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的雨露浇开历史之花

2018-01-18陈华彬��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陈华彬��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分布着一定比例的历史題材内容。小学教师在对这一题材教学时,逐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其中。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情境创设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深化历史理解,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感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内容呈“散点式”、“跳跃式”分布在各学习主题中,历史题材的教学不应仅仅是历史过程的再现,而是要借助历史题材,帮助学生活动道德情感体验。如何带领学生“穿越”历史,体验真实历史场景,获得情感升华呢?在实践中,笔者运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情境创设等手段策略,帮助学生深化历史理解,凸显历史内涵,提升未来现代公民基本素养。

一、 创设情境,提升感官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准》(2011年版)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引起孩子内心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的品德教材中历史内容大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显得较为枯燥单调,而历史又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更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实物、故事、游戏、图片等,将抽象的文字表达演化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场景,让孩子跨越时空限制,轻松走进历史。同时要不断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场景移入课堂,让孩子置身其中,引发他们心理体验,加深他们对历史认知水平和情感感悟。例如,在教学《传递文明的纸》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分别在沙子、竹片、石头、丝绸、木头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上写字、画画,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纸张在生活中的便利、轻便。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上课伊始,笔者运用电子白板出示布鞋、单衣、饼干、拐杖等图片,配以大雪飘飘、皑皑雪山和大风呼啸声光电手段,组织开展“雪山之旅”活动,让他们根据这些物品进行爬高原雪山的体验,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严酷的环境和红军爬雪山的艰难困苦,体会到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 角色扮演,深化历史认知

历史是由时间、人物和事件组成,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对后人具有启迪意义的活动过程史。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思考、观察和表达,变换角色、融入其中,换位思考,对历史的认知具有很好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创设角色扮演环节,通过历史短剧、历史趣味评析、人物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在深刻认知理解历史的基础上,置身历史场景,走近历史,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整体的把握,再现历史,还原历史本源。例如,《强盛的汉朝》主题学习,就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由于汉朝历史上人物众多,不仅有西汉时期的张骞、卫青、霍去病等方面的人物,还有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等英雄人物。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史料的阅读,进而根据史料中的知识,进行相关故事的创编表演,让学生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著名人物进行扮演。各小组通过角色扮演、交流汇报,使学生对汉代的历史人物有深刻的认知理解。又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向人民英雄致敬》时,笔者以江姐为榜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学生与英雄人物——江姐展开对话体验。教师发放补充史料《托孤遗书》让学生先阅读做批注谈感受,充分体会到江姐是一位平凡而又贤惠温柔的母亲,在失去丈夫并深处深重牢狱中,仍然对年幼的孩子无比的不舍与思念———她担心骨肉的衣食住行、担心孩子的安危……此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她没有被反动派抓捕,她会和孩子做什么?”,在深入的讨论对话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她为了革命事业,舍弃人世间种种美好,壮烈牺牲这一悲壮的史实,油然而生敬重仰慕之情,树立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怀。

三、 自主探究,品味历史内涵

自主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学习理念,历史题材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活动,始终坚持以研究的小问题为核心,并且还要重视对史料的详细阐释和历史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小学生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进行相应课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探究体验中获得知识的自主建构,增进加深历史的感知。在实践中,笔者通过“问题驱动”,以编排历史短剧、历史事件辨析、分组调查等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比如,《走近秦朝》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续编。老师抛出探究的问题“一位原本是齐国的居民为了到咸阳做生意,那么他在旅途之中会有哪些困难”、“他的生意能否成功”。学习小组根据问题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从语言、货币、度量衡方面的差异为齐国人制造困难。在故事编排中,孩子们了解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以及统一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一种对话过程,一种思维交流碰撞的旅程。如何增强品德课堂历史题材的趣味性、互动性,笔者在《不要忘记》一课中,尝试采用辩论评析的形式,组织学生围绕“不要忘记什么?不要忘记民族仇恨还是不要忘记宽容和爱心?”这一主题,在充分阅读史料、课前积累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两国间发生的实事新闻,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学生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交流碰撞,冷静剖析,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将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表达理性的爱国情怀,从而体会到“不要忘记”具有深刻的内涵。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不应只停留在孩子了解多少历史知识和历史进程的层面,而是应立足基于学生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历史与生活的对接融合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6):15.

作者简介:

陈华彬,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新星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及对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