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土壤地力现状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2018-01-19许葵花郭玉发
许葵花,郭玉发
(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1 耕地地力现状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性状及其所处环境条件,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阐明各种土壤生产潜力、生产条件和限制因素,是农业区划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6年~2008年地力评价工作,对梅河口市土壤肥力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分级。梅河口市是典型白浆土带,土壤地带性明显,呈垂直分布,非地带性土壤较少,丘陵台地较多,所以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大面积耕地土壤肥力较低,中肥力、低肥力土壤比较多,搞好土壤肥力分级对改良土壤及因土种植尤为重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梅河口市垦植已有百年历史了,原始植被早已破坏,在土地上人们耕种五谷杂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快,粮食单产由100~200斤增加到千斤以上,从土壤中夺取大量的养分,通过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地力评价可以看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2.1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从取得的各种土壤的肥力指标来看基本偏低,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土壤营养的储存库。从这次调查和化验结果上看腐殖质基本上在4%以下,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耕层有机质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耕种,有机质不断分解、不合理开垦、只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以及坡度过大的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所造成的。
2.2 黑土层变薄,低产土壤面积增加
1959年土壤普查时的岗地土壤相当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台地白浆土里土层厚度,大致在20~30厘米,而现在的台地白浆土,除少数中层、厚层台地白浆土外,大部分为露黄或薄层白浆土,黑土层厚度在20厘米以内而且多数在10~16厘米,黑土层厚度变薄,可见台地白浆土占主要耕地面积的土壤侵蚀程度的严重性。除此之外,山地灰棕壤、山地白浆土侵蚀程度更为严重,由于不合理开垦使薄层白浆土和露黄白浆土耕地面积增加。黑土层变薄,土质变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高产田数量减少较多,中产田亦有减少,低产田增加较多。
2.3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方式仍较落后
实现水浇的仅限于水田和部分旱田,而大部分的旱田尚无灌溉条件。遇到春旱年份,仅有部分旱田能做到催芽坐水种。旱田在生产中仍然是依靠自然降水,易受春旱威胁。水田基本仍然采用土渠的输水方式,管道输水基本没有,防渗渠道也极少,所以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严重。
3 土壤障碍因素及其成因
3.1 干旱
梅河口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较长,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年平均气温4.6℃。梅河口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08.3毫米。其中6~9月平均降水量为50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由于降雨减少,蒸发强烈,不仅春旱会经常发生,而且还会发生伏旱、秋旱甚至全程干旱的现象,导致作物因缺苗、毁种和旱衰而大面积减产,因此土壤干旱已成为当前限制梅河口市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耕作制度也是造成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梅河口市土壤的耕作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连年秋翻、整地作业和以畜力为主要动力实施各种田间作业的传统耕作制度,逐步被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所代替。由于小型拖拉机功率小,不能进行秋翻;灭茬时旋耕深度浅,作业幅度窄,仅限于垄台,难于涉及垄帮底处;整地、播种、施肥及耥地等田间作业也均很少能触支垄帮底处。常此下去,就形成了“波浪型”犁底层构造剖面。其主要特征:一是耕层厚度较薄,一般为12~20厘米;二是耕层有效土壤量少,每亩仅为75吨左右,约为“平面开型”犁底层构造剖面150吨的一半;三是土壤紧实,垄脚和犁底层的硬度一般在35公斤/平方厘米以上;四是土壤的含水量较低,平均为16.2%。由于土层薄,有效土壤量减少,孔隙度缩小,通透性变差,持水量降低,导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由此可见,梅河口市现行的耕作制度对耕层土壤接纳大气降水极为不利,造成了有限的降水利用率低下,从而导致土壤持续干旱。
3.2 瘠薄
调查统计显示,梅河口市耕地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50厘米的耕地仅有不到40万亩,腐殖质度厚度在30~50厘米的有7万余亩,腐殖质层厚度在20~30厘米的有42万亩,腐殖质层厚度在10~20厘米的有近94万亩。这94万亩耕地中土层较薄,土壤结构较差,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另外由于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易跑水跑肥,因此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土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土壤侵蚀造成的。据调查,这些耕地地貌类型均处在易侵蚀流水地貌,在雨量集中的情况下会产生径流而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土层逐渐变薄变浅的主要原因。另外,现行的耕作制度也是造成土层变薄的重要原因,加之春季干旱严重并且多风,容易造成表层黑土随风移动,即发生风蚀。同时也由于长期施用化肥而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而造成的。
3.3 渍涝
全市还有部分涝耕地,这部分耕地因受成土因素的作用,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易发生季节性流水。因此,造成耕层土壤低温冷凉。通透性差,保肥性差,易发生季节涝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