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的研究

2018-01-18周显爱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实验室素质

周显爱

[摘要]本文就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意义和影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

一、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意义

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从知识积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型模式的转化,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关注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育,高校对学生实施整体素质培养教育,实验教学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方面。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了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是高校主要的教学活动场所,是高校实验教学、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发现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和研究成果诞生的摇篮。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高校高层领导的普遍认可,但是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投入很大,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重教师队伍建设、轻教辅人员队伍建设。有些高校在实验室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实验室设备维护不够及时,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高校把实验室管理人员看作是专职教师的辅助性人员,没有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管理人员出现了工作热情不高,不愿意出力工作,敷衍了事的现象,影响了高校实验室服务教学科研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了高校实验室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实验室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合理配备实验室管理人员,保持最佳的人才结构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机制方面主要存在着实验室职位和岗位制定不够科学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实验室发展战略规划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要求,没有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需要出发建设一支知识水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既能够满足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又能够符合高校实验室建设长远发展需求的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有些高校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存在工作岗位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把不喜欢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人员强制安排到实验工作岗位上,没有针对工作岗位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岗位职责不够清晰,直接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波动性,给实验室建设带来困难。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出现断档的情况,有些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管理水平不高。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培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高校之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交流不多,没有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处于封闭的状态,不能及时学习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高校实验室由于受到管理经费的限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安排的比较少,没有形成长期学习培训的管理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发展途径受到极大的限制,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少,直接影响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实验室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层单位,管理活动过程中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比较大,给业绩考核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些工作没有办法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不好准确把握,实验室工作的性质和工作业绩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有些实验室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容易产生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有些高校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实验系列没有设正高级职称岗位,有些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即使在实验教学、业务知识、科研与学术能力方面再强,也没有机会评上正高职称,个人的上升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些能力比较强的实验室教师想转岗到高校教师系列中以寻求上升空间,这样下去直接影响了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也会给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和科研造成不利影响。

三、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一)提高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认识

高校管理层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改变那种重教师队伍建设,轻教辅队伍建设的思想,不能认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是从属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思想理念,应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验室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把实验室工作人员看成是在教辅工作岗位上的教学一线人员,把提高高校教辅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提升学校形象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看待。高校的实验室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抓紧学习,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注意关注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树立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思想观念,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取得良好的业绩,用自觉的实际行动获得学校各级各部门的认同和赞扬,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人才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实验室人员配置应该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引进规划,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制定高校实验室人才梯队计划,根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合理设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录用标准,采用公开、公平的选拔招聘制度,把真正优秀的、热爱实验室工作岗位的人员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验室人事管理采用定岗定编制度,注意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对人才需要的层次性,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规划要求确定岗位人员。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进退制度,表现好的,业绩考核评价符合要求的留用;表现不好的,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予以辞退。应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根据各个岗位工作的性质和业务繁简情况制定实验室工作岗位责任制,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细化各项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更加合理,保证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使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可持续发展。绩效考评指标应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让每位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感觉到工作有前途、有利益。高校应该完善职称评聘工作,进一步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和管理工作等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职称评聘、资格测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高级职称的评聘标准,确定实验室职称等级系列,让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上升的通道,充分调动高层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努力做好实验室各项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是关鍵环节,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习机会,可以采用请进来或者走出去的方法给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条件。推选相关岗位的人员外出学习新技术和进行业务交流。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培训基金,定期选派有关人员参加主管部门的学习班或者是定期培训班进行学习,及时更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技能,逐步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高校之间应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推荐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交流和报告活动,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对大型的现代化的实验设备需要选派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学习,掌握新设备的各项功能,及时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学习的方式很多,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制订长期的培训计划,适时增加学习经费,保证学习的费用,为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修婷.浅析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 (9):205.

[2]祝宏.浅谈独立学院实验教师队伍定位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4):171-175.

[3]刘康,赵云霞,王婉,等.高校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5 (13):178-179

[4]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 (1):94-95.

[5]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 (2):21-23.

[6]吴文华,施镇江,朱娟娟,等.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 (11):259-264.

[5]张建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5):78-80.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实验室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