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

2018-01-18徐晖都

中国经贸 2018年1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

徐晖都

【摘 要】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我国政府也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域方面的特点,然后针对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中的政治因素、贸易因素、资源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影响因素;“走出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68万亿美元。现如今,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近年来我国供给质量效率低,要素配置扭曲,劳动力价格上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国外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抬头,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倾销与反倾销调查等等都对我国对外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若要使我国对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而对外投资则是重要手段之一。

对企业来说,对外投资可以有效规避关税、贸易壁垒等进出口常常面临的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企业可以直接便利地使用当地优势的生产要素,例如:技术、劳动力、地租、能源等等,面对广阔的海外国际市场,可以更加便利的将产品与品牌推广出去。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好外汇储备资产,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反倾销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见对外投资对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有积极影响。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党的正确方针的指导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夯实基础到一步步的迈向高峰。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源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其发展大体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2002)起步探索阶段:此阶段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摸索时期,由于众多企业缺乏经验,在此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跌宕起伏。1979-1990年對外直接投资流量虽逐年增长,但规模处于较低水平,均未超过10亿美元。1991-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超过20亿美元,但其间增幅不稳定。第二阶段(2002-2008)快速增长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前时期的经验,这三者的结合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了飞速的提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4-2005年、2007-2008年两个时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呈倍数增长。第三阶段(2009-至今)平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没有了第一阶段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了第二阶段的突飞猛进,而是开始稳步增长,因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年份均平稳增长。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主体

根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得,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50.4%)、有限责任公司(32.2%)、股份有限公司(8.7%)。其中国有企业占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的半壁江山,这主要因为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带动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也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所贡献。

(2)投资区域

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欧及北美地区,比重分别为30%、29%和25%。其中在亚洲投资180起,涉及投资金额3865.75亿美元;在欧洲投资177起,投资金额1769.14亿美元;在北美投资152起,投资金额为503.71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聚集度非常高,位于投资前三位的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是出名的“避税天堂”,三者比重高达73.6%。由于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主要目的是投资中转或避税,这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企业真实的投资地区。

(3)投资行业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贸易公司为主,逐步发展到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等广泛领域。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我国投资比较多的为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金融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9%、14%、9%、8%。对采矿业的投资是资源寻求的结果,批发零售主要是贸易类投资。我国制造业技术和产品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优秀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或者投资,也提高我国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同时,国内银行业的改革放宽了银行自主经营权限,增加了金融业的对外投资。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

近些年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给我国的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我们需要准确了解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各项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

1.政治因素

由于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往往涉及到海外生产、经营、销售等多个环节,比起对外贸易要复杂很多。一方面,如果投资母国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有着较为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企业就会难以通过审批或者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过长,则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力就会下降;另一方面,在投资东道国经营的政治风险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东道国有可能存在战争、政变或者暴乱等政局不稳定的情况,并且一旦发生,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endprint

2.贸易因素

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是企业对外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且不确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目前学术界存在的普遍观点是:对外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明确了二者的关系。一方面,如果进出口额较大,说明双边关系紧密,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对外投资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因此与我国贸易纠纷较多、贸易壁垒较高的东道国很有可能会通过吸引我国企业采用对外投资的方式来化解此类问题,从而引起对外投资的替代效应。

3.劳动力成本因素

相对于实物资本,劳动力成本也会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企业在经营时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企业会选择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所以人均工资较低的地区便拥有了区位优势,可以吸引很多投资国进行投资经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此外,劳动力工资除了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之外,还会影响企业的产品在东道国市场的销售。

4.资源因素

东道国的资源对母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能源、资源开发、生产型企业来说,向资源丰裕的国家进行投资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当今各国对资源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能源缺口也会是一些企业以能源寻求为目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我国政府以及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认真思考并积极应对,使我国的對外直接投资更好的促进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1.投资主体方面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威胁论”持担心怀疑的态度。中国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尤其是关于民生的投资时经常遭遇东道国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阻碍。而且我国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因此,我国应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特别是比较敏感的行业,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容易引起东道国将我国投资行为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2.劳动力工资方面

由于东道国相对工资水平的下降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提升,我国应该合体提升国内劳动力工资水平,既降低了东道国的相对工资水平,也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从国家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3.投资区位方面

由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对于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所以我国企业应该在进行投资之前仔细分析东道国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尽量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东道国。此外,与中国贸易关系十分密切且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道国也应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重点选择的对象。

参考文献:

[1]马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M],山东大学,2016.

[2]史伟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M],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

[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35-152.

[4]张慧,黄建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2014(10):53-65.

[5]张睿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M],南京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