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识形态的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着力点探析

2018-01-18刘晓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刘晓莲

[摘要]高校青年干部培养要紧跟意识形态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发展需要的高校干部骨干。青年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的储备力量,青年干部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青年干部培养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分析实施的关注点与着力点有利于提高青年干部培养质量、促进培养规范。剖析培养中的重要层面、处理培养中的各类关系、创新培养中的相关指标,多角度提炼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的着力点便于高校组织人事部门的组织实施,也显示青年干部培养使用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关键词]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着力点;提炼分析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14- 0045-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21

高校青年干部培养要紧跟意识形态导向、符合意识形态建设需求。高校青年干部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实施者、是高校发展方向的影响者,青年干部的思想意识、执行能力、行为规范、创新思维培养,要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需求全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加强高校青年干部培养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工作。一直以来,高校管理层、科研人员围绕高校青年干部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预期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思考、研究、讨论,为形成科学、可行、系统的培养实施方案而积极探索。重视高校青年干部培养,不仅因为是学校事业发展管理人员的中坚力量,又因为是大学生成长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骨干群体,承担着兴校强校、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以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为重要背景,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及管理人员素质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的创新和完善青年干部培养机制,有的放矢的梳理和紧抓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着重点、关键点,搭建青年干部培育梯队,构建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干部队伍,对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可操作的意义。

一、完善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三个层面

青年干部培养是一项长久、系统、庞大、复杂的工程,涉及组织规划、人才培育的各个方面,既涉及显在的工作成绩与工作表现考核评价,又有潜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品行、业务实践、理论创新等因素的权衡考量,为达到培养质量,培养过程中应做到全而专、广而深、范而精,具体来说,应在培养规划、管理机制、培养内容上下工夫、扎下根。

(一)完善培养规划体系

青年干部培养是长久的、动态的,开始与结束没有既定的时间节点,从干部培养与使用实际需求与成效来看,青年干部培养宜早不宜晚,条件满足的高校在青年同志入职、入岗初期便可有规划的开始。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培育阶段、基本实现阶段以及各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等,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五年左右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青年干部培养档案,记录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实现干部培养使用的档案化、层次化,这种方式的实施,也有利于高校整体盘清干部储备、整合干部资源、合理使用安排,形成科学的干部任用梯队。

理论指导实践、规划规范操作,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规划内容、方案实施、量化考核应结合时代与学校发展的政治要求以及青年同志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既要有深度又易于被接受、既要有理论又便于去实践,切实从青年干部的能力、思想、意识、实践全面培养发展出发,重视培育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动态更新,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确保规划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

(二)完善培养管理机制

依托制度完善、经费支持、资源保障等方面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青年干部培养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方法,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的培育依托与培育保障,实现规范培养实施的约束;设立创立青年干部培育计划专项经费,保障干部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经费需求,建立培养过程中表现优异、有突出贡献人员奖励机制;整理整合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所需资源,从硬件和软件上保障干部培养质量,创造青年干部间、有经验干部与青年干部间、兄弟高校青年干部间的沟通交流空间,满足培养过程中的设备设施需求,积极打造宽松适宜的培养平台及培养环境。

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年干部培养,通过领导关怀、政策倾斜加大青年干部培养的实施力度,完善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所需的外在保障措施,通过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实施青年干部高质量培养计划。

(三)完善培养内容形式

培养内容与培养形式是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让青年干部有深刻感受和明显提升的最直接点。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容全面系统而又有创意新意,既传承了经典精髓又做到了与时俱进。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管理学知识系统学习的同时,紧跟时代主题、捕捉社会热点,展开专题讨论,发表观点实现思想的交流碰撞。培训形式应做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交替,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协作小组式的交流互动与分析研讨,学习考核环节不需拘泥于固定的笔试、面试形式,在确保知识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前提下,考核可以灵活多样,一项具体实践、一次主题演讲、一次案例分析等等都能实现考核的目的。

与此同时,创新学习形式,交流互动中学习,远程视频中学习、社会实践中学习等;丰富学习地点,将课堂转移到街道社区、红色基地、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等,都有利于提高青年干部培养质量与成效。

二、處理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三个关系

高校青年干部培养既要达到培养实效又要符合发展需求,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与学校事业发展、管理转型升级密切关联,培养过程与培养成果是一个综合体,应全面兼顾各项重点,肯定突出预期亮点。系统梳理青年干部培养的难点、重点,结合青年干部群体应具有的优点、亮点,通过妥善处理既实现了培养突破,又实现了特点彰显。明确培养的核心点,处理好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青年个人特点、组织部门培养考核关键点是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综合来说,实现高校青年干部的有效培养,应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德”在青年干部自身修养、素质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坚定地把品德缺失的个体拒在管理队伍之外。青年干部使用切忌“唯学历化”、“唯年轻化”、“唯冲劲化”,高校在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基础上,应重点加强青年干部思想政治、意志品格的培养教育,引导青年干部端正人格、优秀品格的养成,培养青年干部识大局得大体、有团队意识、有奉献精神、有服务意愿、有管理能力的优秀品德。

(二)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

青年干部必须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高校组织部门在培养引导上应综合考虑、科学均衡,不能单凭“一件事情”、“一次考察”、“一句发言”、“一次谈话”对一个青年同志形成定论。完善青年干部培养评价体系,在长时间具体实践中发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同志,在不定期组织谈话考察中了解具体思想品德、工作表现的真实情况,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工作成绩与工作能力,严把青年干部培养、考察、使用关,真正把有品德、有实力、有才华的青年干部挖掘、培养出来,选拔到领导岗位中来,为广大师生服务。

(三)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海纳百川、博学多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知识储备与知识层次决定人才的视野与格局;术业专攻、专一而精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决定人才的专业与深度。又博又专是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的主旨之一,但现实中很难实现,有的青年同志以“博”见长,有的青年同志以“专”突出,高校在青年干部培养中应注重发挥青年同志“博”与“专”的特长并加以重视培养,在以后的干部使用中“适才择岗”、“因岗择人”,发挥青年干部专长,学以致用,促进工作有所建树。同时,培养过程中注意“博”与“专”的互补,既发挥相应的长处,又想着综合型、全面型培养努力。

三、创新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的三个指标

青年干部因年纪轻、阅历浅,很容易出现急于求成、心浮气躁、自以为是、畏惧困难等实际问题,高校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除了贯彻实施既定计划规划、处理好培养重点与青年发展特点的关系,还应重视各环节考核指标的设立与完善,通过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测评青年干部培养质量,促进青年干部培养的科学性、标准性。

(一)创新青年干部自觉学习意识的培养评价体系

高校要求青年干部应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充知识层面、丰富知识架构,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勤学习、爱学习的人。高校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注重青年干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培养,在开展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结合已有专业、日常兴趣,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积淀深厚的个人文化底蕴,并应用于具体工作开展及工作思路创新,提升工作层次、拓宽工作视野。

自觉学习意识的评价指标制定中,应结合实际需要,一般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理解、对社会热点及当今国际形势的个人认识评判、对所从事岗位业务知识的掌握应用、对大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做出的行动决策、对个人兴趣领域的知识积累等。评价可以通过书面问答、组织交流进行。

(二)创新青年干部精干业务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

熟悉工作、做好工作是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的最基本目标,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任何工作只有用心才能熟悉、只有熟悉才能深入、只有深入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创新,熟能生巧,结合工作岗位开展的思考研究,有利于提升工作成效、实现工作新突破。

对高校青年干部提出具有精干的业务能力要求,是工作开展的需求,一般来说相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业务领域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对业务流程的规范遵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决策、对业务发展的创新思考、对业务敏感问题的认同防范等。评价可以通过书面问答、群众走访、分管领导谈话、职能部门反馈等。

(三)创新青年干部精准信息支撑的培养评价体系

高校青年干部培养信息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高校青年干部培养信息模块,梳理汇总信息要素,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使用过程中量化分析、综合考虑,体现青年干部培养使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建立精准的干部培养发展信息系统是高校干部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指标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学习经历、业务培训情况、学习科研情况、历年考核情况、奖惩情况、历任领导评价等。每一个指标因素都进行具体的模型设计,结合实际需要将指标因素模块細致化,加以统筹完善,并明确关键字检索功能。

新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赋予领导干部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党中央对领导干部的培养任用有了新的指示、新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引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今,系统梳理高校青年干部培养的核心要点并重点加以完善实施,有利于高校自身建设发展,有利于青年干部良好素质养成,有利于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具有直接、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