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美学视域下的永顺老司城遗址生态文化价值研究

2018-01-18苏晓江成

艺海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永顺

苏晓 江成

〔摘 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针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研究的积弊,借助建筑学理论与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其在艺术美学领域中的生态文化价值。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的选址、建筑布局、园林景观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有利于提高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土司城遗址的开发利用及湘西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宣传和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永顺;老司城;生态文化

2015年7月4日下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和表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位于湖南永顺县城以东19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永顺宣慰司数百年的司治所在,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老司城的选址、城区布局和规模、形制与性质以及土司城的风景园林,决定着老司城的城市建设面貌,这种建设面貌的形成,既有特殊原因又有地域特色,体现出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

一、永顺老司城遗址选址特点

《永顺府志》载:“按永顺司有曰福石郡者,疑蛮人自为郡名。今灵溪、福石山,即永顺老司城也。”由此可见老司城择址在灵溪、福石山等峰丛峡谷之间,依山面水,山为福石山,水为灵溪河。老司城城址选取福石山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在处理生存、发展与宜居环境营建等关系上的智慧。决定老司城择址福石山的区位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文化、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1.文化因素

土家族的文化是具有感知和想象的經验文化,因远离中原,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也鞭长莫及,为思想自由提供了便利。在民间仍然保留着老司城择址的深刻记忆。这些记忆在乡土作家的著作里以 “万马归朝司城,飞鸦刺破青天”的故事形式明显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受乡土地理专家或者风水先生影响的土司风水观念在老司城建城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2.自然因素

决定老司城择址福石山的自然因素是这里的山形、水系与气候。老司城所在地永顺县位于云贵高原与两湖平原之交的武陵山区,东至永定区,西至龙山、保靖两县,北至桑植县,南与古丈县隔酉水河相望,东南与阮凌县相邻,这里地形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如麻岔、石堤、羊峰、松柏,绝大部分为高山区,保坪、高坪、西米、泽家等乡镇为高山丘陵区,另一部分如万坪的十方坪以及猛洞河中游的平地,为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小平地。老司城位于长江以南、洞庭湖以西阮江水系最北酉水北面的支流牛路河中游的灵溪河上,这里的牛路河道不能通航,属于亚热带山地暖湿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这样的气候环境很适合山地民族在此生存。

3.社会经济因素

老司城择址福石山受到文化、自然和社会经济多种多样的原因支配,其择址的最大特点是:其一,远离王朝国家的统治中心,其二,分布于山地与河谷地区,其三基本适合人类长期分散定居生活。这些特点,使老司城选址远离地方统治中心又能符合风水卜选、宗法礼制和传统建筑文化要求。

二、永顺老司城遗址的建筑布局

1.山水形势格局,讲究风水

永顺老司城遗址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布局,依山而建,为了在最初军事力量不足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它的隐蔽性目标,它可以做到让外人站在太平山顶发现不了山下河谷之中有一座巨大的土司城市,而且城市建材不需要舍近求远自外地运来,而是就地取材,利用河谷的山石、河卵石和周边的木料进行建造。

2.城池的防御格局

军事防御是古代城池建城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构筑防御的方式主要在于利用自然地形形成天然的屏障并增加人工设施,修建城墙,建敌楼,挖沟壕等。土司遗址的防御对象主要考虑防洪和防御敌人,用高大的城墙及外罗城城门口的船码头组成的封闭式的河东城区,与不设围墙的仅接受渡船往来的开放式的河西城区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内外有别的老司城城区布局,其实就是为了防范外敌偷袭以及保障河东城区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3.轴线重要,分区明确,功能齐全

老司城在灵溪河谷之中呈现了河东、河西两大“组团”的建筑布局特点,形成了“四横五纵”的河卵石街道为骨架的九街两口十九巷以及互相关联的建筑单元。两大“组团”之下的河东城区和河西城区之间互相不建设桥梁,仅靠码头、官船和民用船只保持畅通。老司城不仅在河西城区不便绕道通行之处或者地势险要之处遇水架设独立的栈道,而且还开通了四条对外联络的官道网络,并且配备了驿马等相应的邮驿设施。

三、永顺老司城遗址的风景园林

1.自然景观浑然天成

老司城近郊和远郊的灵溪河、猛洞河河谷,河谷翠绿,官道两旁绿树成荫,河东的内罗城和外罗成城区,无论是城区建筑台基和排水系统,还是城区的街道和小桥均大量使用河卵石铺设,呈现一种清新雅致的具有宫殿与游玩的双重功能的山水园林建造风格。

2.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永顺彭氏土司在老司城河东城区之外的官道沿线,以及河西城区一线的近郊,修建了大量的“钓鱼台”和“码头”。从老司城考古的描述来观察,上面还可能建造了像交翠亭一样的凉亭。这些凉亭与供休闲用的桂花庄、会官亭、接官亭等庄园和凉亭一起,构成了老司城近郊别有情趣的山水园林景观系统。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为老司城及其周边的行署赢得了“仙都”的美誉,四通八达的官道将一个个自然与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令人留流忘返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3.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

永顺老司城的城区建筑台基、排水系统和城区的街道小桥均大量使用河卵石铺设,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山水田园风格。唐崖土司城的道路和排水系统多采用石板铺砌和石块砌筑,从铺设方式和建造工艺的考究程度上体现道路主次分明的特征,道路建造工艺采用了土家族当地的铺砌工艺,与土家族特色建筑呼应。

四、永顺老司城遗址的生态文化价值

1.和谐利用自然

土家族为了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在与大自然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老司城中心城址内的重要建筑的轴线依据山形地貌而定,因此,建筑无固定朝向,基本都沿等线起伏进退,建筑群呈散点自由布局,是典型的结合地形的顺势构成。灵溪河的东西两边都有建筑簇拥,建筑的大门为气口,灵溪河及其周边道路环曲而至,建筑即可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有益于身体健康,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积极保护自然

土家族及其先民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无限制地从自然汲取、不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群族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根据积累下来的生态经验,土家族制订了一系列約定俗成的民族习惯法和乡规民约,以保护自然环境。比如土家族人格外注重对井水的保护,多在村前屋后或交通要道砌成水井,水井的周围用石头砌成,做成小财屋的样子。为了保护水井的卫生,在水井的流水处另外修建有洗菜的水池和洗衣的水池,不能在井内洗菜洗衣,不准在水井附近修厕所、牛栏、猪圈等。逢年过节,要敬井神,在水井四周插上香,烧香祭祀。

3.适度改造自然

老司城处于用地紧张的封闭山区,山多地少,其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以“自然为本”改造山体,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合理地改造自然,是封闭山区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成功开发山地的鲜明实例。吊脚楼的建筑形式挣脱二维平面的发展空间,极大减少了土方开挖量,节约用地;建筑顺山势自由分布,遵从自然;排水、供暖设施科学合理地埋设于地下,不但满足了老司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拓展了老司城的多维发展空间,这些无一不体现当时合理改造自然的思想,较好地保护了老司城的自然环境,真正体现了一种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结语: 本文以唯物史观作指导,针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研究的积弊,借助建筑学理论与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的选址、建筑布局和园林景观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探索其在艺术美学领域中的生态文化价值,有利于提高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土司城遗址的开发利用及湘西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宣传和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上).长沙,岳麓书社,1991.

[2]刘纯玺,刘善福.土家族故都老司城.香港:天马出版社,2005.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编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图册, 1979.

[4]龙玲.湘西百年古城老司城的可持续发展初探.华中建筑,2009.

[5]冉春桃,蓝寿荣.土家族习惯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项目基金: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永顺老司城古建筑群文化研究” (项目编号:15YBX032)阶段性研究成果;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湘西苗族服饰的创意设计与品牌体验研究”(项目编号:17B15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永顺
戒烟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论清代“改土归流”初期永顺府城市建设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