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浅析及思考

2018-01-18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网民媒介

任 淼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1]。

网民规模的扩大,随之带来网民参与网络事件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在网络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网民媒介素养也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性,对议程设置和事件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我国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现状浅析

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是互联网传播盛行的技术因素,这些特性在带来传播方式重大变革的同时,也在改变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上,产生了巨大作用。网络传播的迅速扩大和深入发展,难掩其由于技术属性、交往习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2]。而2015年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对于网络信息批判性理解的能力偏低,影响了中国网民的整体网络媒介素养,网民整体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

这次媒介素养调查通过手机端向全国网民推送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588万份,覆盖所有省市区。结果显示,被调查网民的媒介素养平均值为3.6(满分为5),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新媒体使用、新媒体沟通、批判性理解三个指标中,新媒体使用维度上得分最高(3.87),而批判性理解的得分最低(3.42)。[3]

网民在网络媒介素养三个维度上的表现

互联网世界里,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庞杂多样,在享受信息获取的即时和便捷的同时,受众面对信息时的批判质疑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态度和行为,缺乏批判能力的公众更容易受到误导,产生对现实的错误认知。

二、关于优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的思考

微信、直播平台、微博等时下流行的媒介平台在言论聚合与人际关系聚合上具有独特优势,形成了新媒体上“类公共领域”的特殊形态。言论的聚合随之带来各类网络平台成为舆论场,信息、言论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同时人际关系的聚合能够为平台使用者们组织虚拟或现实的社交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而舆论和人际关系的协同,往往能产生巨大的传播影响力,近年来,网络平台在多个社会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实例已经印证了这一社会功能。

基于这样的传播特性,从管理层面来说,需要及时发现新媒体平台中出现的各种虚假、夸大、不良等信息,对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规范,才有助于发挥其社会正功能。由于商业利益的竞争,新媒体平台中散布着大量虚假信息,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一些新媒体平台在实名注册的同时,存在泄漏用户隐私,甚至引发刑事犯罪的情况出现;新媒体传播的特性有时也被利用,带来网络暴力甚至社会暴力。新媒体的负功能误导了普通网民,更对网络环境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从管理层面来说,有必要健全社交网络运营管理的相关准则,积极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使新媒体平台的正面社会功能更多地发挥作用。

而对广大的新媒体用户来说,面对新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日益凸显的媒介素养问题无疑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除了专业化的培训、普及外,从个人来说,要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学会以批判的意识进行甄选,掌握与网络媒介交往的技能,懂得合理地运用网络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

从信息的认知过程来说,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就是要提高网民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要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不能陷于信息洪流之中,被媒介“绑架”,而应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对媒介内容和媒介工具进行理性认知,合理使用。

除了环境整肃和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外,还需要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在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受众对于新闻媒介仍然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了解真实的新闻事实。所以,记者应该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不断的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同时,强化责任意识,以大局观为重。在新闻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需要媒介素养的提高来保证新闻传播工作更好的开展。提高判断力,积淀新闻知识,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多样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加强大局观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稳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严肃、客观、专业的传播环境,加上网民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才能促使新媒体更好地发挥社会正功能。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 t j b g/201708/t 2017080 3_6 3_ 0.h t m 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128/c40606-28090666.html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网民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