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新型反思性教学实践

2018-01-18沈惠华

中学生物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分子反思性生物

沈惠华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新高考模式全面推开、给予学生更多教育选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绝对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实践、体验、思考、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内化科学研究能力和理性思维,适时、适宜地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

传统的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其实,反思主体还可以是学生。下面介绍以问题为引领的反思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实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怎么学。即使关注教师,也是为表现学生“学”的价值。提问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师生进行良性互动。用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反思,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反思,共同进步,这是反思性教学的一种新发展。此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递知识,转变为激励思考;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精心设计问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随意的、粗糙的问题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问题的设计和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1设计问题多样,让学生善于反思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能够找到合适的答案。所以,在提出问题时除了必须注意问题的正确性外,还要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1)问题要有针对性。在提问的时候,教师不要抛出回答范围过广的题目,让学生听了不知如何作答。如在“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节引课时,为了引导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种类,某教师提问:“大家中午吃的午餐中有哪些食物,其中主要含有什么呢”,这就显得有些不明确,若改为“大家中餐吃的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回答的方向就具体多了。

(2)问题要有合理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合理地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如在复习生物大分子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对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提出“请根据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用表格表示它们的异同点”。而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则提出问题:生物大分子的种类有哪些?元素组成是什么?基本单位是什么?如何由小分子构成生物大分子?和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联系?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3)问题要有新颖性。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如在提问“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可换为“你如何用光学显微镜鉴别蓝藻细胞和天竺葵的叶肉细胞?”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如在回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最主要区别时,参考答案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而有学生提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吗?”这就是学生在反思,更是让教师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反思。

1.2提问语言多变,让学生乐于反思

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参与意识。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共同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富有感染力的提问是成功教学的一半。

(1)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教师不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急着将答案公布出来,应多用“再想想”“再试一下”“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或指点思路的点拨语言,旁敲侧击,类比暗示,让学生有一种被吸引、被信任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语言要有鼓励性。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思维世界,对同一问题的解决也体现着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所以教师对问题的答案不要过早地下论断。对学生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急于纠错,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同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真诚地赞赏学生,营造和谐气氛,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笔者在进行“动物激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实验教学时,选用胰岛素投放入水中来观察其对斑马鱼活动能力的影响。有学生就对实验过程中“将胰岛素直接投放入水中起作用”这一步骤提出了疑问:“胰岛素不是不能口服的吗,那在水中它如何对鱼起作用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将这个问题又抛回给学生:“问得好,这一点老师也没有考虑到,那我们这節课的课后作业就是研究这个问题,下节课交流成果,请大家也当一回老师教教我!”结果出乎笔者意料,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当踊跃,而且还谈到了目前口服胰岛素的应用情况,让笔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2改变提问主体,师生交互式反思

学生不仅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新型反思性教学的主体。问题的设计者先是教师,但真正的应该是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让学生相互发问、共同回答。教师还可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或修正课堂预设,生成高效反馈。教师在自身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可以把“会不会”提问题作为评价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准之一,转变学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让学生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提问、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

新型反思性教学通过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反思,最终实现学生和老师互相质疑来形成学生一教师交互式反思,培养师生反思性思维,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猜你喜欢

大分子反思性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半柔性大分子链穿越微孔行为的研究
微流控超快混合器及生物大分子折叠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红花注射液大分子物质定量检测研究
圣草酚抑制自由基诱导的生物大分子损伤及对肝癌细胞HepG2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