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2018-01-18栾莉舒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栾莉舒

[摘要]“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当基于技术能力基础上的精神品格的追求。新时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应当具有精湛的技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善于并乐于通过合作取得成绩,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情感。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素质;高职教育

一、工匠精神内涵之界定

当前“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再囿于工匠二字,正如王寿斌所述,“工匠精神源于工匠这一群体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我们若因此将工匠精神限定于工匠群体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认识是片面化的,是故步自封的,是对工匠精神外延的一种窄化与损害。”“小匠治器,大匠治国”,在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中国梦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的新时代,“工匠”已经扩大成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总称。而“工匠精神”之讨论核心也早已集中在了“精神”。工匠精神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每一名劳动者都应追求的精神品格,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谈到,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种理想人格,是每一名劳动者所应追求的理想标准和道德精神,当前的“工匠精神”,正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基于技术能力基础上的精神品格的追求。

二、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素质要求

有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将其概括为“专业敬业、不问回报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实践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极限精神。”这一概括是全面的,但同时,在务求全面总结“精神”的基础上,恰好忽视了“工匠”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直接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意义。所以,无论在什么维度上谈论“工匠精神”,都必须先考虑精神所依附的“工匠”本身,正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无论其内涵如何发展,都无法抽离其所依附的本体而单独讨论。因此,我们讨论和研究工匠精神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对人才素质的探究。

那么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究竟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周礼·考工记》云“匠人营国”,具备工匠精神的匠人首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能够“营国”,应当具备技术技能,这是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基本特性。其次,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应当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将自身所思所想融入技能的价值追求,即创新内动力。再次,“匠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营国”并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从万里长城到中国路桥,没有匠人群体的通力合作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合作、协作能力也是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最后是,情怀。秋山利辉在自传体纪实著作《匠人精神》中写道:“匠人用心制作产品,他们珍视所拥有的一切并心怀感激之情”,拥有情怀,对自己制作的产品、所从事的工作“珍视”,并愿意为它付出情感和心血,这是责任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一切高尚精神孕育的基床。因此,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应当具有精湛的技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创新内动力),善于并乐于通过合作取得成绩,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情感。

三、工匠精神赋予高职教育的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行列迈进的关键时刻,迫切地需要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这就为高等教育,尤其是以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让学生从高职院校的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需要源头的培育,而这种源头培育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责无旁贷”,“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价值追求、向往境界”。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为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融入产业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对生产和服务高品质的极致追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当今社会对优质产品的迫切需求,背后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期待,高品质的产品必然要求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去生产制造”,这样的时代需求正在促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务必加快脚步适应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 (11):4-17.

[2]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3]秋山利辉.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4]王寿斌.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J].江苏教育,2016 (20):28-2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