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
2018-01-18张军彦
张军彦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得到质的飞跃。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地方国有企业的基础理论,分析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现状,为解决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营 管理者 监督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促进经济总体增长。在现阶段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是主要的内容。在地方企业发展进程中,原有的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内部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对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的过程中,出現有损地方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加大对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力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应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国有企业的概念
国有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建立国家经营性质的企业,而后在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逐渐放权给经营者进行自主管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1]现阶段国有企业被分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腐败现象尤为严重,那么杜绝地方国有企业中贪污腐败现象,加强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是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事情。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的现状
自从政府放开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后,加大了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但是相比之下,制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关行为的监督时,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对监督的放松,导致对经营管理者监督力度的削弱。在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时,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思想阻碍着监督政策的执行,担心严格执行会让本地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容易引起地方企业管理经营者的腐败。[2]
四、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中的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地方国有企业监管力度放宽政策的同时,忽视了企业监督制度的建立,导致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过大。首要原因是管理体制的缺陷,缺少约束管理者权力的相关条例,所以在管理者处于企业最高位时,底层员工或是监管机构不能有效地约束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受到群众组织、在职人员以及企业中党组织的监督,但实际情况是群众组织、在职人员以及企业中党组织即使发现了经营管理者的违法行为,也没有具体措施与制度条例去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使得地方国有企业的监督状态上呈现“上级横着走,同级不吭声,下级离得远”的情况,对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稳定以及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影响。[3]
第二,缺乏监督手段。为了杜绝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权力高度集中的状况,设置了监事会、董事会等重大事件决策会议(管理机构)。但一些地方国有企业还是存在权力集中的现象,导致会议的召开往往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长此以往,对地方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与升级起到阻碍作用,同时也破坏了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机制。
第三,措施过少,约束力较弱。近年来,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加强地方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严重性,也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但是条例对经营管理者的束缚力度较弱。那是因为在执行监督政策时,由于制度管理的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等,导致在对管理者进行行为约束时只起到阶段性的作用,长期下来会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无实质性的变化。
第四,查处力度小,执行不严格。在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经济发展体现的是管理者在决策上的先进性,导致在查处时即使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犯罪行为,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大部分管理阶层的人都选择知情不报,甚至阻碍监察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在查处过程中出现偏差,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抱着“下不为例”的心态,使得企业内部腐败问题滋生,同时助长管理者的气焰。这样的后果极其严重,导致在之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人行事嚣张,不顾国家法律法规顶风作案。
五、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结合笔者所在的山西地方国有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与查询相关资料可知,能够有效解决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问题的措施如下:
第一,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对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利实现约束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在职员工对领导进行监督。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与管理机构,同时分散经营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在保证企业内部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管理监督机制。
第二,明确监督主体,完善监督职能。在制定监督条例时,首先想到的是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但监督主体不够明确,导致监督事宜的推迟与监督力度的放松。所以,在监督制度与体系制定的过程中要明确监督主体,在企业中监督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党组织。还可以让一些国家政府管理部门或是地方省市的监管部门成立国有控股公司,专门对地方企业中的成本或是国有资产进行收集,并对资产实行集中管理与分配。
第三,建立透明机制,加强财务监督。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部门中是最基础的部门,企业中一切的商业活动与经营利润财务部门都会进行相关的记录,所以加强对财务部门透明制度的建立,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会减小管理者腐败现象。比如对企业财务收入、支出进行详细公布,保证每位员工都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加强对财务监督制度的完善,使得企业财务不发生挪用等现象,保证企业财务发展的透明性。[3]
第四,健全体系措施,完善纪法监督。在完善企业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体系配套措施的完善,保证在企业发展的先进性,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在不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范围情况下,加强对管理者纪律、法律方面的监督,并提供有关帮助,让企业内部形成廉洁的发展氛围,保证良好监督环境的形成,使监督形式多样化。
六、结语
在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大对企业制度的完善,以达到约束管理经营者的目的,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大企业员工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以杜绝企业腐败现象的出现,从而建立一个清廉的管理阶层。[4]
(作者单位为山西宏厦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邹燕秋.浅谈对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制约机制[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
(2):65-66.
[2] 梁建人.健全对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机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4):11-12+42.
[3] 欧阳丽宇.新时期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马哲军.当前地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1(8):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