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2018-01-18肖安庆吴志强张大海

中学生物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过氧化氢气球研讨

肖安庆 吴志强 张大海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目前生物学教学主要关注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但对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明显不足。下面结合“酶的作用与本质”的教学案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1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展示某种加酶洗衣粉的电视广告加嫩肉粉,肉质口感顺滑的秘密的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更能洗干净衣服?嫩肉粉能使肉变顺滑?同学们能提出哪些课题名称?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展开探究性思维的催化剂。利用学生熟知的问题境脉,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中提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和实践意识,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理性思维能力。

2演示实验,概括基本结论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用2支相同的注射器,分别装入10 mL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套上1个相同的气球,气球中分别装有3 mL肝脏研磨液溶液和3 mL蒸馏水。同时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挤入气球,观察气球体积变化。哪只气球体积变化大?变化大的气球原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肝脏研磨液存在某种成分,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并释放气体,使气球体积变大。教师引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使学生亲身感受肝脏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产生气体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科学思维。

3分组实验,探讨酶的本质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肝脏研磨液中的这种成分是什么?如何证明它具有催化过氧化氢溶液释放气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教师提出学生这种成分可能为过氧化氢酶。学生获得结论后,教师展示表1,开展小组实验。

小组实验:小组按照表1要求合作实验,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本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结合本实验,演示实验中加肝脏研磨液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及变量的控制。学生通过解决学习中的生物学问题,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主动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了科学探究和责任意识素养。

4研讨教学,探讨酶作用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上述实验,可知酶的催化作用,那么酶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展示加热时过氧化氢分解的能量变化曲像(图1),引入“活化能”这一概念,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研讨指向做参考。

研讨指向1:猜想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曲线。

研讨指向2:加热相当于给了过氧化氢能量,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催化时没有加热,能量有没有变化?

研讨指向3: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曲线有何不同?如何绘制?

研讨指向4: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常温对细胞代谢有何意义?

小组讨论,形成最终结果后,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其他小组补充修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设计意图:“活化能”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借助教材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建立活化能概念;同时,培养学生识图、辩图和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學思维能力;利用数学建模、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借助绘制曲线,通过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加强学生对酶作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强化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5回顾历史,强化酶本质的认识

教师展示白化病病人和正常人的图片,用实例说明酶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选出6位学生,其中5位学生分别扮演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奥特曼5位科学家,1位学生为旁白。这些学生课前先排练,上课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科学家的发现历程,让同学了解酶探究的历程。最后,教师对科学家发现之路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酶的发现史资料(图2),组织学生探讨从科学家的实验中得到的启示,并给出酶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酶的发现史,让学生感受到酶的发现史也是生物科学的进步史。教师通过联系酶的发现与人类的发展,体现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价值,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使学生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体验生物学研究基本思想,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8版)》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高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核心素养的学习,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理念,理解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设计教学流程,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规律,创设学习任务和问题,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生物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过氧化氢气球研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找气球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蚂蚁会用过氧化氢治疗感染
HHX-VHP型隧道式过氧化氢灭菌箱
HHX-VHP 型隧道式过氧化氢灭菌箱
氯化银-过氧化氢复合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