴阳偏颇到阴阳失衡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致病因素持续存在,阴阳偏颇一直得不到纠正,会进一步阴阳失衡导致疾病。高树彬教授在长期临床过程中发现,一些疾病的反复发作,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其病前状态就是阴阳偏颇的状态,存在“积”的特点。“积”有两层意义:其一,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的意思,即病理因素的不断积累;其二,指邪气的集聚,包括食积、热积、痰积、毒积、寒积等[2],是一种状态的描述。高树彬教授将这个过程或状态称之为“积常有”理论。小儿“积常有”的特点与小儿体质有关。小儿“脾常不足”,而运化功能尚未健旺,又因生长发育迅速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因此易为饮食所伤,导致食积。另一方面,如《幼科要略》所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意指小儿感邪后有化热、化火的特点,故在小儿“积常有”五积中,食积和热积最为多见。

2 定期“清积”以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根据临床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苗期的表现多为腹胀、便秘、口中气秽、夜眠不安或啼哭、烦躁、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通过识别以上症候特点,定期清积,内外合治,通过健康教育、中药口服、推拿等多重方法并用,以期消已有之积、杜绝积之来源。

2.1健康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均发生的重大改变,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且多系独生子女,缺乏正确的育儿观念,娇惯异常,唯恐小儿营养不足,多食肥甘厚味,肉、蛋、奶、鱼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运动量不够,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导致胃肠积热,进而睡卧不宁,汗出而玄府开,易为邪侵,邪犯卫表而发病。故而当下的育儿观念亟待改变,莫要照搬喂养指南上的喂养建议,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总结适合自己孩子的喂养方式。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家长,使之明确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管理好小儿的饮食、穿衣、睡眠、情绪、运动、出汗及二便情况;勤观察,观察识别小儿的病前状态、生病时的状态,包括舌苔、夜间睡眠情况、出汗、大便是否干结等;适时做减法,减少肉、蛋、奶、鱼等高蛋白饮食摄入,适当清淡饮食;勤动手,即勤揉肚子、勤捏脊;不添乱,即不在小儿病时添加额外不必要的饮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同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口服药物。

2.2中药口服以清热消食导滞为治法,拟小儿伤食方加减,方中用药包括:连翘6g,栀子6g,淡竹叶6g,白茅根5g,山楂8g,炒神曲8g,炒麦芽8g,芦根8g,薄荷3g,蒲公英6g。而后将小儿伤食方制备成“袋泡茶”式中药散剂茶包,每日2次,开水冲泡,首次疗程1周,同时嘱清淡饮食,减少摄入量,定期随诊。

2.3推拿治疗常用四时捏脊[3]法。

2.3.1 常规捏脊 依据患儿年龄,采用不同的体位,使其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取脊背正中线两侧约膀胱经第一侧线,从尾骨水平起至第七颈椎水平,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1~3岁自第3遍起每捏3下提1下,反复捏6遍;3~6岁,自第2遍起每捏3下提1下,反复捏6遍。

2.3.2 四时取穴法 立春:捏脊时加揉按肝俞、肺俞;立夏:加揉按心俞、小肠俞、脾俞、胃俞;立秋:加揉按肺俞、大肠俞;立冬:加揉按肾俞、膀胱俞。在不同季节并进行相应俞穴的揉按,拇指向外侧揉按,每个穴位操作3分钟。

2.3.3 辨体质取穴法 内热质患儿加肝俞、心俞、大椎以清热。

2.4摩腹疗法胃肠积热者,绕脐顺时针摩腹,操作时间约3~5分钟。

3 临床案例

廖某,男,5岁10个月,2017年7月16日初诊。患儿近1年来反复咳嗽,咳嗽早晚多作,伴流涕,经常发热,表现为近1年来上呼吸道感染10次,支气管炎3次,多次外院治疗,病情反复,平素汗多,便秘,挑食纳少,易口干喜饮,今来求诊。辰下:患儿无发热,无咳嗽,夜寐欠安、汗多,大便干,口臭;查体:手足心热,舌红苔厚微黄,脉数。西医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胃肠积热。治法:清热消食导滞。处方:(1)小儿伤食方加减(连翘10g、栀子10g、淡竹叶6g、白茅根8g、山楂8g、炒神曲8g、炒麦芽6g、芦根9g、薄荷6g、蒲公英9g),共7剂,水煎内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2)推拿治疗处方:①常规捏脊;②穴位加减:按揉心俞、小肠俞、脾俞、胃俞、肝俞、大椎,每个穴位按揉3分钟;③绕脐顺时针摩腹3分钟。(3)嘱清淡易消化饮食、减少晚餐及之后的饮食摄入量,白天增加运动量。

2017年7月23日二诊:患儿粪便性状较前好转,睡眠质量较前好转,舌红,苔白,脉平,续予前方7剂口服配合推拿治疗,推拿处方同前,嘱继续保持合理饮食习惯及运动。

2017年7月30日三诊:患儿大便正常,口稍臭,舌红,苔薄白,脉平,夜寐安,停中药口服,续予推拿治疗及健康教育。

随访3个月,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减少,病种皆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多小于5天,且其热峰值小于39℃。具体如下:该患儿第1个月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次,热峰39℃,病程4天;第2个月患儿患儿患急性支气管炎1次,无发热,病程5天;第3个月患儿无呼吸道感染。

4 讨论

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可以“积常有”理论为基础,通过健康教育纠正当下一些错误的育儿观念。教会家长识别反复呼吸道感染“苗期”的特征表现,在喂养上灵活加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小儿伤食方以袋泡茶的形式,作为日常茶饮,方便简单,患儿接受度高。另外,教会家长一些简单的推拿操作,家中操作方便,患儿依从性高,起到预防保健作用。综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积常有理论”和“定期清积”法具有一定先进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同时也减少了医院的门诊压力,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高树偏颇定期
2021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四)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高树增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不一样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