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沙门氏菌病诊断与治疗
2018-01-19王均迎
王均迎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畜牧兽医站 276819)
1 发病情况
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某牛场发生疾病,养殖场共有83头牛,发现发病牛36头,发病牛多为犊牛,发病后出现腹泻和腹痛等表现,后出现1头牛死亡,经兽医检查后,具体情况如下。
2 临床症状
本次发病的病牛日龄大多集中在10~30d,发病后病牛表现为持续体温升高,一般可以达到41℃,甚至是更高,病初表现为食欲下降,逐渐发展为食欲废绝,病牛渐进性呼吸困难,不愿站立,表现出腹痛症状,病牛腹泻不止,排出的粪便带有恶臭味,甚至在排出的粪便内可见有血丝和黏液等,随病程发展出现消瘦、脱水及眼球下陷等症状。逐渐发展为衰竭,衰竭后的牛一般5d即出现死亡,死亡主要集中在这个日龄内的牛。也有成年牛和母牛疑似感染,成年牛表现为腹泻和生长缓慢等,母牛发生流产。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病理剖检可见,病变主要是有个别出现周身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心脏壁和腹膜及胃肠道黏膜有出血点,甚至出现黏膜脱落,肝脏、肾脏和脾脏等器官也可见有程度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点。个别病牛可见在关节腔内有胶冻样液体填充,肺部多出现病变,一般是肿大、出血和坏死。脾脏高度肿大,可以肿大到正常大小的2~3倍体积大,被膜上也有肉眼可见的出血点和出血斑。
4 疾病诊断
根据牛场牛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需要无菌采集病牛的粪便、血液以及病死牛的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包装后携带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是通过玻片凝集试验,病原的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玻片凝集试验是采集牛的黏液或血液在平板玻片上与相应的抗体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在平板上可以看到抗原抗体凝集成的颗粒性物质。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肝脏和脾脏取样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将平板置于37℃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经过24h后可以看到琼脂上长有圆形的菌落,颜色灰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在酒精灯下挑取单个菌落置于载玻片上,酒精灯上进行固定后,革兰氏染色后置于高倍镜下进行镜检,镜检可见病原菌呈红色的短小的球杆菌,则可以确诊牛感染的疾病为沙门氏菌病。
5 疾病治疗
及时将发病牛进行隔离饲养,以防止病牛作为传染源感染其他健康牛群,并在此同时进行场舍内外彻底清扫和消毒,防止经过器具和环境中的病原菌感染健康牛群。对发病牛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生产中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及喹诺酮类药物。本次发病使用的是链霉素注射,并且在饲料中拌入氟苯尼考粉,使用3d后,病牛均出现明显好转,又使用2d后,所有未死亡的病牛均已恢复正常。在未发病牛的饲料中添加预防量的氟苯尼考,连用3d,此后未见有新发病例。
6 注重预防
6.1 加强饲养管理
本病预防主要还是加强饲养管理水平,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未发病时应注意场舍的消毒和清扫工作。环境中的污染物最容易形成感染,所以应该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并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加强牛的饮食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还需要针对牛群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当牛饮食中营养达到均衡,就可以提升牛自身的体质,当其的体质增强后,能对疾病有更强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牛的发病。牛舍建设也应符合要求,应确保牛群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在气候寒冷的季节能起到通风保暖的作用,只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大大减少疾病发生。
6.2 选用疫苗和药物
本病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现在使用较多的疫苗有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苗,接种疫苗时注意疫苗的使用量和牛的年龄相关。一般在1年内的牛接种2ml,超过1年的牛接种5ml。除接种疫苗还可以在牛饲料中拌入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只是注意拌入药物要进行轮换。
随着人们对牛奶、牛肉等牛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养牛业也迅速发展,这种迅猛的发展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牛产品,也使牛的疾病出现急速增加和增强,牛场疫病的防控越来越难,疾病发生不仅导致牛生长和生产性能下降,还能导致病牛死亡,造成损失不可估量。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病原菌不仅感染牛,而且感染其他家禽和家畜,比如鸡、鸭、猪等,对人也易感,这就导致此病原菌在生产中难以控制和消灭,危害极为严重。本例牛感染沙门氏菌后很快引起牛场很多牛的感染和发病,虽然在诊断和治疗上并不是很困难,但发病后引起多头牛发病和死亡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而且在发病过程中减少牛产品的生产,降低养牛场的经济效益。所以本例发病可以作为案例为养牛场敲醒警钟,要时刻注意牛场饲养管理,切不可有忽视如何环节,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