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人物画在茶文化元素中的体现

2018-01-18张春新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模因人物画茶文化

张春新,应 妮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401331)

根据当代文化学上流行的文化模因理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是通过不断的文化模仿、流变而实现的,所谓的“文化模因”指的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用文化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我国古代绘画中的“人物画”的传承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模因的产物,并且借助于与茶文化元素的合流与协同实现了整体的文化传承。在当前我国“文化自信”战略不断延伸的背景下,探索传统文化的跨界对话与文化模因的传承,有利于为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文化灵感。

1 中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

古代中国画艺术按照创作体裁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其中的人物画在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色上尤其具有东方人的审美意蕴,并且呈现出了迥异于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些特点。应当看到,我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绘画艺术,而是与其他题材的绘画共同构成了中国国画的艺术品位。茶文化元素中的茶画等具有视觉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与我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之间本来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艺术向度上古代人物画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1 不仅满足于“形似”,尤其注重“神似”

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道德挂帅”是一切艺术、技术的灵魂,所谓“习武先习德”、“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便说明了艺术创作始终以特定的德性为旨归的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绘画一方面在基础的维度上注重把握人物的形似,注重其肖像的细节特征,力求绘画画作本身客观地展示出人物的轮廓细节、着装特点等,在“形似”意义上做到极致。而另一方面,我国古代的人物画像例如《韩熙载夜宴图》、《张卿子像》、《李白行吟图》以及历朝历代的君王画像、大臣画像等还尤其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传神”的抒发,注重将人物特定的品格或精神风貌、内心的世界(比如某种淡泊名利的大义凛然之感、追求朴素的生活恬淡感等)描写出来。

1.2 追求“物我为一”的艺术审美观

我国绘画艺术在终极的观念场域上受儒家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制约,因此无论是人物画、风景画等在审美观的文化模因上都自觉地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贯彻其中,在后来的演变中这种“天人合一”观念进化成了“物我为一”的审美导向,即艺术家们在刻画人物画时将色彩、深情、人与周边的环境都进行了和谐化的处理,体现出一种“共同主体性”的审美导向,与西方现代性以来产生的“主体性”审美具有显著的差异。

1.3 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境高远”化倾向

我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受长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十分注重艺术绘画本身对自我的反思、修行的启发作用,所谓的“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留白”手法、“写意山水”、粗线条化的“似与不似之间”手法等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艺术特点,即远离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通过艺术的人为加工积极朝向“意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作者主观的审美观念对人物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意境加工并呈现出一种“意境高远”的审美情趣。我国著名国画家顾恺之所讲的那种“神气”、“以形写神”等便将人物绘画的这种“意境”特点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2 我国古代人物画在茶文化元素中的生动体现

如果从现代知识学科的视角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既可以作为一种“自然科学”,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学”,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学”、“人文社会学”、“旅游地理学”、“哲学”、“民俗学”等,当然归根到底茶文化是一种“人学”。因此,广义上的茶文化元素是一个包罗万象、内涵十分丰富的模因系统。古代人物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国画流派,实际上也是在与茶文化等邻近文化系统互相对话、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创新的。古代人物画以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在茶文化元素中主要体现为这样几点:

2.1 审美向度:“天人合一”审美观念的体现

我国绘画艺术与茶文化同宗同源,在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传承中的文化模因上本质上采取的是同一条路径,因此在终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活力和审美观念上,茶文化元素中展现着人物画“物我为一”的审美倾向——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我国不成体系的茶文化早已形成,主要可以从文本化的茶诗、茶散文等系统和生活化的习俗系统等两个方面看出来。在茶文化诸多元素中,我们看到无论是茶曲、茶画、茶乐、茶戏还是茶诗等元素,潜意识中都共同遵循着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的“天人合一”审美情趣,始终将“人——艺术——社会——自然”作为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看待,将和谐交际视为茶艺术的行为体验。在这一点上,我国人物画作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在终极的艺术审美倾向上展现出来的那种“物我一体”与茶文化元素的“天人合一”艺术导向是一脉相承的。

2.2 视觉传达向度:茶画中均衡的工笔形式美

在我国茶文化诸元素中,比较具有视觉传达冲击力和艺术观感价值的莫过于“茶画”,在这里“茶画”指的是一种源于唐宋时期、兴盛于当代的茶文化绘画艺术,广义上是一种与茶事主题相关的绘画题材,其中也与传统的人物画存在高度的关联。例如,茶画中的斗茶图、凡是能够展现出“人——茶”互动关系的绘画艺术都与人物画存在明显的交融,因此在视觉传达的向度,茶画中那种构图艺术手法中的“工笔形式美”就成为古代人物画在茶文化元素中的体现形式。例如,我们可以从唐伯虎所作的《事茗图》中的“老者”、“小童”与周边飞鸟流水、高山青树等外围环境的工笔形式美中揣摩出那种构图均衡、物我两忘的视觉审美享受。

2.3 表现力向度:茶文化细节的生动展示

我国古代人物绘画的特色之一就是一方面注重艺术的留白,使人自发地形成一种对艺术作品的心旷神怡之感,自觉走进审美意境和艺术想象力当中;另一方面是十分注重利用长卷的形式,全方位细致地、细节化地展现出人物的诸多动作细节或生活细节,《清明上河图》便最具有代表性地说明了这种表现力——尽管画作中人物众多,但是每一个人物都神情有致、错落不一,而同时还表现出一种宋代时期那种市井文化的细节、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感,这种关于人物画创作的细节化、写实化、真实化的表现力手法对于茶文化元素的细节展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们从当前流传的为数不多的茶画来看,茶画中无论是涉及到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抑或花鸟画,都在表现力角度上十分注重塑造人物或其他对象的细节。譬如说,我们从流传到当代的历代斗茶图可以看出,画作中的人物对于斗茶艺术的每个细节——从茶具、神情、斗茶的动作到器具的摆放、着装的讲究等,都可以看出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

3 结语

发展到当代,随着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领域“后现代主义”取向越来越突出,在我们日常生活所能触及到的诸多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都出现了向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寻找创作灵感的趋势。我们观察到,一方面国际艺术设计领域在从东方传统文化中寻找“超越西方现代性”的艺术灵感,另一方面我国艺术设计领域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涌入之后也开始从文化基因上重新定位自己的艺术灵魂和追求,去不断地满足现代人焦虑的审美情趣。本文从古代人物画与茶文化元素的融合角度出发探索了两者交融的一些具体表现,涵盖了抽象的审美向度、视觉传达向度和绘画表现力向度等三个方面,希望可以为未来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启示。同时,基于茶文化主视角的观感,未来我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走向“产业化”,只有与市场结合起来、与购买力结合起来、与国际化趋势结合起来,我国茶文化才能迸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朱瑜冬.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基于“模因论”评贾桂强老师的“网络新文体”写作教学活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7(7):26-28.

[2]张海龙.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77-78.

[3]张朋川.中国古代人物画构图模式的发展演变——兼议《韩熙载夜宴图》的制作年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4):21-28.

[4]陶德臣.试论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与科学发展[J].农业考古,2006(5):15-22.

[5]张薇.浅析意象造型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运用[J].当代艺术,2012(2):48-49.

猜你喜欢

模因人物画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