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德伯家的苔丝》审视哈代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

2018-01-18徐阳平李君梅陈玛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徐阳平+李君梅+陈玛莉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无处不展现出对于社会的思考。《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为优秀的代表作,作品充分展现了哈代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加以分析,并通过作品了解了作者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技巧。

【關键词】《德伯家的苔丝》;现代主义文学精神;创作技巧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他倾尽心血为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深受同时代及后世作家和读者的赞誉。《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内涵及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正是该小说的发表确立了作者在19世纪后二十年英国文坛的主导地位。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大工业的发展及其催生的以物质文化为标识的城市发展,给宁静的乡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动摇了传统的宗法道德观念。人们在社会的急速转变中看到田园牧歌的自然美景被钢筋水泥的丛林所取代,体会着传统观念逐步瓦解中的迷茫与困惑。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小说家,哈代既是19世纪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同时也积极地探索与接受现代文学观念与艺术方法,正是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哈代小说艺术的双重性。本文将结合《苔丝》这部作品,探讨作者融于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与形式。

二、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苔丝》出版于1891年,正值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萌芽期。哈代通过塑造在宗教礼法与传统道德倾轧、迫害下的善良少女苔丝展示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扭曲、个体与自然的背离及自身的迷失与孤感三个方面,而这也正是现代主义文学一贯的主题思想。

(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作者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个体与宗法道德形成的对抗与冲突。迫于生活窘境的苔丝希望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却被亚雷诱奸。善良、受害的一方在一个标榜为“良好道德”的社会中被异化为这个社会道德中难以容忍的不洁之女,而他们却打着道德的旗帜干着不道德的勾当。在社会宗教道德如此不公的状况下,哈代通过作品敏锐地察觉到人与伪善社会道德准则间激烈的冲突与分裂。

其次,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异化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与对抗,这是现代主义文学所揭示的主要社会状态之一。哈代在前期极力渲染了苔丝与克莱尔这段爱情的美妙、和谐,然而这种美好的描述也是为故事后期所要表现的人与社会陋习之间的严重扭曲做铺垫。

(二)个体与自然的关系

哈代主张尊重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哈代所处的时代,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淳朴安宁的乡村正在慢慢消失。哈代已先于普通人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扩张、疯狂攫取这种大趋势的来临。这种情感在作品《苔丝》中有着鲜明的表达与诠释。女主人苔丝本身就是自然的象征,苔丝生命中几次死亡与新生都与四季交替相结合,因此被哈代称为“自然之女”。

(三)个体与自我的关系

个体自身内部在外在压力下丧失平衡而导致个体自身分裂的现象同样是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主题。社会作为人的创造物,反而成为压抑人性的外在力量;人类孕育于自然,反而将其视为可以无偿索取与被征服的对象。这些关系的异化直接导致了人的自我迷失、精神上的孤独感。

苔丝本性善良、天真,当面对爱情时,苔丝心中纠结万分,她也许可以承受社会的排挤,却难以接受爱人对她的离弃。在苔丝的思想意识中,总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力量同时存在:追求幸福的渴望与无法摆脱的罪恶感。

三、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技巧与形式

(一)心理描写

作品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非常具有哈代本人的特点。苔丝在被克莱尔抛弃之后,只能外出重新寻找工作,由于没有归宿,无奈在野外过夜。哈代对当时的苔丝进行了心理描写,这段描写具备了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苔丝的思维本来在寒冷的深山野地之中,但瞬间转换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想起了她的丈夫:“他大概正在地球另一面的一个温暖的地方吧?”而后,苔丝用手撑着额头,想象着在未来的某一天,此时的苔丝又从现代转换到了未来,这是一种超时间性的体现。人物的意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展现出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梦境描写

通过梦境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也可以看清人物潜意识中的思想。在克莱尔得知苔丝早已失去贞洁一事之后,他的内心也十分痛苦,在这样的精神打击下,克莱尔梦见他抱着苔丝飘过河流,将苔丝放进了一个石棺里面。克莱尔实际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表面上看来他已经不喜欢苔丝了,但是这个荒谬的梦却将他对苔丝的爱展现出来。苔丝的梦境更加离奇繁杂,梦中既有苔丝那位虚荣骄傲的父亲,也有母亲爱慕的那位绅士,这是苔丝的潜意识得到了释放。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相互重叠的梦,反映出苔丝过往的经历,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示出苔丝与克莱尔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全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直觉描写

哈代对苔丝的直觉描写也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苔丝在经历了孩子夭折之后,整个人变得多愁善感,她内心的直觉意识直接脱离了现实,通过自我联想,她想象到了自己老去、死亡的日子。其实,按照苔丝的年龄,她应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好奇和希望,但是她的直觉带来的却是不祥的预感,这种直觉的存在让苔丝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苔丝的最终结局印证了她直觉的真实性。哈代使用直觉描写这种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对故事情节发展予以了暗示,同时也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探索欲望,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从而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可见,哈代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他所处的文学时代。哈代运用梦境、心理活动、直觉描写等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与技巧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渴求再现更为客观的真实,他在传统文学向现代主义方向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承接与推动作用。通过哈代的创作,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曙光。

【参考文献】

[1]韩占东.由《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7):101-102.

[2]倪筱燕.《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J].作家,2014(20):76-77.

[3]折彩瑞.《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现代交际,2015(08):9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浅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从合作原则视角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会话含义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