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浇灌肥沃“心灵之壤”
2018-01-18
继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后,在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又再次将焦点对准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上海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近期,上海市总工会向上海各级工会组织发出号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开创新时代上海工会工作新局面、在全市工会系统和广大职工中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凝聚到十九大确立的宏伟蓝图上来。
以把握新时代工会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为基准,更好为产业工人谋幸福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使命。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任务实施的重要时期。在踏上新征程,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更需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系统内积聚了众多的产业工人群体,不仅涵盖了机械、汽车、电子、轻工等上海现代工业,还涵盖了金融、物流、汽车销售、信息服务、贸易、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上海践行国家使命的前沿阵地。在新的时代课题下,经信委系统工会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凸显好主业主责,进一步帮助产业工人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应对各种变化,以乐观积极的姿态来消化压力,这是一项重要并且迫在眉睫的工作。
唯有肥沃的“心灵之壤”才能培育出茁壮的“心灵之花”。一个心理上没有幸福感的工人,难以调整好心态专注于劳动生产,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产业工人提升心理资本是激发其劳动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中国产业创新转型具重要作用。
栏目嘉宾:陆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巡视员、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系统工会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呼唤“工匠精神”,从培养“大国工匠”这一更高层面说,挖掘与培养工匠的核心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匠心”文化的炼就,而这种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生命态度。对于“工匠精神”的造就,工会可以通过源源不断的心理关爱输送,为我们的产业工人提供“正能量”,帮助他们练就这种心态。
另外,我们必须关注到,近年来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年龄分布看,新生代产业工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产业工人的群体已变为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从他们的人格特征看,“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并且他们成长于网络发达、变化纷繁的时代,在知识获得渠道上,他们更喜欢在娱乐中感知学习。
考虑到产业工人“心理资本”提升的迫切性及工会工作对象的巨大变化,今年经信委系统工会的关爱方式将随之改变。在系统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会联手心理关爱专业机构中国心融集团,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展经信委系统工会“心理健康嘉年华”活动。我们为系统内的企业职工提供了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心理关爱服务菜单”,服务的具体形式可概括为“1+2+3”,即“一场培训”、“二场沙龙”及每月一次三小时的“面对面咨询服务”。不同单位可以根据职工的不同兴趣及现状选择对应的服务内容,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公益心理服务“按摩”,让更多的产业工人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帮助他们铸炼“乐观”的气质与恰当的自我认同感,能以强大的心理资本应对各种变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和姿态,以此为上海打造一支在气质上“乐观”、“坚韧”、“自信”并有“幸福感”的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