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8马蓉
马 蓉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1 茶文化下的跨文化交际
1.1 “以茶会友”文化交际概论
“以茶会友”是茶道背景下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交际方式。从“以茶会友”中还延伸出了茶礼仪等相关概念。茶友的文化交际有其自身的特色交际方式及理念。例如,“新客换茶”、“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强宾压主,响杯檫盘”等等。饮茶活动从古时的以“品茗”为主题,发展到现代逐渐成为以“交际”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人们以茶为由,坐在一起沟通交流。茶文化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经常出现。茶文化下的跨文化交际大多还涉及到“以茶会友”中的茶礼,而多以茶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茶文化下中西文化差异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以茶会友”招待外来宾客,不仅显示了中国深厚的茶叶文化,还有助于中外友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交流。
1.2 茶文化亚洲圈交际现状
因古时茶马古道的成熟与地域关联度高等原因,茶文化的亚洲跨文化交际圈较欧美交际圈更加繁荣。近年来,我国与日韩及新马泰等国家的茶文化交流较多,甚至与部分国家建立了茶道文化交流研究机构。日本与韩国因历史上受我国的文字语言及文化影响较大,自唐代茶叶传入日韩之后,茶道便在日本和韩国逐渐发展。直至今日,日本和韩国已经有了自身的茶道体系。其茶道特点受中国影响,却又有自身的地域性差异。基于此,我国的历史研究学者与茶学机构都十分重视与日韩之间的茶文化交流,在部分高校甚至专门成立了日本茶道与韩国茶道的教学研究课程。综上,亚洲跨文化交际圈在目前的交际教学中受到重视。除已有的课程设置外,其教学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发展,甚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1.3 茶文化亚欧圈交际现状
因亚洲与欧洲地域性差异下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茶文化的亚欧交际圈的发展,远不及亚洲内部各国跨文化交际繁荣。除文化差异、地理环境造成的茶文化交际滞后外,语言的差异性也是一大问题。日韩等国因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其历史文献大多为中文,之后形成的本国文字语法特点及结构也与中文相像。然而英文作为欧美国家的普适性语言,在茶文化的交流中与中文所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茶文化因其历史沿革时间长,也面临着由文言文翻译到白话文等复杂的问题。因此,茶文化亚欧圈交际并不深入,仅仅停留在茶文化的现象型层面。在文化交际中,探讨的也大多是作为同是茶文化大国的英国居民饮茶习惯与中国居民饮茶习惯的区别,以及各国的茶种、制茶方式等等,对茶叶背后的文化内涵交流甚少。
2 跨文化交际教学分析
2.1 实时口语教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分为双向交际、单向交际等,在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是实时双向口语交际。即交际双方面对面的进行直接交流。现阶段的跨文化实时口语教学,多选用新概念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进行全英文讲授。在课堂练习中,以分组练习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语境。但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模拟文化交流,都是本地学生自行模拟,没有与真正外国人交流的语境感觉。因此,各个学校开始将外国留学生应用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利用学生资源,让中外学生互帮互助,建立多语言口语交流环境。除此之外,俄语、德语、法语等跨文化交际教学正在不断渗透当中。但由于小语种的学习费用较贵、课程设置较为复杂,因此,除英语外的实时口语交际教学尚未发展成熟。
2.2 边缘学科体系分析
跨文化交际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中而产生的。在进行边缘学科体系构建时,必须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结构、行为规范,甚至同一国家下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语言符号。在不同文化的体系背景构建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际场景应用教学两方面为主。理论教学是教授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及习俗特性,包括历史背景教学及第二语言教学。而实际场景应用教学是将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直接模拟演练。在实际应用教学中,学生通过口语环境的建立以及场景模拟的体验观感,不仅能够提高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习惯。作为跨文化交际人员,应当以文化共通行为习惯为主,以防在交际中下意识的做出有损外国友人宗教信仰或民族风俗的行为。
2.3 教学实践机会分析
经过政府支持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知,跨文化交际教学专业是与国际交流机构平台直接进行人才输出的。因此,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学生基本都能够有交流展示的平台与空间。然而,跨文化的交流平台虽然不缺,但平台设置广度不足。每年进行跨文化交流接触的都是同样平台,无法打开学生的格局与眼界,也无法培养学生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具备解决不同经济文化矛盾的能力。基于此,各个学校提供了学生自主自费跨文化交流游学的政策。由于个别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自费的跨文化机会难以可持续发展。综上,开发更多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当下学校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发展方向。
3 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3.1 制定茶语言口语表达体系
基于现阶段高校跨文化口实时口语教学语境环境的落后,必须在学生的口语技能下进行提高。这样一来,即便缺少了相应的口语环境,学生依旧可以按照自己的口语习惯,在跨文化交流中对复杂词汇及茶学概念脱口而出。一方面,制定茶语言英语口语表达体系,对于复杂的茶词汇、茶概念甚至茶习俗礼仪,经过教学部门的研究,找出最适合的英语口语表达体系。不同于书面语的正式,茶语言口语系统表达必须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按照茶英语语言口语体系进行大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茶语言英语口语习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防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还需要现场进行茶语言的整合归纳。另一方面,根据英语口语教学体系的方向和脉络,复制出俄语、德语、法语等第二外国语的口语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为小语种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做出贡献,还能弥补茶语言、茶文化在小语种翻译教学中的不足,为日后的小语种茶学翻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完善学科教学大纲及内容
现阶段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作为边缘性学科,主要涉及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教学两个方面。由于学科建立时间短,专业教师人群少,在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教学内容下,教师并未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及基本脉络。基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速度之快,必须加紧完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大纲及内容设定。前文提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语言书本主要应用新概念的教材,但为更加契合茶学跨文化交际,教研部必须以茶文化为主题,制定出符合当下社会现状及茶文化应用功能的、属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科自己的教材。在此教材下,专业教师进行大纲设定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其余教师可以在此设定下进行直接教学,弥补了教师群体不足的缺陷。
3.3 开展多方跨文化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发展茶文化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在政策支持下开展多方跨文化交流平台。基于茶叶跨文化交际体系尚未成熟的情况,可以运用“先建设、后开发”的方式,先将茶文化交流平台的线上线下体系构建好,然后招收内部人员进行开发。“先建设”的方式在前期会损耗一定的成本,但先建设平台,有助于研究人员对课程体系开发的动力与积极性。介于跨文化课程内容的庞杂及文字工作的繁复,平台框架的预先设立是开发此学科的最好方式。跨文化交流总平台内部还可开设各分平台,以地区或教学内容划分,在清晰、明确的分类标准下进行办学体系的设定,能够节省效率,以最短时间达到最优效果。
4 结论
通过现有跨文化交际教学问题的一一解决,茶文化在教学中开始有自身的地位及体系构建。在茶语言口语体系、茶学实践开发平台等教学模式及教学机会的发展下,跨文化交际教学这项边缘性学科,开始逐步与时代接轨,朝着成熟完善的研究方向迈进。
[1]郝然.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中华文化论坛,2015(12):171-174.
[2]张丽.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访谈—讨论—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3):79-8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06):4-8+37.
[4]林书舟,杨枫林.茶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