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民间歌谣用词特色分析
2018-01-18侯奇
侯奇
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民间歌谣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晋城民间歌谣用词分析,既丰富了晋城地方特色方言研究,又促进了晋城传统文化的傳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歌谣;用词特色;传统文化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特征,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和心理愿景。民间歌谣的用词真实记录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反映了地方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地方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晋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歌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晋城民间歌谣发展历史悠久,内容题材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已收集在册的民间歌谣有一千五百多首,按内容来分,可分为时政歌、仪式歌、劳动歌、历史传说歌、生活歌、儿歌、情歌等七大类,晋城民间歌谣语言特色鲜明,其用词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言词使用广泛
晋城民间歌谣多用方言词说当地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首先是叠音词的使用,叠音词主要是为了增强民谣的节奏感,便于人们吟唱。晋城民谣叠音词主要采用ABB(例如:甜扭扭、热腾腾、乱茬茬)、BBA(例如:窝窝头、蹦蹦跳)、AA(例如:馍馍、问问、爪爪)、ABAB(例如:呼哧呼哧、扑通扑通)、AABB(例如:急急忙忙、慌慌张张)、ABA(例如:瞅一瞅、眊一眊)等六种形式,特别是ABB式使用频率特别高,达到40%左右,具有独特的晋城韵味。通过对目前已收录在册的晋城民谣统计分析发现,晋城民谣使用的叠音词很少重复使用,几乎每首民谣使用的叠音词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晋城民谣和其他地区民谣一个显著的区别,由此也反映出晋城地区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其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这些方言词语都来自生活用语,是民众日常生活和情感思想的真实反映,例如,“米琪”、“饸饸”、“煮疙瘩”都是晋城地区的家常便饭,“吃嘴懒劳”是形容一个人好吃懒惰,“不过窍”是形容一个人呆板等。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圪”字的使用频率较高,“圪”字在晋城民谣中常常作为词缀,只起表音作用,例如,构成名词,圪脑(脑袋)、圪蚤(跳蚤)、圪针(带刺的小树枝);构成动词,圪瞅(看)、圪搂(抱)、圪转(逛);构成形容词,明圪晃晃(明亮)、颤圪擞擞(颤抖)等。
二、衬词使用频繁
衬词,是指民谣中起表达情感特色而起衬托作用的词语,虽然其本身并无实际语义,但对民谣来说,如果没有衬词,整首民谣不仅会缺乏艺术感染力,甚至会出现结构上的残缺。晋城民谣的衬词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多,但这些衬词都是其他地区没有的,独具晋城特色,常见的衬词主要有“哎呼、哎嗨、哎呀、那个、呀又呀、么呀呼、妈呀妈呀妈”。根据题材的不同,选用的衬词也不尽相同,有的民谣会用几种衬词,有的民谣只用一种衬词。这些衬词的使用,使得晋城民谣生动活泼,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晋城的风土人情。
归纳起来,晋城民谣中使用的衬词的作用主要有:首先,调整节拍延缓节奏。例如在民谣《十二月生产小唱》中,“正月里(来)是新年……/二月里(来)是清明……/三月里(来)天渐长……”中,为了补齐音节,在每个月份中都加入衬字“来”,使得唱起来朗朗上口,又如在民谣《练投弹》中“手榴弹好比照明弹,冲锋杀敌最当先。腰里别上三五颗(么呀呼),投起炸弹很方便”,衬词“么呀呼”就起到延缓节奏的作用,表达出民众与敌斗争的勇气和自信。其次加强语势渲染情感。例如民谣《军民鱼水情》中“山上松柏青又绿(呀咳),八路军驻在咱太岳(呀咳),根据地军民是一家(呀咳),死活在一起不分离(呀咳),……”,这首民谣中共有三个小节,每小节的每一句都以“呀咳”这一衬词来结尾,使得整首民谣铿锵有力,洋溢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喜悦之情。再次,描述情节增强形象。例如民谣《捣米》中对捣米情形的描绘“一个大嫂来捣米,将谷倒在碓臼里,(咚),捣一下,一个小鸡来吃米,两只眼,两道眉,两个爪爪在肚底,两个翅膀圪架起,一个尾巴圪翘起,(嘣),啄一下,(扑噜噜)飞到屋檐底”,衬词“咚”、“嘣”“扑噜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捣米发出的声响和小鸡乘机吃米的可爱形象。
三、口语词使用普遍
民谣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口碑文学作品,为了便于传唱,晋城民谣普遍使用口语词汇,很少使用书面语,这使得晋城民谣淳朴自然、通俗易懂。例如民谣《上梁歌》“今天上梁上得好,上得好,上得好,主人今天要犒劳,有猪肉,有蒜苔,老白汾四个菜,猪头肉,莲菜片儿,炒肉丝豆腐块儿。葱花卷,满口香,虾米紫菜蛋花汤,白面膜,大米饭,粉条白菜炒鸡蛋。枣儿豆儿米汤水,‘恒大‘前门过滤咀儿。情意高,招待好,好吃好喝劲头高……”,描绘了晋城地区主家在上梁后以丰盛的酒宴款待工匠的情形,使用的都是地方口语,这些口语化的描述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
晋城民谣用词讲究,方言、衬词、口语的大量使用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透过晋城民谣用词,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晋城风土人情,为促进晋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原 著.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2]李世鈞 主编.晋城市民间歌谣集成[M].晋城:晋城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
[3]晋城市地方编委会.晋城市志.上、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