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2018-01-18练金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电子商务

练金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及现状分析,深入研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托普学院为例探讨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着重剖析了由基础实训到项目实战再到企业就业的三段式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由校到企的无缝对接。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技能;电子商务;三段式实践

一、研究背景

据报道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975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随之而来的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道显示,2016年底直接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已经达到305万人,而间接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已达到2240万人。从2000年以来全国已有接近1000余所本专科院校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年均毕业人数在10多万人,而真正对口毕业人数仅有20%左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电子商务人才结构上主要需要技术性人才、运营人才、市场推广人才、供应链管理人才、综合型高级人才,其中运营人才、技术人才、推广人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例如网络直播、微视频、分享社交的发展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滞后,致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系列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晰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主要有技术应用型、商务运营型、战略管理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型和商务运营型。

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电子商务系统后台程序开发、前台网页设计、信息处理等,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硬件技术支撑。而商务运营型则侧重于应用已经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务活动,通常要求掌握交易平台的运营技能、网络营销与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系别的高校中定位不同,在信息技术类别中将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技术应用型进行培养;在财经管理类系别中将电子商务作为商务运营型进行培养;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定位不清,往往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混合型,既有技术型人才培养又有商务运营型,致使最终培养出的毕业生既不能从事技术开发的岗位,又不能胜任商务运营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在专业定位上的不清晰导致对人才培养技能的模糊,从而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在专业课程上设置有:电脑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Java程序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三剑客、图片处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营销心理学、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基础等课程。从开设的课程可见,课程中技术应用型和商务型并重,在运营上的课程不完整,这种混合型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上找不到方向、专业技能不够精通,就业时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岗位。

(三)理论实践课时配置不合理

无论是技术应用型还是商务运营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经调查发现,某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时居多、实践课时比重较小,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得本应实操的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另外,对于某些本应在机房进行实操的课程,部分课时却被安排到了普通教室,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无法真实体验到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当在机房实操时已经讲述过的内容都忘记了,从而造成教学资源、时间的浪费。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的教师本应该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多年的企业实操经历,但是真正具备的却十分罕见。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往往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在实操课程中所传授的技能往往不能贴合实际,某些技能点不够深入,造成学生所学技能与实际脱节。

(五)实践内容缺乏实战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强调实操的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课程设置及教师职业能力的限制,加上高校本身的实训条件,使得本应实战化的教学变成了模拟软件的训练。模拟软件的訓练基本上是模拟操作的流程,在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实时应变上却体现得很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甚至有些模拟软件已经过时已久,不再适应现实需求,但有些高校还仍在使用,这种教学适得其反。

三、职业技能培养策略研究

针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系列问题,结合托普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充分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托普学院自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招生人数一直保持在100人左右,直到2015年招生人数达到400多人,开设了8个教学班。在2015年之前专业定位偏向于技术应用型,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低。为掌握就业情况的真实原因,学院系部经过长达数月的调研,通过对国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人才市场的了解,与企业高管共同探讨研究,发现市场中所需要的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主要集中在商务运营类,而对于技术应用型的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根据学院系部实际情况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商务运营型。培养一批具备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技能,能进行商品拍摄、图形处理、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客服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计划适应人才需求

2015年过渡性的更替了原有的系统开发类课程,加入了商务运营类的课程;2016年确立了以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为主线的岗位技能型课程,如图1所示;2017年在2016年教学计划基础上新增了新媒体方向的课程,以不断适应现实需求为导向,逐年修改来达最优的计划。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商品拍摄及后期处理、网店美工、网店运营与推广、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与制作、电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项目运作等。

(三)修改课程大纲满足课程技能需求

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计划,需要对每门课程进行大纲修改,使各门课程能达到技能要求,并且所有课程培养的技能连接后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一种课程独立但总体技能不独立的状态。在对每门课大纲修改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的技能训练内容、课时分配能够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要求进行设置,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网店美工课程中对详情页制作的技能训练,能根据实际企业中相关品类进行设计制作,达到学后即能做,做后即可用的目标。

(四)优化师资队伍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形式多样,专业知识更新快,加上教师待遇低,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师资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先后招聘新生代的专业教师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新技术要求、对老教师要求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岗位培训、组建教师团队带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对抗,从而提升专业素养,满足教学需求。

(五)重构三段式实践体系实现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为了让学生学完本专业就可以到企业胜任相关工作岗位,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再次构建了三段式的实践体系,如图2所示。

1.基础实训阶段

基础实训由课程实训和专周实训两大部分组成。课程实训是在技能岗位配置的课程中完成本技能所需的实践操作,包括课程中和课程后的实训。这个环节是学生边学习边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中所要求的技能。而专周实训是每学期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本学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应达到的技能,这种实训能够将本学期多门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一个系统化的内容来达到岗位技能要求。專周实训将零散的课程实训进行了良好的整合,使岗位技能有了基础的系统体系。

2.项目实训阶段

项目实训由电子商务竞赛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构成。为实现项目实训任务目标,学院投资兴建三个专业实验室,具备了从商品拍摄、后期处理到数据分析一体化的岗位技能要求的设备设施。电子商务竞赛项目由指导老师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通过指导老师精心指导、专业内容集训,参与省内外多类型的竞赛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基础实训的基础上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技能的提升。目前参与的电子商务竞赛项目主要有:“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中教畅享杯”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奥派杯”移动电子商务竞赛等。其中“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主要考核网店美工技能、营销推广技能、客服服务技能、电子商务项目运作技能;“中教畅享杯”电子商务运营竞赛主要考核网店美工、客服服务、网店运营、物流服务等技能;“奥派杯”移动电子商务竞赛主要考核移动平台的装修设计、运营策划等技能。通过三大类型的竞赛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化的学习专业技能,让学生在竞赛中得以成长。

校企合作项目由系部牵头与校外电子商务公司展开合作,把校外企业项目引进校内,由企业高管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根据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先后引进了以PC端、移动端、新媒体为主的三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将课程中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得以实际应用,使专业知识应用更加具体化、更具针对性,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

3.企业实习阶段

企业实习之前先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在大三开学后完成为期一个月的校内综合实训项目,此部分项目将电子商务整个运营过程都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把每学期的专周实训技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岗位技能群。让学生从整个电子商务运营流程上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技能训练更加系统化。综合实训完成后,系部将事先已经调研好的企业,在校内举行校内招聘会,让学生通过自愿选择、面试、签订合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完成整个实习阶段内容。此部分是学生将大学中所学的技能、职业素养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发现自身不足,然后通过企业导师教导、校内老师指导逐步完善,最终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到学生毕业踏上真正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出现新技术、新应用,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J].电子测试,2016 (08):160-161.

[2]周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界,2016 (12):153-153.

[3]王玉侠.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12):162-163.

[4]陈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战课程体系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科技通报,2016,32 (12):247-250.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电子商务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