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共享视角下自然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交换体系研究

2018-01-18王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数据交换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

王熙

[摘 要] 为贯彻落实大数据发展、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在自然资源部机构改革调整、业务重组背景下,结合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实践经验,提出适应于自然资源部门构建覆盖全国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交换体系。重点从技术体系架构、解决核心问题两个方面,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构建以有效支撑多类型、多维度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联动更新和共享交换,并从管理层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整合共享;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数据服务;数据交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65

[中图分类号] D63;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155- 02

1 引 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政务信息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十年来,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伴随各类条线重点政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断持续发展,信息孤岛成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在此背景下,为破除“信息孤岛”,解决现存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低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相继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1]、《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3]等一系列文件,旨在通过打通政府数据壁垒,开展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业务协同,支撑应用实现政府“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决策”的新型管理机制,从而达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通过资源中心对采集形成的原始资源库按照数据质量规范进行治理,形成标准信息资源与资源目录、元数据建立对应关系。政务信息资源库按照应用范围可以划分为三类,涵盖存储管理各类自然资源数据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存储管理各系统产生的业务过程信息和业务结果信息的业务库、存储管理汇聚分析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形成的为领导决策及政策制定的决策库,对外按共享、开放需求归集形成共享库和开放库,即可按照不同业务需求形成不同粒度、不同主题、不同维度的资源库。

2 需关注的核心问题

2.1 解决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完整性低的问题。

在使用数据之前,数据质量是整个政务资源管理的全部责任,若存在数据缺失及质量问题将无法有效支撑辅助决策。因此,资源中心应具备数据质量管理能力,将每一项信息资源结合自然资源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服务需求,建立数据质量规则。质量治理按照预置的规则,自动执行或人工触发对采集数据的校验。经校验后的正确数据直接写入标准数据库,提供后续的数据共享服务使用,针对捕获的问题数据提供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于数据格式、数据类型错误等简单问题,通过设定处理规则自动执行数据清洗流程,并将清洗后数据写入标准库;二是由于数据内容错误或是业务逻辑造成的错误数据,将问题数据反馈至源系统,系统进行数据更正后再次采集至资源中心,经校验后入标准库。

2.2 解决信息资源共享不畅的问题。

资源中心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运行环境需要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库表、文件三种共享服务模式,其中数据库表、文件基于前置共享交换模式。

2.2.1 数据服务模式

资源中心的数据服务模式,由数据发布方通过Web Service、高速服务、REST等方式发布数据读写接口,数据使用方通过调用该接口完成数据的共享使用。服务方式采用集中式、分布式两种模式,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即数据发布方既可以将系统的业务数据同步至资源库,由资源中心进行集中式管理和发布,也可以在确保数据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由数据发布方通过在资源中心注册将数据发布为服务,进行分布式共享。与此同时,不同服务之间可通过动态组合实现业务协同、应用创新。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将注册的各类服务实现统一聚合,对外发布成目录,数据使用方可按需调用服务并加以组合进行有关业务分析。数据使用方无须知晓服务来源于哪个系统,可在线调用并加以应用分析,最大程度减少政务信息系统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2.2.2 前置共享交换模式

资源中心的共享交换模式采用集中式管理,资源的管理业务集中在中央一级,即自然资源部作为全行业共享交换的中心节点,负责数据交换的运行监控与管理,省级及以下部门、有关单位部署的共享交换节点是本部门和部中心节点进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子节点。出于安全考虑,采用前置机以数据库表或文件方式提供实时或定时共享交换。因此,前置交换节点作为各部门与国家级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中间环节,一方面从各部门有关政务信息系统提取数据库数据、文件,按照定时或实时的需要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交,经质量治理后纳入统一标准资源库,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按需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受基础信息资源等内容,并将数据抽取至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

各接入单位通过前置节点实现与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前置节点可分为物理前置和虚拟前置两种,物理前置是在各接入单位网络环境内部署物理的前置服务器,虚拟前置是在自然资源部统建网络环境内部利用诸如基于云计算的弹性资源为接入单位搭建虚拟的前置服务器。

前置交换模式支持各类数据格式的数据库表、文件交换,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数据量较大的情况。物理前置和虚拟前置的区别在于,前者需有共享需求单位运行维护并提供安全保障,后者交由中心節点统一运行维护并提供安全保障。

3 有关建议

3.1 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实现制度、业务、技术、信息和应用的协同,由于自然资源部面临职能转型、机构改革调整、业务重组等情况,因此要从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开展服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基础架构等总体设计,全面阐述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趋势、总体思路布局、主要任务项目和保障措施等,形成全面的项目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保障体系,并滚动迭代、动态更新,为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支撑;与此同时,聚焦重点难点,区分轻重缓急,把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益放到第一位。

3.2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明确自然资源部政务信息资源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责任部門,从体制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业务域信息之间存在隔离状态的问题,解决数据“孤岛”及“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自然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通过自然资源调查、规划、开发、确权登记等工作获取的数据、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业务信息、各类网站形成的文件资料、其他政府共享的数据等等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明确各类数据生产、更新的权属部门。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制度,制定全行业统一遵循的数据采集、数据质量、共享交换服务、系统运行管理、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目录、统一数据归集、统一数据共享和开放”。

3.3 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加快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的汇聚和整合,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加强对政府宏观决策的支持服务,二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信息服务。推进行业内各有关部门与社会机构间形成双向数据互动关系,不但让社会利用政府数据资源,也让政府利用社会数据资源,从而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对于社会力量收集的信息资源,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营造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生态。

3.4 带动大数据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业务互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建立数据挖掘工具集,集成承担数据资源统计分析、知识发现等挖掘任务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标准化采集、主题化汇聚和知识化分析,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推进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及确权等辅助政策制定、提高行政效能,加快管理服务创新的大数据应用体系。

4 结 语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交换共享体系为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架构中面向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发挥汇集、整理本行业相关领域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数据和图表等信息资源,开展资源共享交换,基于业务拓展综合开发利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持,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应用证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交换共享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技术上创新和突破, 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倍增效应,才能保障其持久的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Z].201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Z].2016.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Z].2017.

猜你喜欢

数据交换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及建设与发展
推进学会服务站建设 助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XBRL在财务报表网络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