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8-01-18杨旭东
杨旭东
[摘要]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发展、人民幸福的大事,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须进一步明确其成长方向,优化其成长路径。
[关键词]党外干部;选培;成长路径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经过9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具备了鲜明的特色。在新常态下,党外人士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对于党和国家干部队伍永葆青春活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关注党外干部成长,探索优化党外干部成长的路径,建设一支能力过硬、勇于担当、作风优良、群众认可、同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党外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外干部选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只有始终把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党外干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整个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实施、协调推进,才能使更多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在新常态下,要把党外干部选培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必须对如下问题加以正视。
(一)党外干部培养上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
对党员干部而言,有些同志仍对党外干部培养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配备党外干部是让其做“政治花瓶”,甚至有不少同志还存在如“党内符合条件的人有很多,没必要党外找”的误解,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看齐意识。对党外干部而言,有些党外干部对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设计机理认识不清;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优势与功能理解不够。对全社会而言,对配备党外干部工作普遍宣传不力、学习不够、认识不透,致使开展党外干部配备工作时缺乏思想基础。
(二)党外干部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
长期以来,组织部、统战部没有整合“两部”力量,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比如共同选拔机制、共同培养机制、共同考察机制、共同讨论机制、共同督导机制等,更谈不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前对于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因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学员的知识结构、岗位的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没有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上,缺乏目标机制,只做长期规划,缺少中近期目标或年度目标;在党外干部干部的使用上,缺乏备用结合的容错机制,不同程度上存在重选拔轻培养倾向,备而不用的比例较高,实践锻炼虽已起步,但因多种原因,一些党外干部工作起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最终使挂职锻炼流于形式。
(三)党外干部选拔上视野不够开阔
从发掘人才的角度看,并没有真正消除区域、部门、行业、学历、所有制等的限制,仍习惯于从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中选拔,而较少拓展到外商投资企业、留学归国人员、新的社会阶层、无党派人士;从锻炼人才的角度看,因担心风险太大,不敢在急、险、难、重等关键的岗位给党外人才“压担子”,致使他们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磨意志、强理论、长才干、作贡献。从交流领域角度来看,党外干部轮岗锻炼的交流机会相对较少,有的党外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常常一千多年,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其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调动,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
(四)党外干部错误思想导致个人不够努力
由于部分党外干部对“职、权、位、责”存在错误认识,因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负面心理。有的产生“自负”心理,以为自己取得了较高学历,不需要读书;有的满足于既有的实践和经验,不屑于学习;有的是心浮气躁不深学、不精学,不重视消化和吸收。有的产生“自卑”心理,认为中共党员干部交流机会多,晋升空间大,相比较而言,党外干部则“一个萝卜一个坑”,相对流动性较小,于是在工作中往往谨小慎微多请示、缩手缩脚勤汇报,不敢放开胆子、甩开膀子、加快步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就难以脱颖而出。有的产生“官本位”心理,有些党外人士思想“缺钙”,理想信念淡化,无视党纪国法,脱离人民群众,容易偏离人生和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
二、明确党外干部成长方向
有志于为国尽忠、为民服务的党外干部,应当着力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使自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干部的成长,既要靠组织培养,又要靠个人努力。就共性的问题来讲,党外干部健康成长,应做到五个“度”。
(一)政治上有“高”度
一要忠诚。人各有志,人各有路,但是应当各有所忠。作为干部就是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二要爱民。就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人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就会“台上他说,台下说他”;三要守正。干部是榜样,是旗帜。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写正了,才会其身正,不令而行。相反,若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则虽令不从。
(二)思想上有“深”度
思想上有深度,最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党外干部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认同感。坚定政治信念,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增加政治认同感,积极配合好执政党落实一系列大政、方针、政策。思想上有深度,还体现在前瞻性和预见性上,党外干部也要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积极参政议政、深化改革、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化解矛盾、推动发展、服务社会、维护穩定的能力,全身心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知识上有“广”度
知识上有广度,就是要精学理论、深学业务、广学知识。对党外领导干部来讲,既要静下心来多读好书,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又要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的学习相关业务的科学理论,还要采取灵活方式,综合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知识及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只有更好的学习,重在学习实质,重在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民服务。
(四)政绩上有“厚”度
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就是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党外干部来说,要正确对待权力,把权力用在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上;要正确对待地位,把职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要正确对待名利,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好本职工作,功成不必在我。
(五)能力上有“强”度
優秀的党外干部要把精力聚焦在“谋事”上,把素质表现在“共事”上,把行动体现在“干事”上,把能力展示在“成事”上,把底线设定在“不出事”上。要着重增强把握大局能力、运用政策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避免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
三、党外干部成长路径优化策略
党外干部的成长,是其所处的环境、组织的培养以及本人的政治素质、专业成就、能力结构、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论,有如下几条优化路径:
(一)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着力整合组织、统战人大常委会、纪检部门、政协党组、党外干部所属党派团体及单位等各方资源,使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制度保障、有远期规划、有措施办法,并在班子配备、人员调配上对党外人才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但要做到“破格”不“出格”。同时,各级组织、统战部门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党外干部提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认真贯彻“三常模式”(即经常联系、经常沟通、经常走访)与党外干部所属团体、所在单位做好对接工作,加强落实对党外干部“三真三关”工作(生活上真正关心、工作上真情关注、政策上真心关照),助推党外人才成长、发展。
(二)强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向党外干部倾斜,将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考察等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塑造其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引领,增强党外干部事业心、上进心、使命感、荣誉感,传承新风尚、集聚正能量。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协调机制,避免重复培训、越级调训,着力构建集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行动督导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加强理论培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法律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布局,不断增强理论培训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凝聚和传递“大统战”正能量。
(三)搭建平台,提升能力素质
通过开办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党外干部政治辨别、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等能力。充分运用参政议事平台,组织党外干部积极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年轻党外干部,要及早安排多岗位进行历练;建立机关干部下派挂职、基层干部上派挂职等多形式的挂职锻炼体系,弥补党外干部能力短板。同时,组建“党外科技专家服务团”为田间工厂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献计献策,组建“党外干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智囊团”,深入基层一线对非公企业的实际问题诊脉献方。
(四)健全机制,畅通成长渠道
对党外干部从培、选、用、管、考等方面,建立健全统筹培养、定向选拔、协调任用、激励保障、量化考评等机制,畅通党外干部成长渠道。要拓宽物色发现渠道,把好三个源头:企事业单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新的社会阶层。增加党外干部下派、上派、外派挂职锻炼的名额比例,定向储备培养,实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使有影响力的党外干部“有为”又“有位”。探索竞争性定向选拔党外干部“赛马机制”,同时要与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改革配套、衔接。
(五)加强自修,提升发展能力
党外干部的成长,内因起着决定作用。提升发展能力,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坚持学习。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榜样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运用,又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理论;二是善于创新。不会创新,思想就会僵化,行动就会迟缓。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谁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助力发展的“牛鼻子”;三是学会协调。看问题、办事情,要学会运用辩证法,既要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又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统筹兼顾,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四是讲究自律。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总之,从根本上讲,党外干部的成长路径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为党的干部路线的正确贯彻和培养教育机制的科学完善;二为党外干部自身的上进和努力。党外干部要把握“航标”,自觉融入“中国梦”,掌握前进的方向;选定“目标”,自觉践行“为人民”,确定奋斗的志向;找准“坐标”,自觉定位“好公仆”,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磨炼“梭标”,自觉苦练“真本领”,手握做工作的武器。如此,党外干部便能更好地做人、做事,为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项目为2017-2018年度“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szh2017-2018-12。
参考文献:
[1]关媛媛,陈秋莲.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初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6):49.
[2]王耀中,罗仲尤.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战略意义、现存问题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5 (1):74.
[3]石媛.影响党外干部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1):37.
[4]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课题组,谭平,何俊峰,等.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的运行机制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6):35-40.
[5]殷贤华.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18 (1):58-60.
[6]汪守军.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研究[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 (5):82-88.
[7]彭亮,李育林.政治新常态下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201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