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8-01-18贺应彪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0期

【摘要】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日新月异、急剧变化的现代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如何才能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来对高中学生文化修为提升、思维意识深度拓展、品德提升、行为规范呢?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具体问题细致分析,结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关键词】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70-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辛勤、勇敢、朴实、善良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中,在劳动实践之中逐渐积累、创造出来的大量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财富,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集合体,其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软实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传播载体,其课程教育内容来源、价值观引导,以及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再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从参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高中学生与教师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高中学生层面来看,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十字路口,“高考指挥棒”对“分数”的硬性要求,片面造成了高中学生在接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以“知识储备”,而非“具体应用”。由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得到的实际效果很难通过“试卷”量化,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以及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占有极少比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文化经典,由于与应试教育要求相距甚远,而被长期忽视。长此以往,导致了高中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掌握较少,进而丧失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方现代化实用主义思潮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对新一代高中生的文化输出效果较深。

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层面来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的日益提升与应试教育要求高中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量化评价之中获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材、教辅本身,而忽视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部分教师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有可无,能够使高中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储备,获得更高的求学机会才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放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教育主阵地。

二、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第一,努力找寻应试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契合点。历史经验表明,虽然全国性高考作为应试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考严重影响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但是,高考作为一种特定的人才選拔形式,其科学性、公平性有目共睹。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应试教育的契合点呢?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整合教材之中关涉传统文化精髓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知识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专题教学,或者将高考以往考题之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考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应试教育形式促成高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例如,部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将历年真题之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进而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热情。

第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可以采用继续教育形式或者专题式教育培训。通过中国优化传统文化培训,促进教师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并自觉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融合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去,努力提升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要伴随着科学的评价制度,不能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流于形式。同时,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可以采用多元化培训形式进行。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针对《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提交思想感悟、学术论文,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进行宣传等形式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关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学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渗透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去,这样才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崔高鹏,康绍芳.教育、社会与文化再生产——布迪厄《再生产》导读[J].教育科学研究. 2015(0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05)

[3]朱德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与重塑[J].文学教育(上). 2012(11)

作者简介:

贺应彪,男,1984年7月出生,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