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仪典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凝聚力研究
2018-01-18石玉莲
【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多元文化共存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再加上“95”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求新求异等特点,传统的支部活动形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运用仪典隐性德育教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仪典教育功能 党支部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70-02
1.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大学生党支部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激发大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基层党组织抓好基础工作、夯实我党执政组织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入党动机存在实用、被动、从众心理
笔者在对自己所在的支部近5年来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以下心理:
1.实用心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作为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此形势下,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找到好工作的砝码。
2.从众心理。部分同学看到周围同学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惟恐自己“落后”,在从众心理驱使下递交了入党申请。因为缺乏对党组织的了解,入党行为往往有始无终。
3.被动心理。因为以上种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很好地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入党之后存在严重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不能发挥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影响了党支部凝聚力建设。
2.2 组织生活形式单调,活动方式缺乏新意
(1)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调。目前笔者所在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活动主要围绕着“三会一课”来开展,活动形式主要以听报告、学文件、写心得等,形式老套,脱离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时代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支部缺乏自主特色的活动。学生党支部以完成上级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为主要工作,没有深入了解支部党员的需求,分析支部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导致支部党员对支部活动重视程度不高,支部没有活力,支部凝聚力减弱。
2.3 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培训教育有待加强
学生党支部能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做好学生入党前的培养、考察工作。但由于支部没有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导致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后产生一劳永逸的散漫思想,没有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入党积极性。
2.4 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中地位不明显
大学生党支部服务对象主要是以“95后”大学生为主,他们崇尚个性,主张自我,集体观念相对较弱,再加上部分学生黨员在学生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支部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和团结合作,导致本应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党支部影响力远不如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组织。
3.运用仪典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凝聚力
3.1运用仪典潜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功能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体验是文化习得的基本方式,没有情感体验,就不会内化为人的品德,也不会外化为人的实践行动。支部可以通过一些仪典活动如表彰仪式、纪念仪式,让入党申请人可以和获奖者、英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将教师无法用言语阐明的价值用一种触动心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能够在仪典中感受巨大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暗示,最终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激励他们用行动去践行仪典所倡导的目标,对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增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运用仪典集体意识中的组织凝聚功能增强大学生党员集体归属感
支部通过定期开展一些仪典活动如举办集体政治生日会、特殊纪念日参观革命圣地或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周期性地将党员聚集在一起,进一步肯定党组织的存在和价值,提醒每名党员时刻不忘党组织的理想与信念,感受到群体中共同身份带来的集体归属感,激发了党员在同频共振的集体心理影响下逐渐趋向于这一共同体,无形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党员的集体归属感。
3.3 运用仪典软性约束中的行为规范功能规范大学生党员行为方式
对于党员行为规范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约束情况下,支部也可以运用入党宣誓仪式、学习先进典型树先锋形象等仪典活动来营造一定的思想氛围和行为方式,在党员心中引起共鸣,进而约束和规范自我行为,自觉将行为与党员的要求相一致。
4.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党员发展需求也会随之改变,要想在支部实现仪典的德育功能,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组织形式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内容上要契合学生情感,赋予特色,在风格上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保持仪典规范的同时注重风格创新。运用仪典德育功能提高大学生党支部凝聚力。
作者简介:
石玉莲(1981-),女,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