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融入策略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政治

袁 亮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0245)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岁月的尘埃中走出来的传统茶文化凝聚着无数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也锻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英魂。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如海水般涌入了大学生的生活,智能手机只需用手指一滑,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信息都可以在瞬间映入眼帘。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社会阅历也较浅,其无力也无法从鱼龙混杂之中提取正面信息,甚至可能会为不良思想所侵蚀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传统文化包孕着丰厚的德育教化理论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将会对大学生思想品性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将传统优秀文化——茶文化纳入其教学体系之中,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必要性分析

1.1 促进学生健全独立人格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众的精神家园却为日益泛滥的物质文化所冲蚀。传统的诚信意识、重义轻利观以及艰苦朴素的思想受到西方拜欲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理念的冲击,并对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大学生裸贷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满足物欲追求其不惜以拍裸照的形式向高利贷借款,最后不得不在高额利息的压迫下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大学生缺乏独立健全的人格,其不能将物欲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也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才会不断酿成悲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引入茶文化,“简朴自然”、“天人合一”、“从容淡然”的思想也会随之而被带入思政教育的课堂,大学生可以通过习得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来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树立明确的是非观,知道“君子有所为且有所不为”。

1.2 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在无数危机时刻成为了挽救国家与人民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相融,激发了全体国民的抗日决心,使不屈的中国人在经历了八年的浴血奋战后守住了国土,迎来了胜利。因此,传统文化对于我国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应该为年轻人所遗忘,更不应该为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所湮没。茶文化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相沟通,则其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程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所知悉,深邃的内涵与隽永的意境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以思政课程为契机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例如,茶文化茶道精神中的“怡清和真”注入思政课堂之后,学生可以据此对茶文化的要义有所认知,一改其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窘境。

2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所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茶文化汲取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于一体,其所囊括的思想体系异常深邃,如若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是难以掌握其奥妙精粹,因此,唯有仔细钻研方能习得茶文化的真知,也才具备将其转化为教学的能力。然而,茶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时,其教学内容却呈现出明显的迂腐性,脱离实际难以与现实生活相衔接。高校对于茶文化的引进大多停留在很表面的阶段,茶文化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直接从茶书中摘抄出来的,不仅文化脉络不清晰而且所表达的理念也比较陈旧,晦涩难懂过于深奥,严重脱离了当前的社会生活。另外,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其只是被作为点缀装饰没有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茶文化被提及的概率都不高,思政教师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对茶文化理论进行简要讲解,社会实践层面的渗透力度也很低。

2.2 教学方式单一

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盖过一浪,但是思政教育模式却依然囿于传统的泥沼之中,茶文化思政教学则以原有的灌输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全抹杀,其只能被动地接受与吸收。在此过程中,教学则成为了一种单向的流动,只有教师向学生输送,而学生不能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茶文化思政课程会形成应付甚至不以为然的心理。于是,在茶文化思政课堂上会经常看到,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而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聊天。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茶文化思政课程的趣味性,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再者,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插入茶文化时,其所沿用的教学手段也极其原始,仍然依靠黑板和口头讲述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不善于利用慕课以及网络课程平台打造体系化的课程,也没有借助微信与QQ和微博等社交软件的优势与学生建立茶文化思政教学互动机制。

3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切合实际的教学体系

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将茶文化渗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之中便可以完事。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考虑茶文化与思政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相切合,二者之间有无互通之处。首先,高校要结合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将“茶道四谛”逐步引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分别从思想道德、法律素养以及哲学观念等角度对茶文化思政课程进行体系化构建。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这一视角开设系列的茶文化思政教育专题,以茶文化中的儒家“仁爱思想”与“和谐相处”之道作为主线,针对老人摔倒不敢扶、校园暴力欺凌等事件,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茶文化思政课程,使学生能在遇到类似事件时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而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漠不关心。而后,高校也应该从现在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依据茶文化的德育思想对其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建立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茶文化思政课程,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意识与行动能力的同步提高。

3.2 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开展社会实践课程

任何知识只有融入实践才能凸显其价值,否则纸上谈兵只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茶文化思政课程教育也应该从社会实践入手,使茶文化思政教育理念能切实地转换到实践中,从而化知识为力量。高校应该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之内,建立长效稳定的茶文化思政实践课程教育模式,使学生能有组织性地参与到茶文化思政社会活动之中,领略茶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在丰富多姿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例如,高校的茶文化思政课程可以与茶博会、茶学博物馆或者茶文化庆典等社会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担任志愿讲解员、现场服务员等工作积极参与这些社会活动,使其能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分析自己的不足,进而强化理论学习,以此实现“知行合一”。

3.3 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大力宣扬主流价值观

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从网络环境着手,利用丰厚的网络资源进行茶文化思政课程的改革与推广。一方面,高校应该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心理,把茶文化思政教育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以网络教学的形式进行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茶文化思政课程,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主流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可以运用茶文化的道德理念通过校园论坛、学校贴吧以及官方微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之后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然,高校思政教师也应该意识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工作,打造绿色的茶文化思政教育传播机制。

[1]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8-22.

[2]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14-16.

[3]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8.

[4]巴雪冰,于德刚,张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大学教育,2016(2):69-70.

[5]田旻,路晋,田琪,程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27-28.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