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
2018-01-18尹俊
尹 俊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1 前言
世界上的很多舞蹈都是由民间的民俗活动中发展而来,比如说非洲地区为庆祝狩猎而开展的原始篝火舞,西班牙的斗牛舞,巴西的桑巴舞等,而在我国,以采茶时的动作以及采茶后庆祝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舞蹈内容的民间采茶戏,也起源于地方的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舞蹈美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间采茶戏具有多样性、变化性等方面的特点,其中以赣南采茶戏尤为经典,所谓的赣南采茶戏,指的就是赣南这一地区人们在采茶一系列活动发展而来的采茶戏,以独特的形式突显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本文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和舞蹈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推动民间采茶戏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2 以赣南民间采茶戏为例探讨形态特点
对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和舞蹈美探讨,本文以赣南民间采茶戏为主,通过对个别的探讨来洞悉整体,从而促进整体发展。赣南采茶戏,源于赣南这一地区,隶属与江西省,由于我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赣南这一地区也属于季风气候,极具季风气候的特点,为此,无论是从气候方面还是从地势方面,赣南地区都是一个非常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因此,在赣南地区渐渐形成了闻名的赣南采茶戏。赣南民间采茶戏,简单来讲就是音乐加舞蹈,而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中所具有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方面,因此,这一章节探讨的内容就是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方面。
2.1 旋法和调式
旋法和调式构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第一个方面的音乐形态特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是由不同的形式组成,其中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其次以“五声商调式”和“五声羽调式”为辅,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牡丹调》,因此,对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形态特点中调式和旋法方面的分析,以《牡丹调》为例进行探讨和研究。《牡丹调》是赣南采茶性在音乐形态方面的代表,其音乐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曲式结构方面,《牡丹调》的曲式结构是采用了四种结构,分别是“起承转合”;二是表现在调式结构方面,《牡丹调》属于微调式曲牌,在这一曲牌中,微音是以“煞声”的形式出现,在里面发挥着主音的作用,形成了极具风格特色的调式;三是表现在旋法特征方面,在《牡丹调》之中,大量运用了同音重复和乐句重复变化的手法,在这两个手法的作用下凸显了主题形象,而在运用旋法方面,为了突出特征,采用了缠绕式的手法,充分运用在《牡丹调》中,以此来增加《牡丹调》的灵活多变性。
2.2 唱腔结构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唱腔结构方面。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唱腔结构具有独特性,其原因在于赣南民间采茶戏大多源于民歌曲调,以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以曲牌联缀为主、板式变化为辅的特征。赣南民间采茶戏在唱腔结构方面具有的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基本腔调尽管是重复和变化重复,但是“腔句”之间严格重复是不存在的,因为从赣南民间采茶戏所使用的音乐歌词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腔句”的情绪变化,但是,不可否认,保持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段氏是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基本“腔格”;二是在基本“腔格”的前提之下,赣南民间采茶戏还需要运用变化的辅助腔格来加以变化,并且采用一定的手法,比如说扩展手法或是指紧缩手法,在此作用下突显出更大的音乐表现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句格”发生增减变化;第二,运用扩展或者是紧缩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功能性;第三,运用“移宫移调”和旋律的变化,再采用“反弦伴奏”的方法,形成“加垛段氏”、穿腔段氏以及长短句结合段氏。
2.3 伴奏风格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第三个方面体现伴奏风格方面,由于音乐是伴奏和歌词共同构成,而运用到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除了歌词之外,自然也有伴奏,两者相互结合,从而促进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值得被探究。伴奏是赣南民间采茶戏极具地域特色的表达形式之一,在采茶戏的表演过程中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伴奏,赣南民间采茶戏也体现不出极高的艺术价值,而赣南采茶戏伴奏风格的形成是与伴奏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的。在赣南民间采茶戏思维“三脚班”时期,由于伴奏乐队的人数较少,因此,使用的伴奏乐器也少,主要是以勾筒、唢呐、打击乐为主。发展到五十年代,赣南民间采茶戏的人数有所增加,能够使用的乐器也就有所增加,因此,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扬琴、三弦、竹笛等,七十年代之后,又引入了小提、中提、低提、双簧管等乐器,因此,赣南民间采茶戏在这些乐器的共同使用下,并且采用全新的手法,比如说和声、复调等,很好地发挥出了唱腔伴奏的功能。
3 以赣南民间采茶戏为例探讨舞蹈美
在分析完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之后,这一章节主要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美方面进行探讨,而对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美进行探讨的点,先从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具有的舞蹈表演具有的艺术价值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展开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美的研究,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赣南民间采茶戏,从而促进赣南民间采茶戏得到更好的发展。
3.1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艺术价值表现
赣南民间采茶戏,其舞蹈表演充分的吸收了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和道教舞蹈,因此,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艄妹子》是赣南采茶戏的著名代表作,在《艄妹子》的表演过程中丑角的舞蹈表演极具动感,不仅用“矮子步”进行跳跃式的行走,而且也用“单袖筒”进行自由的摆动,在很大程度上衬托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因此,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艺术价值之一就是拥有抒情性和动感性极强的舞蹈表现场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也能够很好的表达剧情的情感。第二,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艺术价值之二就是能够满足叙事写景的需求,比如说《豆腐哥和豆腐嫂》中,豆腐哥迈着“矮子步”就能够很清楚的向观众交代场景,从而促进采茶戏得到顺利开展。第三,赣南民间采茶戏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都十分有探讨意义,并且很多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艺术价值之三就是能够满足劳动人民的心理需求。
3.2 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美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来不一样的舞蹈美,而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舞蹈律动特点,另一方面是舞蹈形态特点。首先,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舞蹈律动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赣南民间采茶戏中常用的“矮子步”表现出的就是“屈蹲”律动,并且这一方舞蹈动作贯穿于“矮子步”的全过程,由于“屈蹲”律动是由民间采茶的劳动动作中演变而来的,具有浓郁的劳动生活气息。第二,“拧摆”律动是舞蹈演员在身体的前后、左右自然扭摆律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舞蹈动作,常用于赣南民间采茶戏的丑角动作之中。第三,“抖颤”律动,这一舞蹈动作的特点是具有强烈性,也大多出现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丑角表演中。其次,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的舞蹈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中的舞蹈动作,大多数是来源于自然,其中以动物的“象生型”造型为主;第二,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形态是十分具有生活意趣和乡野气息,让观看的人感受到浓厚的地域特色。
4 结束语
在历史的不断衍变之中,民间采茶戏得到不断发展和延伸,因此,在唱腔、舞蹈、表演等方面都极具影响了渗透力。本文就以赣南采茶戏为例,分别从赣南采茶戏的形态特点和舞蹈美这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以上几个方面,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理解民间采茶戏,从而促进我国的民间采茶戏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
[1]刘斌,吴楚楚.赣南采茶“仿生”舞蹈动作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2):93-97.
[2]吴楚楚.民间采茶艺人与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特点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1):173-174.
[3]赖丹.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 [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2):110-115.
[4]吴莉兰.论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王海燕.黄梅戏发源地鄂东地区生产民俗的舞蹈性探析——以采茶舞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205-206.
[6]李庆华.赣南采茶舞蹈“三大表演技巧”与舞蹈演员性格化训练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
[7]赖丹,叶曾珍.赣南采茶舞蹈中独特的动作审美[J].科技广场,2010(0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