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与发展: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2018-01-18史策李雪梁林艳刘乃宁赵赫肖利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理学习中学生兴趣

史策 李雪 梁林艳 刘乃宁 赵赫 肖利

[摘 要]在3+X的高考制度下,经过初步统计发现2017年浙江省和上海市选择物理学科的学生只占三层,其中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是主要原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兴趣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34-02

在3+X的高考制度下,经过初步统计发现2017年,浙江省有29.13万高考考生,其中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考生人数的30%。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因而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失去兴趣,最终放弃物理学科。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呢?克服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物理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培养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认识兴趣四个方面阐述促进与发展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觉兴趣

物理学习始于观察。中学生容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但他们只满足于感知客观事物,仅停留在兴趣的低级阶段——好奇心水平上,并未产生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的需要,这种兴趣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称为直觉兴趣。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就会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物理感到好奇,改变学生认为物理课堂无趣的印象。

1.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培养直觉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应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把学生熟悉的事物移植到课堂中,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授物态变化时,可以向学生提出:用电水壶烧开水时,为什么会出现“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现象?让学生用升华、凝华知识解释电冰箱工作过程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用涡流解释电磁灶的工作原理,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物理,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演示新颖奇特的实验,培养直觉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包含大量有趣、新奇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新颖奇特的物理实验,就能够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学生正处于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这会让他们觉得物理是新奇的,会对物理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可演示瓶子吞鸡蛋实验,让学生在惊奇中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学生亲自制作浮沉子,在浮沉子上浮下沉中快乐掌握浮力知识;将一枚硬币浮于盛有清水的水盆里的水面上,紧挨硬币上表面旋转永磁棒,非铁磁性物质的硬币会跟着永磁棒旋转起来,学生观察这一奇怪现象时,会产生疑惑,进而积极思考。通过演示新奇的实验,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富有刺激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利用模拟实验,培养直觉兴趣

有些物理实验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演示非常快,学生不易观察判断,这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控制演示速度,让学生能分步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学生不易观察,可以用模拟实验演示球体自由落體运动及动能损耗的运动过程。有些演示微观物理现象的实验,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如模拟显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布朗运动、α粒子散射现象等,通过动画模拟实验内容,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难以解释清楚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逐层分析,深入讨论、讲解,使之形象化、直观化。

二、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操作兴趣

中学生都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不满足于观察自然现象,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对有关现象施加影响,热心于动手操作,乐于进行物理实验或参加课外物理小组活动。他们开始注意现象与条件的变化,但主要不是要求了解自然现象的实质与规律,这种认识兴趣称为操作兴趣。通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会在操作活动中,对物理产生好奇,产生想要探索物理知识的意识。

1.实验探究,培养操作兴趣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亲身感受物理实验探究的乐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探究匀强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时,首先,让学生讨论猜想哪些因素影响通电导线受力——安培力;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做演示实验,定性验证这些猜想,得出磁感应强度[B]、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和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余弦都会影响安培力的大小,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决定安培力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具体操作探究安培力的实验,实验时,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安培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实验数据绘制[F-B]、[F-I]、[F-L]以及[F-cosθ]的关系曲线,得出安培力公式[F=ILBcosθ]。这个探究实验是由学生亲自完成的,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并理解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2.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操作兴趣

物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利用物理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科技创新作品,可以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技创新项目,组成创新小组,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制创新设计书、准备设计材料和器件、制作样品、调试试验等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科技作品,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转化为长效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果认识兴趣

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兴趣,构成了认识兴趣的较高级水平。有了因果认识兴趣,才能在了解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寻求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并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

1.总结物理规律,培养因果认识兴趣

物理规律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是总结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在物理学习中让学生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构建物理规律,形成物理认知结构。让他们感到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他们能力和智力也得到了发展,可对他们形成稳定的因果认识兴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实验归纳法是在感性认识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加工,总结出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先从实验现象或实例分析中得出定性结论,再进一步通过严格实验寻求物理量间的关系,最终获得具有数学关系的物理定律。例如,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时,首先,让学生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然后利用微小压力计验证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验证位置与压强的关系;验证压强与水面面积的关系;验证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获得定性结论。在此基础上,采取控制变量法测量不同液体、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压强,将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最后,利用数学知识获得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p=ρgh]。这种形式由于有生动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时易于接受,并且能直接把握规律所反映的物理实际。

理论分析法是从物理定律出发推导出新的物理规律。比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也可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等。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全面深入地理解规律所反映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

2.解答物理习题,培养因果认识兴趣

解答物理习题是物理应用的主要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思路,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在什么条件下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建立物理图景或模型,分析物理过程,明确各物理过程的特点和联系;再次由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各过程间的内在关系(物理方程)逐步推导出待求的未知量,或者从待求量出发,寻找与未知量相联系的物理量,逐步向前逆推到已知的物理量,再建立起过程间的联系方程;最后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通过这样的解题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因果关系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遇到物理问题时能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物理的可持续兴趣。

四、培养学生概括认识兴趣

概括认识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这种兴趣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从整体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学中学完每一章或每一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出概念、规律的逻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画出概念、规律和方法间相互关系的知识结构图,建立起包含物理观念、物理学方法的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例如,学完高中力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力学知识,画出反映力学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這样做,能使学生深刻领会物理学的实质,学到物理学的精髓,学生会感到物理好学,易懂,进而产生浓厚的、稳定的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只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方法,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应充分注重课堂渗透,从各角度出发,促进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3+X的高考制度下,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物理学科,使更多的专业能够招收到优秀的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承江.激活动机 培养兴趣 提高物理教育质量[J].教育探索,2000(12):58-59.

[2] 全克义.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和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26-27.

[3] 叶青.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绪论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5(3):103-104.

[4] 万勇.关于普通物理教学层次改革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04-106.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物理学习中学生兴趣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