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屠宰企业成本调查
2018-01-18刘宏全
刘宏全
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笔者通过对生猪屠宰企业专项调查,重点对不同规模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现状、成本差异,影响因素及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生猪屠宰行企业基本情况
1.生猪及猪肉生产总量持续上升
据国家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生猪出栏73510万头,比上年增长2.7%,猪肉产量5671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5.1%,比上年增长3.2%,是禽肉的3.2倍、牛羊肉的5倍。2014年,全国肉类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2874亿元,较上年增加860.79亿元,增幅达7.16%。
2.生猪屠宰企业数量大幅下降
近年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全国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进行了审核清理。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由5919家减至 4585家,削减幅度达22.5%;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由14019家减至10135家,削减幅度达27.7%。生猪屠宰企业总数由19938家减至 14720家,减少5218家,降幅达26.2%。截至2012年底,商务部统计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4585家,占生猪屠宰行业31%;小型生猪屠宰场点10135家,占生猪屠宰行业69%。
3.肉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加强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生猪产销各环节的有效监管,根据农业部有关统计数据,目前经过定点屠宰厂(场)检疫检验的生猪有3亿多头,按全国出栏生猪7亿头计算,检疫检验生猪占出栏总量的42.8%,检验检疫比例逐年提高,有效抑制了肉类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
4.生猪屠宰产业链逐步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牲畜屠宰企业1339家,比2013年的1325家增加14家。其中,生猪屠宰企业占90%以上。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生猪养殖业,加快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集约饲养方式的转变,建立稳固的环保型生猪养殖基地,实现屠宰加工业与养猪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产业转型,加快了生猪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步伐。
5.品牌效应影响力得到加强
近年来,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正逐步进行有效的产能布局。屠宰加工龙头公司正积极寻求其在兼顾产销或生猪主产地区的先发优势。一类是猪肉消费能力和供应能力都较强的沿海省份,如山东、河北和广东等地;一类是生猪出栏数量多的内陆省份,如四川、河南和湖南等地。其中,双汇、雨润等品牌在产能全国扩张速度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众品、得利斯等品牌属于强势区域品牌。此外,龙头企业在终端销售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渠道,并正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张。双汇冷鲜肉渠道以批发和特约店为主,对经销商网络的铺设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雨润以超市为主,在直销渠道中占有较大比重;金锣则将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不断扩大经销。
二、生猪屠宰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猪屠宰成本可按会计科目或生产环节分类。其中,按会计科目主要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设备投资折旧等,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生猪收购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检验检疫成本、水电气加工成本等;按生产环节主要分为原料成本(生猪收购成本等)和生产环节费用。从本次规模屠宰企业及周边企业成本调查情况看,不同屠宰规模、不同开工率、不同时期屠宰成本均有较大的差异。
1.不同屠宰规模企业经营成本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由于我国生猪屠宰企业众多,小型屠宰、手工屠宰大量存在,行业规范、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市场无序化竞争,规模屠宰企业与小型屠宰企业结构性失衡,规模屠宰企业其对食品安全、生产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和持续的投入,导致经营成本偏高,先进产能普遍利用率偏低,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现象。
以江苏雨润(规模企业)及周边小型屠宰企业(以下简称小型企业)为例,固定成本(主要为固定資产摊销费用),江苏雨润为18.2元/头,是小型企业10元/头的1.82倍;变动成本中,江苏雨润的生猪采购、人工、水电气和产品运输成本分别为1250元/头、32元/头、10.3元/头和17.9元/头,分别高于小型企业1200元/头、22元/头、7.2元/头、12元/头的4.2%、45.5%、43.1%和49.2%。江苏雨润综合屠宰加工经营成本为1332.1元/头,小型企业为1200元/头,高出11%。
2015年3月,绵阳双汇(大型企业)屠宰约60000头,原料成本占比为96.17%,生产环节费用占比3.83%;资阳四海(中型企业)屠宰约12000头,原料成本占比为94.27%,生产环节费用占比5.73%;元坝雨润(小型企业)屠宰约4000头,原料成本占比为91.18%,生产环节费用占比8.82%,可以看出,规模大的屠宰企业生产成本占比越小,走规模化屠宰路线,是有效降低屠宰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根本。
2.规模屠宰企业内部经营成本分析
目前,规模屠宰企业与中小屠宰企业成本比较处于劣势,规范的经营,较高的折旧等费用,往往导致先进产能相对过剩,实际屠宰数量偏小,单位屠宰经营成本过高,企业面临亏损的局面。以江西国鸿集团为例,按照企业内部屠宰量大小,分别以800头/日、3000头/日产量进行核算,进行月度单位成本比较。经测算,按800头/日规模屠宰摊销到每头生猪的成本的折旧费用、人工成本、冷链生产费用、水电气费用分别为24元、15.2元、7.2元、4元,为3000头/日规模屠宰单位成本6.7元、48元、2.8元、1.7元的3.58倍、3.17倍、2.57倍、2.35倍,单头综合成本为55.6元和21元,比值为2.65:1。从上述情况看,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除人工成本外,主要在冷链生产、折旧,占总成本的50%以上,即便提出折旧,单头成本也在30元以上,这成为现代化屠宰企业与其他小规模屠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差距。但屠宰量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产能,单头屠宰成本就会大幅下降,竞争力也会大大加强。endprint
3.规模屠宰企业近年运营成本分析
调查发现,自2011年以来,由于猪肉市场低迷和进口猪肉的冲击,加上市场不正当竞爭的影响,屠宰企业毛利水平普遍下滑。通过典调测算,屠宰企业毛利从2011年的5.3%,下降到2014年3.14%,下降了1.8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1)毛猪成本占比上升。2012-2014年,由于猪肉市场不景气以及养殖成本增高、检疫力度加强,公司毛猪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成本较2012年上升近2.5个百分点;(2)人工成本显著增长。生猪屠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受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尤其明显,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原因一是用工荒,招工困难,据吉林华正介绍,一线工人2012年前人均薪酬为1500元/月,目前人均招收薪酬不低于2200元/月,分割工人薪酬在3000元/月左右,工资增幅近五成;(3)能耗成本进一步上涨。虽然煤炭价格低迷,电力价格保持相对平稳,但水资源费的增收,导致企业用水成本增加,加上环保投入的增加,烟尘、污水处理费用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4)营销、管理成本持续上涨。由于销售市场低迷,规模屠宰企业销售竞争加剧,从批发市场逐步转向专卖店、自营店、连锁超市系统、加工厂、宾馆酒店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导致市场投入加大。同时,管理费用中税费增长较为明显,印花税购销价值双重增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率过高,对于微利经营的屠宰企业压力较大。经测算,近3年,营销、管理成本从占成本3.16%,上涨到4.12,上涨了近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12年-2014年,由于成本费用增长,生猪屠宰利润率由3.06%下滑到-0.87%,屠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
生猪屠宰企业是微利企业,从上述三个维度的成本调查看,规模屠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没有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低成本化的战略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屠宰企业前四强(雨润、双汇、金锣、众品)的市场份额仅为7%左右。产业链源头的分散化导致了行业集中度较低,约有75%的定点屠宰场实行代宰,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在国外,规模屠宰企业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美国、荷兰、丹麦呈寡头垄断局面,美国、荷兰前三强生猪屠宰企业市场份额分别约占50%和75%,丹麦最大的屠宰企业占到80%。而我国屠宰行业依旧处于分散竞争型阶段。
2.落后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造成了产能总量严重过剩。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加工工作模式粗放,屠宰操作规范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产品安全、卫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同时,占行业80%的小微屠宰企业与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争抢原料,使大量先进产能闲置,平均利用率不足三成,导致屠宰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
3.经营成本压力较大
随着近年来人工料等费用快速上涨,猪肉市场低迷,屠宰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利润逐年降低,甚至出现普遍亏损的现象。调查发现,近几年对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补贴明显减少,对生猪养殖补贴力度也在降低,在冷链物流建设补贴方面缺乏持续性,一些对农超对接补贴落实不到屠宰企业,无害化补贴标准较低,环保严格但缺乏相应补贴,导致规模屠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后劲不足。
4.信息决策依据欠缺
目前,农业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委托我会开展“屠宰及肉类加工监测预警分析”、“肉类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及行业预警交流”及“生猪屠宰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等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调控市场等提供了准确的政策依据。但目前数据采集面有限,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权威的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库体系,往往导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采集方面不完整,样本企业报送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政策建议
由于肉类食品产业链长、集中度低、安全风险控制难,需要在每个环节严加管控,屠宰环节是重中之重,要保持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多管齐下,集中力量做到强化品牌影响力、增强监管控制力、提高规模企业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影响力,建议如下:
1.加强品牌创新,推进肉类加工品牌化战略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对外出口的需要,按照“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的原则,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肉类产品分类分级和优质优价,逐步解决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
2.严格行业管理,加快淘汰屠宰落后产能
按照发展“新四化”要求,为加快肉类行业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实现与农牧业现代化对接,满足城镇化发展对肉食的需求,建议农业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屠宰行业管理的高压态势,坚决取缔非法屠宰场点,整顿不达标屠宰企业,淘汰生猪屠宰落后产能,加快改变小微屠宰企业过多、现代化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过低的现状。但同时也应该兼顾落后和偏远地区屠宰实际,政策要分步实施,分段监管,不能一下到底,搞“一刀切”,对特殊地区应采取“特别政策+特别监管”,逐步提高落后地区屠宰条件,引导屠宰产业转型升级。
3.加大扶持力度,缓解规模企业成本压力
提高专项资金支持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比例,重点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支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创新发展,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区加强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建议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低畜产品物流成本,清理和查处动物检疫和消毒乱收费、重复收费等问题,支持规模企业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4.整合信息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
建议依托行业协会信息交流和联系网络平台,整合当前信息监测、预警等信息平台,尽快推进生猪产业化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借助行业协会中介服务职能和行业纽带优势,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稳定、长效的信息报送机制,通过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反馈,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信息服务等手段,利用信息平台和渠道及时反馈报送企业,实现点面信息数据交换,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