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本中的隐性知识教学

2018-01-18赵金朋

考试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历史教学

摘要:自从课改实施以来,在教育界就提倡“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阐明教材只是一种材料,而非全部。于是,出现了很多重构教材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要么运用了历史理论,要么选用鲜活的材料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这些教学设计中,作者往往忽视对课本隐性知识的挖掘,导致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重要知识点片面理解,影响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这些缺点说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课外材料及史学理论的运用,更要重视对课本隐性知识的挖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通过课外的材料辅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隐性知识。

关键词:历史;隐性知识;教学

一、 认识隐性知识

(一) 什么是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对立的。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感知到显性知识。但是隐性知识需要读者对相关材料进行阅读、思考,才能探究其本质。具体到历史教科书中:目录、图片、正文之外的其他补充材料、课后习题、自由阅读卡都算作是隐性知识。如果具体到某一课,那些能够服务于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的图片、文字、导入语都列入隐性知识的范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二) 为什么要挖掘隐性知识

教科书体现了编写者的思想和观点,而书中的材料则是为书中论点服务的。因此,挖掘课本中的某些隐性材料,可以更好的还原,理解历史。

(三) 课内隐性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

有些课内隐性知识需要通过课外的知识来辅助论证课内的隐性知识,还历史原貌。因此,课内隐性知识和课外知识紧密相联,相互补充。

二、 案例解读

(左侧这幅图片和文字,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32页)通过分析材料看出,德国对世界的殖民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拥有世界最广阔殖民地的英国面前,德国表现的野心勃勃。

过渡:(出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提问:为什么德国在海外殖民地方面表现的野心勃勃?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不平衡,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后起的德国才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启示:课外材料与课本隐性知识紧密结合对深入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源起重要作用。

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國同盟和三国协约。

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加强同俄国、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加剧,也加入了德奥军事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的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它与法、俄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条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

(摘自人教版课本132页材料)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过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之后是怎样扩军备战的呢?

出示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很容易得出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结论。

目的分析:展示课本材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为解读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做好铺垫。

启示:课内隐性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适当挖掘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三、 常见问题

1. 课内隐性材料单薄,需要课外材料补充。例如,本节课,在分析课本132页材料时只能得出德国瓜分殖民地的结论,至于为什么要瓜分殖民地,需要教师补充材料。

2. 课内隐性材料挖掘过深或过多,致使教学时间紧张,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已经占用了较长的时间,导致后面教学任务时间紧张,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四、 我的思考

1. 如果我们首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挖掘材料,启发学生思维时,到底多难、多长的材料比较合适。

2. 在使用材料占用较长时间,但能引导学生思考的情况下,教学目标一定要当堂完成吗?

作者简介:赵金朋,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市五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