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2018-01-19徐少保
徐少保
(南昌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徐少保
(南昌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已经涌入到很多行业中,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的功能与精神,然后研究了在茶文化传播中信息技术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设计和开发茶文化app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传播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茶文化传播;应用方法
发展到今天,茶已经了走入了世界各个国家。我国人们常常讲茶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也正是这种由来已久的生活也促使我国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在推广和使用因特网下,人类社会进入到电子信息时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便利的生活工具,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其中智能手机受到人们普遍使用和一致认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我国传统茶文化,以茶馆为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实时交互既能够提高人们学习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热情,也可以在交互功能下来强化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互享性。
1 浅谈茶文化的功能与精神
1.1 茶文化具有的功能
一是,茶文化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有序的社会秩序。茶作为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当家中来客人主人都会沏上一杯浓浓的热茶来体现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虽然是小小的一杯茶,但是却维系着各种社会关系,是我们平常交际中重要的一部分。二是,培育高尚的思想品质。我国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茶道是一种结合传统文化与茶的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起到了社交礼仪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在茶文化中我们可以寻到坚韧不拔、互相尊重的高尚道德修养,这样的精神不但可以让人们甘愿奉献、互助互让,也有助于人们平和心态、勇于迎战困难,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而言都是益处颇多。三是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当前官场文化中,由于风气不正,导致很多地方工作效率低,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党中央整肃风气,出台严令禁酒的制度,使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而在这一形势下,茶补酒位,以低调、朴实的品格受到了广大官员的喜爱,大大维护了社会风气。
1.2 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我国茶文化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深刻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指引人们取得更好的发展。儒家、道家、佛家所蕴含的茶道精神在各自主张的基础上有很大差异:儒家以茶疏通人际交往关系,在茶文化中感悟世间万物变化,有利于开导人们精神;道家以茶来体会“天人合一”的妙处;佛家认为禅与茶通。可以说,在茶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中,吸收了我国古代了哲学思想,成为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的自身风格礼俗,成为了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结合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来讲,文人墨客较多。很多文人都借茶来培养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他们提出,茶能够明目养心,品茶者能够对生活中的困境淡然看之。茶道可以说成为“借茶悟道”,也是茶文化中一个较为关键的概念。道是一种通过饮茶对人开展礼法教育以及修炼道德的方式。其实我国茶道精神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真”、“怡”、“和”、“清”。其中“真”指的是天行合一的艺术表达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追求朴素、淡然的生活理念;“怡”指的是饮茶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清”代表清廉、清净的意思;“和”指的是“以和为贵”,同时也指的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应和谐稳定相处。所以,茶文化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作用。
2 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对于即将消失的茶文化及时拯救,大力促进茶文化稳定传播,实现传统文化大力继承以及弘扬的目的,信息技术能够跨越空间以及时间的界限,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传播茶文化,建设和开发各种网站,为传播传统茶文化提供了新型的网络平台。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将原本死板的文字茶文化知识转变成为视频、图片形式,对现代年轻人而言吸引力非常大。以现代化的方式来促进快速传播茶文化,如:讲解趣味茶故事、表演茶艺课程等,可以使人们经常接触茶文化知识,从而来学习以及观赏茶文化知识以及技艺,确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融入茶文化,让学习茶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良好习惯。同时,网络资源所具备的共享性,为广大网友间传送资源以及互享交流心得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拓展人们知识视野,丰富人们知识体系。从这方面上可以得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并没有淘汰传统文化,反之,信息技术时代与传统文化能够互相融合,实现协同稳定发展。可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拯救日益消失的茶文化,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我国传统茶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3 设计和开发茶文化app软件
3.1 设计app软件的流程
结合产品性能的差异,其适用app具体开发流程也有很大不同之处,虽然具体开发设计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具体基本设计流程还是没有太多变化的,一般情况下,设计app软件流程由六部分内容组成,即:市场调查、软件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软件、发布app、维修处理部分。市场调查就是分析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进而便于定位以及规划app应用功能,开发者在明确开发方向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设计,包括设计外界面与内在功能,前者要求应与大众应用需求相符,便于操作,而后者要注重软件外观上视觉效果,便于满足人们审美需求。想要成功运行app,必然要有相应的代码,所以编写代码显得尤为关键,经常使用C语言、Object C语言进行编写程序,测试结果决定着是否能够投产使用app,并为软件性能提出了很多条修改意见,从而完善软件设计。最后就是要进行市场发布app了,在发布之后,结合app运作效果,对于不完善之处及时整改。
3.2 app软件设计的两种模式
常见的app软件设计模式包括原生开发模式、网页开发模式。原生开发这一模式开发的app只能运行在本地操作系统中,无法在其他手机系统运行,离线状况下也能够进行推送消息,可以对设备中的本地资源充分利用,但缺憾之处有很多,特别是软件升级麻烦、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很多app软件设计过程中都是利用网页开发模式,此模式不但安装与升级速度,而且开发速度特别快,同时还能够实现跨平台设计,因此能够得到更大范围与普遍的应用。
3.3 开发应用文化传播app软件
在最近几年来,很多借网络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传统文化传播app软件快速发展。如:在2013年首个推出的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这组真人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特别有名的女子绢画,其中绘有十二种形态,这款app以动画方式来向广大社会公众体现了图集中的内容,使图中的景物变得鲜活起来,同时,软件界面中还有很多链接,仅供广大用户点击查看画卷的生活细节、生活习俗以及历史背景。因为这是我国首个app,因此在当时的文化市场中反响热烈,借此故宫博物馆又推出了很多款app,引发很多人们使用下载和使用。可以说开发和应用文化传播app软件,不但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而且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的、良好的传播渠道,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意义。
4 在茶文化传播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4.1 app软件类型
(1)趣味茶故事app,这一app中有很多有趣的、令人捧腹大笑的茶故事。在传统文化学习之余,人们听听这些有趣的、有意思的茶故事,不但能够帮助用户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且还能调整人们的工作状态,激发了人们对于学习茶文化传统知识的兴趣。同时这款app软件的设计还很人性化,不但能够观看视频,而且还能够作为听书软件,其应用价值极强,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普遍好评和认可。(2)茶道精神与茶文化传播我国茶文化大全茶艺茶道app软件,这是一个以茶道精神与茶文化作为主要内容来设计的一项软件,其原则是“注重茶文化,品茶艺”,软件从品鉴茶、选择水以及泡茶很多方面上着手,以视频的方式来讲解如何掌握水温、摆放茶具、泡水等等内容,帮助人们对传统茶艺文化深入了解,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普及茶文化。
4.2 在传播茶文化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展望
在信息技术方面上,我国茶文化有着较高的挖掘潜力,如茶文化网上教育平台、开发设计茶文化有关的手机游戏软件、建立茶艺网站等,这样就能够看出,在茶文化领域中,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文化,在人们平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精神内涵可以大大指导人们日常的行为。另外,茶馆空间中展示出来的茶文化,不但能够展示出传统设计风格样式,而且还能够让人们在茶馆空间里学习到很多茶文化知识,突破了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形式,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展示茶文化有了新的途径,紧密结合了设计与技术,并且还大力拓展了在茶文化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科普茶文化活动中广泛应用Unity3D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在扩展茶文化学习方式,也是结合当前茶文化宣传中的现状提高茶文化知识趣味性、互动性一种新的探索。想要实现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与新技术,必须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在虚拟茶馆上构建的基础上展示茶文化知识,可在茶馆展示下来体现出设计的创新,并兼具虚拟现实系统的互动性,使人们可以进入到计算机三维空间中,利用正在迅猛发展的新技术来使传统茶文化更加具备鲜活化,其形式更为多样。
5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可以说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无价之宝。作为祖国接班人的我们,绝对不能眼看着中国茶文化有可能消失,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来促进茶文化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创造属于信息时代的茶文化。另外,在茶文化传播中应用信息技术,我国也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但这里所谓的借鉴和学习,并不是指盲目的、一味的进行,而是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茶文化传播实际情况,针对性、有目的学习和借鉴,进而充分利用信息来广泛传播我国茶文化。
[1]周小生,黄皓,王斌,韩坤,何红霞,陈潇.茶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茶叶加工,2013(1):43-45.
[2]李远鑫,蒋海鸥,徐亦飞,徐芝琦.基于W eb3D的交互式虚拟社区[J].计算机工程,2011(11):97-99.
[3]蔡荷.茶道中的哲学意味[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5-67.
徐少保(1981-),男,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