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估

2018-01-18江轶刘晓林

教育界·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实效性

江轶+刘晓林

【摘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德育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实效性评估原则和标准,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从活动开展的目标和意义、活动过程性、活动参与主体与受众反馈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了德育教育,有效增强了德育教育效果,但应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来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5C01)、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15F06)、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17GC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阀下的毛泽东体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2013C01) 。

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目的在于培养既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又兼具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当代大学生。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当代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增强德育实践的内涵与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我们也日益关注到一个核心问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否真正提升了德育实效?我们以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活动为例,开展调研,切實了解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作为今后德育教育的参考。

一、评估的原则与标准

一般认为,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进行实效性评估具有相当的难度。其原因在于,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德育教育本身更多地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但是,德育教育活动无论是活动开展的目的、活动面对的群体还是活动本身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我们运用辩证的思维,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估标准与原则,从而对其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根据高校德育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德育实效性评估的总体性原则包括: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评价的标准可进一步细化,主要包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和个人发展的契合程度;是否从大学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的工作是否有明确的目标、理论指导,是否有明确的面向对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以上实效性评估原则和标准,对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德育实效性进行评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活动开展的目标和意义评估,主要考察活动本身开展的价值与内涵,是否有利于实现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的,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二是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过程性评估,主要考察活动的面向对象、活动开展的现场效果,是否有利于最广泛地吸引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开展是否在大学生中得到热烈的回应;三是活动参与主体与受众的反馈,主要考察活动的实施效果,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否感受到自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活动的受众是否觉得参加活动有意义等。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制定了较为严谨、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条目和内容。

二、评估的内容与实施

在确定了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估的总体原则与标准后,根据要评估的具体内容,我们对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整理、分析,确定了评估的步骤、方式和内容,并注重评估进程中的操作细节等。

(一)评估实施步骤

评估的组织与实施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者进行采访,查阅资料,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目标,分析评价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和措施;第二个步骤是跟踪教育活动的现场,实地了解活动现场的氛围,对活动组织与实施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活动组织的有序性、参与活动对象与受众的来源如何,他们对于参加活动的认可程度等,主要通过口头的调查完成;第三个步骤是在整个活动完成一段时间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采访校园内的学生,到教室、校园其他公共场合和宿舍发放调查问卷;第四个步骤是对前三个环节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先前设定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评估的核心内容是调查问卷及数据汇总和分析。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六个问题。第一方面为,对于该校民族传统文化团体你知道的有哪些?你参加了哪些?第二方面为,该校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了哪些活动?你参加了哪些活动?第三方面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你认为整体效果如何?你有哪些改进的建议?前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多项选择,将开展活动的团体名称列出来供被采访者选择,主要是考察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受众群体,了解活动本身开展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情况;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则是考察活动在参与者中的影响力,考察他们对于活动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该调查问卷发放60份,以湖南工业大学大一、大二学生为对象,专业领域涉及工、管、理、文、法等多专业,收回60份,均为有效问卷。

从调查问卷分析来看,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总体上是良性的,可以通过有效手段予以提升,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度有待加强。如对古典诗词了解的人不是很多,能背诵出很多的有16人,占27%;能背诵不多的有37人,占62%;背诵很少的有7人,占11%。二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如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网络、电视、传媒的有49人,占82%;通过课外书本的有44人,占73%;通过中小学课堂教育的有38人,占63%;通过旅游、参观、展览等有26人,占43%;通过高校活动的有22人,占37%。

三、结论与建议endprint

对高校德育教育实践的评估结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整体工作规划、具体的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进行评估;二是对活动的组织、实施环节进行实地考察,以此作为前一方面的补充与实证;三是对前两个方面的重要补充,它主要是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是对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估的主要依据。

我们从以上三个维度对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予以评估。

第一个方面的评估,主要是查阅资料,考察湖南工业大学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德育的重视程度、总体规划等。湖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很早就建立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着力通过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素养。同时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历史事件解读》《中国酒文化》等多门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组建了湖南工业大学民族艺术团,其中包括合唱队、礼仪队、舞蹈队、龙狮队等多项包含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专业队伍,已经组织学生通过参加炎帝祭祖等各类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总体而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做到既面向一般同学普及,又能根据专业需要因材施教。

第二个方面,从实地的调查和采访而言,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是极为感兴趣的,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当前的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活动的参与热情高,活动效果亦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学生在学与玩中感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开展的游园活动,猜字谜,书法写作等,有的学生成立了诸如“诗社”“书画社”之类的社团,传播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随着活动的结束,学生的热情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再度回到电脑桌前玩游戏,可见要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非一夕之功。

第三个方面,作为评估的主体方式,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学生(70%)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60%的学生参与了部分活动,40%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具有较大的学习意义和现实意义,有5%的学生认为开展此类与现实需要无关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意义不大,20%的学生表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应该常态化,否则难以在大学生涯中形成较深的印象。客观而言,湖南工业大學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受众面广,影响较大,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德育的实效性有待通过积极宣传和常态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而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使两者深度融合以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总体而言,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德育的实效性评估,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不足,进行修正,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德育实践。评估作为一种手段,其主要意义在于承前启后,进行指导,今后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评估标准和体系,细化评估的内容,以此来增强评估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8/c64094-28935836.html,2016-12-08.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3]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2014(04):4-7,41.

[4]孙剑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测评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7):87-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