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18-01-18倪会之

中国经贸 2018年1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营改增商业银行

倪会之

【摘 要】在金融行业推行“营改增”,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国内金融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自2012年上海率先实行“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营改增”在多个行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降低企业税负、释放发展活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但是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商业银行在施行“营改增”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走一些弯路。因此,探究“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成为新时期商业银行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营改增”;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影响与对策

一、引言

我国自2012年开始进行“营改增”试点工作,随后在2016年将金融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体系中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的施行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文章首先概述了“营改增”的推行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带来的一些影响,随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别从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财务信息管理和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应对“营改增”、推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短期内商业银行纳税成本增加

商业银行在实行“营改增”的初始阶段,一方面是由于内部工作模式和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在业务流程上还不够熟练,可能会导致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增加了银行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营改增”后新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这些政策从出台到推行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基层的银行网点在不了解这些新政策的前提下,也会导致财务管理出现诸多失误,无形中增加了纳税成本。例如,“营改增”之后,商业银行所用的发票也要相应的从营业税开票系统向增值税开票系统转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重新购买和安装新的增值税开票系统,增加了一定的成本。除此之外还包括人员培训等,都会导致短期内纳税成本出现小幅度的增加。

2.税收风险上涨

从具体的纳税环节上来看,增值稅与营业税相比,新增加了进项抵扣环节,并且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也比营业税更加严格。商业银行在进行增值税的计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完成相关税款的领用、抵扣、计算和登记等操作。如果商业银行操作人员在增值税业务操作的任一环节中出现差错,不仅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而且业务人员本人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涉及数额较大,还可能会负刑事责任。因此,“营改增”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法律法规、操作办法的变化,会增加商业银行纳税相关工作的风险。

3.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

“营改增”施行之后,对商业银行财会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以会计科目为例,“营改增”后需要新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等科目,财会人员需要定期对这些税费业务进行清点和查验,业务量有所增加。另外,针对于一些特殊的企业客户,商业银行还需要增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业务。由于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也需要安排专业财会人员任职。

4.盈利结构变化

营业税为价内税,在企业的利润表中,会专门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用于记录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税的缴纳情况。实行“营改增”后,商业银行的利润表结构会发生调整,“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的去除会造成“营业支出”的减少,进而会带来营业利润的增加,银行的盈利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营业利润的增加也会造成企业所得税计算数值的增加,形成更多的应交税款。因此,需要商业银行根据税收整体情况来协调收入和成本。

5.人员组成变化

由于原本的营业税业务被替换为增值税,工作内容和对业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现行的增值税相关工作,降低因业务不对等而引发风险的概率,必须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人员变动。例如,要安排业务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优秀员工参加专业培训,然后担任营业税业务组长,组长开展本行的“营改增”工作。银行的人员类型、人员比例都会根据“营改增”的改革方案来进行调整。

三、商业银行应对“营改增”的财务管理策略

1.重视银行业务人员的培训

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质量。在“营改增”实施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改变,加上同行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升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在银行内部组织开展以“营改增”为主题的动员会议,一方面是通过会议普及“营改增”的相关知识,帮助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及时掌握工作要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2)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分批次参加培训,既不影响商业银行正常工作的开展,又能确保所有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3)建立人才储配机制,拓展员工晋升渠道,激励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转型。

2.熟练掌握“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法规

“营改增”全面推行后,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营改增”后的相关工作做出了解释说明和规范指导。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引发财务上的一些风险隐患。因此,作为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主动了解“营改增”前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加强对新法的学习。例如,2016年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做出了调整,需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对纳税时间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以避免出现纳税延期,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必须根据“营改增”后的市场形式,及时调整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策略,使银行各项业务实现顺利过渡。endprint

3.梳理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会计岗位职责

精简业务流程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办事效率、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基层银行网点,由于日常业务量较多、缺乏制度建设等因素的限制,业务流程长期得不到更新和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自上而下的推行“营改增”的政策指导,同时借助于这一机会梳理业务流程,尤其是确保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例如,银行业务经理需要从宏观角度,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本地区的业务情况,对未来经营趋势有一个准确的预判,从而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工作规划,为下一步商业银行各业务的有序开展提供指导。在增值税的计算上,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要求采取记账制度,如实记录进项和销项,做好增值税进行税额的抵扣。

4.健全完善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应根据“营改增”的有关政策和税收方法来调整信息系统,对原系统的参数和设置进行修改。利用“营改增”的契机,对全银行内的信息系统设备进行整体检修。检查机器的正常使用状况,对年久失修的设备进行淘汰。完成“营改增”税收系统的参数、代码设置,保证与税务机关要求的网络环境一致。保证全员对信息安全知识的基本了解,严禁内网系统与外网系统混用。定期、及时进行病毒的查杀,及时更新病毒库数据。完善“营改增”后银行内人员的用户密码设置,梳理人员岗位管理。建立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联动机制,保证税收政策的及时掌握和信息系统的及时维护。

四、結语

“营改增”全面推行之后,必然会给商业银行现行的工作模式带来一些改变,甚至在推行初期会由于制度推行力度不够、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纳税成本和管理风险有小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认清发展形势,主动了解相关部门新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减少业务操作风险。同时,也要重视银行内部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为商业银行顺利实现“营改增”的过渡提供必要支持,维护银行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冯秀娟,魏曼.增值税“扩围”改革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以上海市“营改增”试点政策为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1):147-152.

[2]贾康,梁强.1994年税制改革回顾与思考:从产业政策、结构优化调整角度看“营改增”的必要性[J].财政研究,2013(09):137-148.

[3]袁从帅,刘晔,王治华等.“营改增”对企业投资、研发及劳动雇佣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5(04):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营改增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