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2018-01-18Wikimedia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剃头匠儿化熟语

Wikimedia

北京人喜欢耍贫嘴,胡侃瞎侃啥都侃,听起来罗里吧嗦的,但满嘴的京片子味儿,那时不时就卷起舌头来的儿化音,又怪有意思。常人说,去北京玩的时候,缺不了一个耍贫嘴的京片子,要不然吃个京城涮肉或者是大肠卤煮的时候,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普通话跟北京话并不一样,不仅是儿化音等语流音变的区别,北京话的语调、音节甚至是语法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或许就是北京话里的一些土语词汇了。

與看起来一字一板的普通话不同,北京话常常显得更为活泼、生动,还带着一点好玩的痞子气。比如普通话里说的“你不要和我再提那些旧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北京话则是“你丫又跟我翻小账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你丫累不累啊?”普通话里说的“你不要耍小聪明,对朋友要仗义”,北京话却是“你丫甭抖机灵儿,弄那猫儿腻干吗啊?跟兄弟少耍点儿鸡贼,忒不局气!”这么看来,看似油腔滑调的北京话,反而更带着点儿下里巴人的通俗趣味。

北京话的熟语自然也带着北京话特有的诙谐生趣,要说这其中的代表,“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算是一个。这句熟语的意思跟“一厢情愿”差不多,说的是一件事情,只有一方愿意,另一方却不同意,就像在一场所谓的恋爱中,一方魂牵梦绕,心里梦里都是那个人,另一方却淡然处之,不仅心里没有那个人,梦里更没有。

所谓“挑子”,指的是一根扁担加上它两头所挑的物品,那“一头热”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走在当代中国的街上,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各种门牌的理发店。实际上,这都是舶来品。在梳辫子的年代,理发师还叫“剃头匠”。剃头匠的“店”,一种是在城镇某处固定地点,如街道的交叉路口头旁、向阳背风的城墙根儿等处,搭个布棚子。另一种最为常见的,就是剃头挑子:他们把全部的剃头用具都挑在扁担的两头,走街串巷,上门服务。

这扁担上挑的东西,一头是红漆长方凳,也就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放的分别是钱、围布、刀和剪子之类的工具;另一头则是个长圆笼,里面放着一个小火炉,是“热”的一头,因为凳上放着一个黄铜盆,盆里的水保持着一定热度——这就是“一头热”这一说法的来源。

如今,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不见了,他们的吆喝声也成了历史的回音,但这句熟语却依旧活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它在保留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对话增添了生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剃头匠儿化熟语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看图猜熟语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剃头匠
北京话(36)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剃头匠
剃头匠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