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青年社区信用体系研究
2018-01-18杜新明谢承红
杜新明 谢承红
摘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社会全覆盖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先导性、长远性意义日益凸显。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书院制下青年社群的信用价值、精神培育为例,从高校青年信用成长的政府决策、社会支持、行会行动、高校育人的“四维信用建设格局”角度切入,探讨书院社区化的志愿服务平台搭建、项目孵化、志愿行动与青年信用价值培育、体系构建的有机互补。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青年社区;信用体系
高校青年是青年社群的主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是推动诚信观念的核心群体,是推动青年信用建设的持续动力。
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书院制建设为例,以书院社区打造高校信用阵地,构建以高校青年社区平台为主体的思政、育人紧密结合的青年信用培育工程,探索完善守信联合激励运行的具体路径,形成青年发展大数据服务,企业、行会等提前介入青年信用培育,青年信用产品和场景的开发、应用等多元的青年社区信用体系,进一步为青年信用发声。
一、高校志愿服务和青年信用对青年“获得感”的同一性
(一)主客体的同一性
探讨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青年信用体系,首先需要通过明晰主客体的关系,从而确定志愿服务与青年信用之间的融合发展关系。
在当下,从国家的重视到高校育人的角度,志愿服务和青年信用建设都是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推进主体都是高校共青团,受助群体是高校的青年社群,主客观体是同一的,具备从思路、路径、反馈等各方面的一致性。
(二)推进目标的同一性
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参与、组织、观摩志愿服务,培养具备公民意识、信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校青年。
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诚信观念、信用意识,进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青年弘扬诚信的氛围。
二者在推进目标上有高度的一致,从高校的角度,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是青年信用培育的主要路径。
(三)政策导向的同一性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和实施,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架构已经雏形,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信息共享与联合激励平台举措已经全面运行。
正如前述,高校青年是青年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广泛开展志愿行动,更能有效的推动诚信观念的培育,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眼诚信社会的长远规划。
二、高校青年社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大数据与青年社群信用認知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团委落实共青团改革工作,创新推进“完满教育”育人平台。2017年5月,学院正式推进书院制建设,书院是传统教育阵地赋予现代教育内涵的创新育人机制,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的新圈层[1]。
本文就“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大数据与青年社群信用认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研,以更直观、更贴近青年社群的角度分析志愿服务的信用价值。
1.调研的青年学生基本信息
调研抽样300名信息学院6个书院的在校学生,以及各书院公益项目工作坊(扶贫攻坚、关爱助学、阳光助残、环保公益等),涵盖了本科四个年级的不同学生、志愿者、志愿组织等。如表1所示。其中普通志愿者240人,专项志愿者60人,普通志愿者占调研人数的80%。
调研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类型,参与志愿服务对于行为、品格的影响,志愿服务与自身信用提升的密切度,信用社区化的感知程度等。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覆盖的志愿者种类是全面的,能代表书院社区现有的志愿服务社群。
图1进一步呈现了在青年社群参与志愿行动、共同孵化项目的过程中,信用认知是同步积累的过程,同时在达到一个限度值时,信用认知会影响青年社群对于志愿行动的选择。
(二)书院社区的内生优势
书院是青年的社群集合,以社区化的互动实现青年的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收获。正是具备生活化的成长改变环境,为高校青年社群提供了大量的志愿服务行动、公益创新实践等平台,青年学生在其中感知社会、塑造诚信价值、宣扬信用精神。
从青年的信用培育实际出发,社区化的社群互动为青年信用提供了浸润式的土壤,提供了多元的信用成长元素。
同时,在社区氛围下,书院更加关注信用养成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朋辈之间的互助、寝室之间的友善、征信知识的普及等,浸润式的信用培育更加符合新时代青年的需求。
(三)书院社区更加精准的信用服务
“对于普通青年而言,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意味着他们能够拥有一幅完整的‘信用画像。[2]”在书院社区,青年社群可以提前为自己制定信用规划、可以明确的分步骤的实现信用价值,可以说这种信用培育符合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氛围、生活习惯和未来规划。
一是依托书院社区实体阵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诚信文化创建活动,引导青年弘扬社会公德、社区美德,一方面培养良好个人品德,另一方面逐步具备社会责任感;二是依托“志愿中国”,实现青年社群信用价值的生成,以书院社区的志愿行动支撑青年的信用成长需求;三是以环保回收、公益超市等渠道,为信用价值提供维护和激励的路径;四是社区能更精确的了解青年的信用状况、能力品行、性格特点、职业取向、创业意愿和动态需求等关键信息。
三、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青年社区信用生成、维护、激励
本文前述明晰了高校志愿服务与青年社群信用建设的互补关系,明确了以书院社区为实体阵地的青年信用建设的精准性。以山西农业大学书院社区为例,分步推进志愿者行动信息统计、青年志愿服务学分与信用价值的等值兑换、青年信用的激励举措,完善社区下青年信用的生成、维护和激励体系。
(一)“完满教育”学分形式制下的青年信用生成机制
要使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机制正常运行,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用志愿服务数据支撑起青年志愿者的信用基础。[3]书院社区主动通过“志愿中国”推动青年社群注册成为志愿者,实现志愿行动的线上公布,不同专业、班级、性别的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对“志愿中国”信息系统后台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青年志愿服务时长即“信用值”的归集,也将青年的志愿服务时长与信用评价有效的统一,实现了学生以志愿服务行动为导向的青年信用的积累,将青年信用的路径明晰。
(二)以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青年信用的维护
在高校青年社区推进信用建设,具有平台特色、路径多样、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是书院社区下,可将青年信用的培育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并且融入书院的社区生活之中;二是以社区为实体的志愿行动,具有大众化、生活化、低门槛的特性,书院社区将大量的志愿行动进行汇集和发布,为青年社群提供了最便捷的参与方式;三是以书院社区组织的志愿行动更加关注青年的力所能及,青年通过志愿行动获取信用认知的过程更加容易;四是书院实体联结信用评价,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书院与银行合作开展“征信知识进校园”、开展区域性的青年信用论坛等公益平台,实现信用培育的持续性;五是书院社区的特性为青年社群提供了以义工、帮扶者等角色进行志愿行动,实现信用价值的路径。
(三)青年信用的社区评价和激励
2016年团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在社区下,一是以“完满教育”学分的形式形成青年的信用获得感,青年获得自我信用价值的激励;二是将青年“信用值”与书院党团评优、外出交流、优秀选拔等进行政策融合,形成社区常态化的荣誉激励;三是搭建实体的“信用值”兑换平台,积极引进“志愿中国”的“益币”兑换系统,实现社会对青年的支持,同时实现了青年依托平台捐赠、互換的志愿行动,实现自我的信用情感激励。
青年信用的社区激励持续的激发了青年社群的信用动机和内生动力。在这种多样的激励氛围下,青年社群的信用心理、信用行为形成自发、自主的“生态环”。
青年社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举措;是重视青年、关注青年、关心青年的实质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以书院社区可以为青年社群提前提供就业、升学、就医、出行、贷款等各方面的激励。通过“志愿中国”信息系统提前为青年社群积累“信用值”,并且与社会信用信息互通,实现青年社群信用的长效激励,营造诚信的社区、校园、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征,傅永林等.完满之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王素洁,为青年成长构建“信用生态圈”[N].中国青年报,2017年11月16日03版.
[3]李臣,姜凯曦,青年志愿者信用建设的调查与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