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兴趣·目标·责任”努力工作 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018-01-18高银物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0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实践探索高中学生

【摘要】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力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学习动力包括学习目标(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各不相同,比如由于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兴趣爱好已由小学的好奇、幻想和初中的广泛兴趣逐渐转变为单一和集中,愈来愈对自己热心的一方面感兴趣,并逐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因此我校对高中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在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多侧重在理想前途和责任担当、个人特长的培养等方面,这都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工作和理想形成及其人的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具体来说,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学生  学习动力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33-02

一、基础工作——狠抓班级建设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浓厚文化氛围

古语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如何,与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我校在班级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校就明确要求各班在班级建设中首先要抓好文化建设之一环节,通过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理念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并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充分发挥班级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推动力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的动力。

(二)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目前,社会对普通高中评价的标准可谓家喻户晓,对班级的要求也就不言而喻。现代学校管理主要以班级为依托,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稳定发展的班集体,既能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又能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特别重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校建立了一系列成套的规章制度,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通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由学校到年级到班级管理体系,实行规范有序管理和严格科学考核,特别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各班都加强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从规范有序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创新德育课组织形式,打造多彩德育课堂,放飞大学梦想,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本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原则,近年来,全校各班在学校认真规划,科学布局,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以德育课为抓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我的大学我的梦、我的班级我做主、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姐学长介绍成长经历、分享大学生活,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标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在主题班会开展中,学校还创新性的通过轮流组织主题班会,拓展德育阵地,大家集体观摩评课,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切实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不断丰富主题班会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寓教于乐,情境育人,起到了良好的德育功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着力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通过发挥小组群体智慧和约束机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此点另专文论述,此略)

二、开展读书节活动和加強班级图书角建设,荣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自2015年5月以来,我校已连续三年举办读书月活动。通过举行了诵读经典展示活动、课本剧表演、经典书籍推荐展示、《中华文化经典》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 经典作品影视欣赏、教师“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穿着盛装,用低吟浅唱和高亢激越的诵读来尽情诠释古诗文的韵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在享受优美的舞蹈与精彩的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经典美文的无穷魅力,并汲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整个活动既充分展示了学生出色的组织能力、编剧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华,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繁荣了校园文化,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各班还通过发动学生自发捐书,建设班级图书角,营造书香四溢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海量阅读、高效阅读,提升全体学生的阅读品味和自身修养。

三、开设校园百家讲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和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举办周末学术讲座已经连续三年,先后举办了《和老师一起去探险》《重走茶马古道——感悟先辈的勇敢与智慧》《艾兰之死》《不朽的篇章——儒家为人处世之道》《我要在自己的故事里,成为勇者》《中国传统禮儀文化漫谈》《甲骨文与殷商文明》《佛教文化》等三十多堂周末讲座,老师们凭借深厚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形式多样展现,对丰富多彩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既开拓学生视野,又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广泛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每一场讲座对老师、对同学来说都是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举行百日冲刺誓师大会

满怀着美好的希望,充溢着奋斗的豪情,近几年,在临近高考冲刺的日子里,学校都不失时机的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全体高三学子用饱满的热情宣读百日誓言,发出备战高考“最强音”。在大会上,无论是学生代表表达的对老师的感恩以及决胜高考的信心,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号召同学们用汗水诠释青春,用激情挑战未来。还是教师代表也表达的所有高三教师的决心,激励每一个高三学子要惜时如金,意志坚韧,苦干巧干,劳逸结合,树立信心,义无反顾地向着终点那一道白色生命线奋力冲刺,而一同参加誓师大会的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也深受震撼和感悟,激发出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开展“感恩·立志·尽责”成人宣誓仪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越来越强,学校不失时机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变化发展规律,从2015年开始,学校已连续三年举行“感恩·立志·尽责”成人宣誓仪式。通过隆重集会,全校年满18岁的学生面对国旗,在学生代表的领誓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以壮志激情,铸造崭新未来,从而引导学生在成人之际,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去面对人生,担当起在社会、家庭、学校中重要角色,担负起国家赋予新一代青年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广泛兴趣

學校通过校团委组织号召,支持学生组建各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学校目前组建的社团有街舞社、武术社、魔方社、南春文学社、汉文化社、声乐社、动漫社、青年志愿者社、服装设计社、科技社、羽毛球、Beatbox、美术社、杂志社、话剧社)既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又培养了学生广泛兴趣,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使同学们在欢笑声中释放了自己在紧张学习中累积的压力,既陶冶情操,又放松身心,因此社团活动在我校也广受欢迎。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校近几年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我们通过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培养,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并与现阶段的高中教学相适应,且有针对性开展各项实践探索工作,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仅表现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们营建了一个更加快乐的学习氛围,还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改善德育课程形式的方式在以班级为单位,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爱上学习,转原先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时也避免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次在学校内部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设立读书节、开设校园百家讲坛、创建各种形式的社团组织,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善学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投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来,并通过由点及面、由个体到全部,使他们通过自身行动影响身边更多人。再次,我校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教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学校为了避免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还聘请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并且开展定期教育工作为教师舒缓紧张情绪与心理压力,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更好的投入到各方面的工作之中,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人才与团队基础,在学习动力培养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职人员与学生手拉手、心连心,拧成一股绳,为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而奋斗,不仅要让学生成绩使人眼前一亮,更使其在性格、人品、素养等诸多方面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老士清.找准“学习力”培养的切入点[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3.

[2]阴国恩,梁福成,白学军.普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3]刘海峰.《学习力:学习力决定生存力》[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4]韩明媚.《学习力:立于不败的神奇力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5.

[5]柯比(W.C.Kirby)著/金粒 编译 《学习力》[M].南方出版社,2005-1.

作者简介:

高银物(1964-),男,汉族,重庆垫江人,西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及班级建设。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实践探索高中学生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