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再生稻种植技术比较与应用
2018-01-18李阳赵锋汪本福张枝盛李进兰向青青郭因斌程建平
李阳 赵锋 汪本福 张枝盛 李进兰 向青青 郭因斌 程建平
摘要:再生稻种植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湖北省再生稻的几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种植再生稻有较高的产出投入比,高于抛秧和人工插秧34.3%和28.6%,是一种较优的再生稻种植模式。并简述了机械种植再生稻的种植要点。
关键词:再生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成本;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1-003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1.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ing Technology of Ratooning Rice
in Hubei Province
LI Yang1,ZHAO Feng1,WANG Ben-fu1,ZHANG Zhi-sheng1,XIANG Qing-qing3,GUO Yin-bin4,CHENG Jian-ping1,2
(1.Food Crops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Wuhan 430064,China;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rain Industy,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3.Tianme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men 431700,Hubei,China;
4.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As a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planting model, ratooning rice cultivation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everal planting patterns of ratooning rice in Hubei Provi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output of ratooning rice has a higher output-to-input ratio,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rowing and artificial transplanting,34.3% and 28.6%,which is a better model of ratooning rice. The planting points of mechanically planted ratooning rice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 words: ratooning rice; mechanization; planting technology; cost; Hubei province
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的一季短生育期水稻[1],而当前很多研究是将头季和再生季这周年的生产简单称为再生稻。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稻田单产的种植措施[2],且具有省种、省工、优质、高效等优点,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前人从再生稻的播种时间[3]、留茬高度[4-6]、肥料管理[7]、水分管理[8,9]、化学调控[10,11]等方面都有探索,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也是当前再生稻研究的重要方向,罗锡文等[12]认为农机农艺融合可进一步加强水肥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再生稻机械化种植在湖北省开展多年,得到很多农户的认可,同时也有不少农户依然采用人工或其他方式种植再生稻。本研究就湖北省几种再生稻种植模式做了直观的试验对比,并重点说明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
1 再生稻种植模式比较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5年在浠水县丁司垱镇进行。选择两优527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即T1,机械插秧;T2,人工抛秧;T3,人工插秧。采取大区比较试验,每个处理1 500 m2,没有重复,共计4 500 m2。
秧苗移栽时间均在4月28日。T1插秧密度为25.65萬穴/hm2,T2插秧密度为34.05万穴/hm2,T3插秧密度34.5万穴/hm2,每穴2粒谷苗。
1.2 田间管理
氮肥总量180 kg/hm2,底肥每公顷施入复合肥(15-15-15)600 kg,分蘖期追肥78 kg尿素、112.5 kg氯化钾,幼穗分化期追肥117 kg尿素。分蘖期施肥时可结合除草剂一同下田。
促芽肥于头季抽穗后15 d左右施用,每公顷施尿素150 kg;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3 d内结合灌水施用,每公顷施尿素112.5 kg、氯化钾75 kg。
1.3 试验结果
1.3.1 不同处理的两季产量比较 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对两优527头季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表现为机插产量>抛秧产量>手插产量,平均产量仅6 750 kg/hm2,这可能是由于两优527是一个早稻品种,生物量有限不足以支撑较高产量。不同处理对再生季产量影响较大,机插产量最高,抛秧产量最低,前者比后者高15.5%。
1.3.2 不同处理对分蘖后期变化影响 水稻头季分蘖后期每穴苗数的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机插秧的每穴分蘖数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抛秧次之,手插最少。但由于密度不同,抛秧处理每公顷有效穗240万穗,显著高于机插和手插处理。
1.3.3 不同处理的产出投入情况比较 不同处理每公顷水稻田的生产成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抛秧和人工插秧处理的生产成本显著高于机插处理,前两者分别比后者高24.6%和21.2%,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人工和田间管理上。
再生稻的产出和投入比值见图3。由图3可知,机插的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最高,显著高于抛秧和人工插秧34.3%和28.6%。即机插处理下生产效益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
1.4 讨论
1.4.1 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群体的影响 水稻生产中构建合理的群体是实现稳产高产的基础。控制无效分蘖,改变中后期群体的光照条件,促进地上部高效叶生长[13-15],对实现水稻高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几种处理对水稻群体构建有显著的差异,机械插秧和抛秧处理的最高苗数要显著高于人工插秧,但成穗率却较低。抛秧处理构建水稻群体最大,头季有效穗最高,但是群体质量不高,从两季的产量可知,再生季产量最低,说明抛秧构建的杂乱无序且数量较多的群体对再生季水稻生长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该种模式的通风透光效果不好,使得再生季植株不能健康生长。
1.4.2 不同处理对再生稻周年效益的影响 有效提高再生稻种植的周年效益是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关键。本研究中的机械栽插再生稻的产投比显著高于抛秧和人工处理,前者在建立较好的群体基础上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而抛秧处理的群体较大,生长环境较差,容易滋生病虫害,进而增加相关的防治成本。
2 再生稻机械化种植要点
2.1 选择适宜品种
湖北省温光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区域较大,地区间气候差异也较大,所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品种尤为重要。首先要考虑品种的生育期规律,必须保证生育期在135 d以内,时间过长会导致再生季在寒露风来临前不能安全齐穗,使再生季严重减产或绝收;其次考虑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再生能力及产量和稻米品质等综合因素,以早中熟品种为主。
2.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为了确保再生季可以在寒露风前齐穗,播种时间在3月25日左右,采用硬质秧盘育秧。杂交稻每公顷大田用种量22.5 kg,每秧盘播干种80~100 g(每公顷大田栽插375个左右盘秧),常规稻品种公顷用种量需增加15~30 kg。
覆膜保温。可采用搭小型拱棚方式保温,当白天达到15 ℃时即可适当开拱棚两头通风降温,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5 ℃时开棚炼苗。如遇倒春寒,要及时盖棚保温。
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送嫁肥在移栽前2~4 d喷施,喷施1%尿素溶液。
2.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再生稻头季栽插密度、基本苗多寡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至关重要。每公顷栽插24万~30万穴,杂交稻每穴插2~3苗,常规稻每蔸插4~5苗。
2.4 科学施肥,按需灌溉
2.4.1 肥料管理 底肥每公顷施入复合肥(15-15-15)600 kg,大粒锌6 kg,适量硅肥,在大田耕整是一次施入,分蘖期追肥78 kg尿素、112.5 kg氯化钾,幼穗分化期追肥117 kg尿素,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根据苗情适当调整。分蘖期施肥时可结合除草剂一同下田。
再生季施肥主要有两次,一是促芽肥,二是提苗肥。促芽肥于头季抽穗后15 d左右施用,每公顷施尿素150 kg;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3 d内结合灌水施用,每公顷施尿素112.5 kg、氯化钾75 kg。
2.4.2 合理灌溉 头季稻水分管理,除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外,其它阶段均以干湿交替灌溉、湿润为主。在移栽后30 d左右,头季苗数达到270万/hm2左右时及时排水晒田,最高苗控制在275万/hm2以内,确保成穗270万/hm2。头季机收时,收割前10 d左右断水,不可提前太早或太晚,要求机器可以正常田间作业即可。
再生季水分管理,头季收割后及时灌水保芽,浅水促蘖,同时防止高温使新芽脱水死亡,此后水分管理同样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即可。
2.5 病虫害防治
要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飛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特别是要加强对螟虫和纹枯病的防控,保证头季稻茎秆健壮不受损害,为再生季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再生季要注意飞虱动态,关注农业预警部门发布的信息。
2.6 黄熟收割,二叶留桩
头季收割时间要求保证在8月20日前,95%左右谷粒黄熟即可收割。机械收割高度应在水稻倒2叶叶枕处,一般株高110 cm以上的品种,留茬高度在50 cm左右。
再生季完全黄熟收割。由于再生稻各节位腋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致,成熟时间也不一致,为确保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不能过早收割。
参考文献:
[1] 施能仆,焦世纯.中国再生稻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杂交水稻,2004,19(6):55-59.
[3] 张桂莲,屠乃美,袁菊红,等.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1(3):229-232.
[4]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根系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5,20(1):56-59.
[5] DUSTIN L. HARRELL,JASON A. Bond,Sterling Blanche.Evaluation of main-crop stubble height on rato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Field Crops Research,2009(114):369-403.
[6] BEGUM M K,HASAN K M,HOSSAIN S M A,et al. Effect of culm cutting height and nitrogenous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of ratoon of late boro rice[J].Pakist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2, 1(4):136-138.
[7] 周宗汉,高红兵,彭晓满.再生稻配方施肥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1993(3):14-16.
[8] 張上守,卓传营,姜照伟,等.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3,18(1):1-6.
[9] 熊 洪.土壤含水量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关系[J].生态学杂志,1995,14(3):7-9.
[10] 李经勇,任天举,唐永群.赤霉素、植物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的增产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1996,10(2):26-31.
[11] 李 阳,程建平,赵 锋,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再生稻头季分蘖萌发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45-6148.
[12] 罗锡文,廖 娟,胡 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11.
[13]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16(4):1-3.
[14] 徐富贤,熊 洪,朱永川,等.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J].作物学报,2005,31(4):493-497.
[15]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