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放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2018-01-18周炯
周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国正在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对于学校的发展要求。其中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做开放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每一个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也是对于老师的一大考验。
[关键词]开放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开放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信息化的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资源和信息,这在无形中推动着学生管理方式的变革。传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出勤率、听课率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统计,特别是大学生,班级人数较多,不能够全部点名,否则一节课就过去了,而老师由于人数太多,不能一眼看到谁没有出勤,这就给了那些不来上课的学生一些机会。
不可否认,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它在管理上必须要和时代相接轨,不能固守传统管理模式,应当创新管理模式。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当今时代下,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断在发展,老师以及相关主管领导也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更新管理观念。首先就是要增加学生自主核心的地位,将单一性的课程变为多样化的教学,网络技术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很多线上学习的方法日趋深入人心,线上学习的优点主要可以节省一大部分时间,而且可以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选择学习,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自主的调配时间,更好的充分利用。
更重要的一点,开放教育中,老师应当变教学为服务,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老师应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像以往那样接受学会知识,而不关注其内心的变化,成长与发展,应当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能力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以供成为更优秀的学生。另外,突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尤为重要。以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管老师,对于班级里的一切大小事务有决定权,在开放式的教育下,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分化管理内容,由学生自己管理,教师主要做服务和引导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我调配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日后个人的發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管理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老师往往是主管,学生很少有自主决定权,班级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有班主任决定,任课老师在备课时更多的是盲目的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授课,很少对于学生的整体状况或者是个体差异进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不应该被一个圈所控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首先,就是将教师单向的输出变为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沟通才能达到互相了解,老师若是想要更好的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教学,应当亲自主动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思想状态。传统情况下,老师通过班委来了解学生,这有一定的弊端,因为通过一个人去了解另一个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且并不能更直接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老师能够亲身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沟通,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不再像以往那样受时空的约束,教师应当采取多领域、多方法、多角度的方式密切了解跟进学生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甚至是一些社交软件的利用,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联系,这样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更亲民,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也更愿意和老师沟通讨论。
三、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老师主要管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其他的方面较少重视。这是由国内的教育模式所决定的。学生们需要参加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些考试都需要笔试答题,虽然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试卷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很少考察到学生的其他方面,但是,我们现在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是知识的教育,在现在的社会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比如学生的情感培养教育,审美培养教育。
在开放式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德育,不论一个人的知识学历有多么厚重,都应该先立身立德,然后才能够更好的立身于社会;应该扩展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试点工作仍在继续。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应逐步走向管理对象的自我独立、个性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社会化的方向,教师应逐步减少管理交易服务等内容,应加大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等培训,教师的专业培训管理,职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表单用于内容,多样化表单用于核心内容。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是我们所有管理服务活动的核心。学生管理工作应围绕教育目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湘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4 (10):25-30.
[2]刘桂芬,甘红缨,李志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马建青,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12):73-75.
[4]韦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 (2):80-83.
[5]杨静.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