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案例
——油水奇遇
2018-01-18文孙树红
文孙树红
一、活动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油和水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幼儿们经常接触水,却很少有机会观察、探索、感受这些。生活中油又无处不在:每天吃的饭菜里有油,油炸食品里有油,吃饭溅到身上的油渍等等都是幼儿每天要面对的问题。油和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本身又具有一些特殊物理属性,所以让幼儿观察油和水在一起的状态是科学探索的一个兴趣点。在“油水奇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油和水在一起的各种状态,并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满足幼儿玩水摸油的好奇心。
二、活动目标
●在实验中明白水和油混合后,油始终会浮在水的上面,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油水分离的现象。
●通过猜想、实验操作、观察探索发现油水相遇的过程以及在一起时状态的变化。
●初步养成细致操作、观察的科学习惯,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认识油(日常食用油)和水。
物质准备:两个玻璃瓶(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油和水)、抹布、搅拌棒、调查表、姓名贴(两套)、体现油水分离的图片或实物(放有麻油的汤、水油分离画等)、彩色的水(每人一小瓶)、小装饰物(小珠子、蝴蝶结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主题
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油)对了,上次我们认识过了,这种黄色的,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摸起来滑滑的就是厨房里妈妈炒菜的食用油。
师:这个是什么?(水)对了,这个小瓶子里就是我们天天都要喝的水,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二)油水混合实验,观察油和水在一起的状态
1.观察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
师: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两个一样大的小瓶子,一瓶装的是油,另一瓶是水。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比一比,你们瓶子中的水和油哪个多,还是一样多?
2.实验之前的猜测
师:油和水不想待在自己的瓶子里,都想到对方的家里去,要是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3.实验中幼儿将水和油倒在一起,观察结果,验证猜测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说你实验的结果。
小结:无论油比水多还是水比油多,无论是将水倒进油里还是将油倒进水里,油始终是浮在水的上面。
4.借助工具对瓶中液体进行搅拌或将瓶子颠倒,进行观察
(1)出示图表并进行猜测。
师:油和水用搅拌棒一搅会变成什么样呢?(教师出示油水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图标,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贴在图表中)
(2)幼儿用搅拌棒搅拌,进行观察。
师:搅拌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停止搅拌的时候,你又发现了什么?
(3)幼儿将瓶盖盖上,倒过来,并晃动瓶子,进行观察。
师:当你把瓶子倒过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并将实验结果用图标贴在图表中)
小结:我们实验后发现,当油和水倒在一个瓶子里的时候,无论怎样搅拌或颠倒摇晃,油还是在上面,水还是在下面!这个现象真是神奇。这是为什么?因为油的比重小,水的比重大,所以油总是浮在水上面。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问题,当你不确定结果或不知道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三)调动生活经验,了解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在生活里,你看到过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的情况吗?”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2.用变魔术的方式引导幼儿做油水分离画。
3.出示许愿瓶并尝试制作。(用油和彩色的水做瓶中的填充物,油在上面,彩色的水在下面,中间放上漂亮的装饰物)
五、活动反思
(一)说幼儿的已有经验
大班幼儿对水非常熟悉:知道水的用处、水里物体的沉浮、节约水资源等。对于油的经验仅限于菜肴中的油、汽车加的油,在生活中手上弄到油了,知道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而对于油和水混在一起的状态,幼儿没有仔细观察过,缺乏直接经验。水和油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的原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麻烦和便利?这三个问题串成的主线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给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设立的最近发展区。
(二)说活动准备
在这个活动中,对油的准备有些“讲究”,现在大型超市里一般都有销售:调和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大豆油、麻油等。如果用这些油做实验,在颠倒摇晃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杂质,使水变浑,几分钟后油水才能分开。所以,要排除这个干扰,最好用“特级初榨橄榄油”,搅拌后,一分钟之内水油就基本能分开了,用时短,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其次是瓶子的准备,我们采用的是秋梨膏的瓶子,因为高度正合适,配木塞子的瓶子虽然好看,但是会漏,要用瓶盖子拧紧,方便倒置。
(三)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域是科学,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我们将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临床及研究中应用最多 可独立预测跌倒、失能、住院率和死亡,但需要排除卒中、帕金森病等无法配合的老年患者。Makary等[8]对594名65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评估,衰弱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增加1.5倍(95%CI:1.12~5.77),住院时间延长 65% ~89%(95%CI:1.28~2.23),入住护理机构风险增加近20倍(95%CI:5.54~75.68)。
(1)在实验中明白水和油混合后,油始终会浮在水的上面,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油水分离的现象;
(2)通过猜想、实验操作、观察、探索、发现油水相遇的过程以及在一起状态的变化;
(3)初步养成细致操作、观察的科学习惯,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最后的目标也是很重要的,从对科学现象的认知转向科学品质的培养。
在幼儿第一次操作之前,要给幼儿两两合作的机会,因为一个幼儿倒水或油的时候,另一个幼儿就可以仔细地观察现象。
(四)说活动过程
整个过程为:设疑——探索——分析——验证——认知这五个环节。
1.多通道探索瓶中液体
在活动开始前,要让幼儿认识一下平时我们吃的食用油:在瓶中倒入食用油,让幼儿猜是什么。有的幼儿说是水,有的幼儿说是药,有的幼儿说是蜂蜜。让幼儿闻的时候,幼儿说:“是有点香味,没有甜味。”给幼儿尝的时候,幼儿说:“这不是蜂蜜。”还有的幼儿说:“好像是油。”在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瓶子里装的是油,而是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去实验、猜想、感知。这也说明虽然幼儿每天吃油,但是“油”离他们的认知却很远。由此我也想到:什么样的科学活动是适合幼儿的?怎样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这几个关键词上,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科学教研活动的素材,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成了我们科学教研的核心思想。
2.猜测验证油水混合后的结果
实验开始的时候,教师先帮助幼儿排除一个干扰:油和水不一样多与油和水一样多。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无论是油比水多还是水比油多,无论是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水和油都是分开的,而且油一直都在水的上面。
幼儿也许还不能信服这个初步结果,教师进而抛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将水和油变成另外的情况呢?幼儿们通过搅拌、摇晃、颠倒等方法再次努力尝试,发现结果依然如初,对于油水混合后的结果印象也更加深刻。这样的操作方式让幼儿们不止一次地进行探索,从而让这样的现象内化于心,成为长久的知识经验。
第二个部分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讨论的焦点。幼儿会说:油轻水重,所以油浮在水的上面。幼儿将沉浮的现象迁移过来了。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让幼儿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活动时间有限,还有些幼儿会认为:我的油比水多,为什么油还在上面。这又会造成幼儿的困扰。其实轻与重是相对于密度来说的,但是密度这样的专业词语不能让幼儿理解。所以老师运用了一个科学而有力的解释:比重。也许有幼儿不能够了解比重的确切含义,但是在科学活动中需要给予幼儿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概念,以激发他们后续的探索和学习。这也是《纲要》所提出的:既有利于现有经验又满足长远发展。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同样体积的水和油,用称重的方法让幼儿知道水比油重。
3.从现象迁移到经验,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精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幼儿们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了解材料的特点,然后调动已有经验,想一想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油漂浮在水上,油和水不相融,联想到生活中自己平时喝的汤和油水分离的玩具,领略了水油分离画的神奇,发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4.延伸活动
油和水相遇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同时也会有问题,我们让幼儿在生活中去找一找,再来做实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实验中,幼儿们将会发现更加有趣的实验现象,例如,将一些去污产品倒入油里,观察油的状态和变化等。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