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

2018-01-18邹雅怡��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辩证理性精神文化生活

邹雅怡��

摘要: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中,理性精神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积极奉献社会的理智建设者。

关键词:理性精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独立思考;辩证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参与社会能力为基本功能,以培养公民政治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理性精神是基本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阶段是思想成型最重要的时期,培养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培育独立自强的中国公民是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的担当。

各个学科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理性精神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那么何为理性精神?理性,一般来说,相对应的词就是感性,理性也通常指智性,古代通常说的智者就是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如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真”指的就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真性就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规律的反映。具有理性的人一般认为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人云亦云,也不说三道四教唆,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更不会迷信于权威,敢于质疑,相信真理;第二就是不会自我膨胀,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同时,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他人能够友好地沟通思想。所以,以上具备两个特征的人通常就是有理性的人了。因此,理性精神就是要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不要只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要多维度思考,深度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显示出理性的一面。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理性精神的定义为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特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能够运用哲学的视角来分析矛盾与问题,能够理性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发展问题,并能够提出正确的解释,面对缤纷多彩的文化,学生有文化辨别能力,有文化自信。

理性精神的养育在于培养一个有思辨理性的公民。它关涉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和能力的综合发展,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和课程体系的综合体现。因此,理性精神理应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的重要目标。

素养的培育不是速成的,而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在活动中形成内化的,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为例,加以探讨其蕴含的理性精神。

培养理性精神。首先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判断能力。而在文化生活中,就要培养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文化时,不盲从,树立文化的自信心,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文化生活中对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方面可以体现为:对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当代现代以及古代文化有清晰的了解,对文化流能够做出自己的见解与判断,能够自觉理性地做文化的享用者、传播者、传承者、道德伦理的践行者。

一、 独立思考能力是理性精神的前提

独立思考能力是理性精神的垫脚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多都是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学生并没有将老师说的东西加以咀嚼消化,所以只是记住了最浅显的表面意思,缺乏深度思考。而教育应该把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文化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缤纷多彩的文化世界中。保持头脑清醒,不盲从,坚持文化自信,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来甄别选择,因此,教学应注重有文化冲突的情景,例如在:“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时,引入以下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中医艺术在医学上还有很大的价值,中医包含针灸、刮痧、按摩等等。中药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但是一般的中药仅仅靠煮、蒸、泡难以发挥最大功效,所以应将中医的精华与现代的医学相结合起来,加以糅合,不断地改进、创新。有些人宣传中医无用论,认为现在西药早就占据了大部分药品市场,西药见效快,病人能够很快痊愈,这对于一些病危的人来说特别的重要,中藥见效慢,对病人的作用有限,有些人认为中医可以发扬光大,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明成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黄帝内经》,都无不是中国文明的巨大瑰宝,中医医术在很多研究中表明,有巨大的价值,还有很多潜在的其他价值,应该慢慢挖掘药用价值,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对中国中医文化要进行考察,在网站上积极查阅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说明或者实验成果来证明中医的价值与地位,论点需要论据支撑,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锻炼信息搜索能力。通过搜索资料,学生对中医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客观认识,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从而作出理性判断。由此得出,不能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灌输式的教育现象,老师在课堂上陈述本节课要点,学生对重点进行勾画,完成课堂作业,在整个上课过程中,老师几乎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只是将陈述性的知识照搬课本,传输到学生的耳朵,这样的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的透彻理解知识点,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这样一来,学生更加无法得到情感上的认同和内容的升华。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习惯。

二、 辩证思维习惯,理性思考者

学科素养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包含学习者学习后所形成的学科知识,观念,思维方式,技能。因此,教学设计上,应该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素养。那么,在考核素养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看学生的具体表现。表现体现为学生能否在活动中形成辩证思维,有没有清晰的思考思路,是否做到有理有据,这才是“文化生活”中培养理性精神的重要内容。endprint

“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常识,增强其文化欣赏,鉴别能力,文化品位及其文化审美提高,有科学的文化观,审美观”。如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如何看待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民族文化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打开学生思路,老師设计了如下情境:近年来,很多人抗议西方文化的涌入,他们强烈抵制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认为这些外来节日冲淡了本土节日,所以要抵制,驱除外来节日的不利影响。观点一:你赞同庆祝外来节日;观点二:抵制,驱除。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有何依据?

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无论哪种回答,都要陈述理由,有论点有论据。使学生信服某个观点,不能只告诉学生一个总的结论,没有思考论证的过程,而对比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阐述问题,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经历了思维辨析,价值判断与选择这样的学习路径,才有可能将该知识内化于心,否则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没有深度思考的学习累赘。

教师在设计辩题的时候,要注意辩题应该具有启发学生辩证思维的特征,学生能够主动地开始辩证的思考,而非教师包办,每一步都由老师亲自思考;其次,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展示观点,在出现有价值冲突时能够明晰甄别观点,并在运用观点时有理有据;最后,辩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形成各色各样的观点,老师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升华,教会学生看待任何问题时,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在整个思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辨析观点时,老师的及时的点拨引导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境界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辨析习惯。

三、 实践引领素养

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内化过程,学生自觉实践,自觉内化有助于培养素养。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初期,要积极创设政治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培养成为具有批判思维,创新思维,踏实的建设者,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质疑反思,求证真伪。

在“文化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能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认同优秀积极文化,宣传积极有益文化,抵制落后腐朽文化;树立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具有科学严谨精神;努力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家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于是各种流派,各具特色的文化涌现出来,包括传统的时尚的,经典的流行的,通俗易懂的和高深艺术的,各自独领风骚。而面对传统的经典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很多人意见不一,尤其是青少年,似乎更加青睐时髦文化,对经典著作知之甚少,更有学生认为经典的著作已经是过去时,没有价值可言。学生可就这个话题展开辩论,辩论的依据是事实,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搜索相关资料,找出一系列经典著作,思考这些经典著作的价值所在,并用笔记本做好清单,再思考当今流行的著作或者文化产品,举例说明其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体现。支持流行文化产品的也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哪些好处,以及精神境界的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能因为多数派观点就赞同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是思考的过程,思考时要学会辩证思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必要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后每思考问题时都会做到有理有据,辩证思考。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将知识所承载的素养内化于心,这样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很多的素材,因为,记忆与背诵不是理性精神培养的目的,而是应该让学生内化于心,知行合一,将理性精神渗透到生活例子中,通过一个个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使其真正的内化于心。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辩论之后的总结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课堂所收获的东西进行巩固和检验,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沉淀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能够促使学生人格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这是思想政治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努力的做好课改的践行者,探索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素养。而具有良好的理性素养的人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作出理性判断,更能积极地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郭建峰.让理性之光照进现实[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1):2.

[2] 季成伟.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三维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9.

[3] 褚宏启,张咏,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

[4] 刘丙胜.辩证把握《文化生活》的理性之美[J].教学考试,2014(10):23.

[5] 王小光.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6] 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7] 陆文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8] 程光泉.思想政治必修 3 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 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10] 戴继华.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中学课程改革深化路径随想[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1):86-89.

[11]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 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38-48.

作者简介:

邹雅怡,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理性精神文化生活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