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背景下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18毕馨爻
毕馨爻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4000)
从神农发现茶的价值开始到现代,我国茶文化已经拥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在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是高校思政教育教材的蓝本,同时也对人们日常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国茶文化思想不仅包含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而且还涉及到人生经历、生活哲学、个人修养等与人们平常交际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我国长期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出发点也是源于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中被保留下来的“以和为贵”思想。这就表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借力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在实际落实思政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形式主义往往容易取代其实际的价值,使得思政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教育重心的转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既然茶文化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在和谐社会背景下茶文化思想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就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 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意义
1.1 茶文化思想从侧面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保持持续不断向上的力量去创造精彩。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在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国民的基本素养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其本质精髓在于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为耻。我国的思政教育几乎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每一个阶段。纵然爱国主义精神在思政教学中被反复强调,但是不得不承认,爱国主义精神在年轻一代的行为意识里正在被逐渐淡忘。我国目前的思政教学仍然是采用“强制理论灌输”的模式,这样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排斥学习。而茶文化思想虽然非常重视和推崇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它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崇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模式,即我国茶文化能够利用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典型事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阐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与其存在的意义。茶文化思想中的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对高校思政教学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1.2 茶文化思想具有更深刻的道德观
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从而不做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虽然对道德观有非常全面的讲解内容但是缺乏深度,更容易助长思政教学的形式主义风气。而在我国茶文化思想中,“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操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茶文化思想主张人应该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认为福分是过去的善举种下的果,因此,人的行为不应该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好能够做到将他人、国家的利益放置于自身利益的前面,从而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风气。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面对个人欲望日益膨胀的现状,茶文化思想为我们带来的这种更深刻的道德观念对于生活在快节奏模式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药”,使人得到自省,从而真正建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佐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面对外界物欲诱惑或者强权时,能够做到镇定自若、不为所动。
2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思政教育模式单一
我国思政教育目前仍然是以书本教学为主要教育模式。然而,思想政治作为一种以理论植入为主要信息输出手段的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价值理论的认同感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思政教育的这两项目的在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下很难得以实现。据调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总体上可分为思想道德、哲学、国家政治这三个部分内容。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的理论部分初看起来相对枯燥,但同时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构建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下,思政教育目的实现的关键点在于思政教师的教学感染力。换句话说,倘若思政教师能够将看似死板、无趣、深奥的思政理论用一种深入浅出且极具趣味性的说故事方法讲解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了解和学习,那么思政教学的目的在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下才有可能实现。然而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真正具备这种教学感染力的教师屈指可数。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想真正将教学落到实处,避开形式主义的误区,就必须尽快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最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教育模式来展开教学。
2.2 思政教学内容陈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并且即使是同一种价值观在不同时代下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通常而言,只有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现状的价值观才是最应该被认可和学习的。而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更应该紧跟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并做到及时更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虽然高校思政教材每年都会更新不同的版本,但是其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安排的顺序而非内容本身。这些思政内容固然经典,然而也无法保证适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尤其是随着世界的联系日渐密切,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要求也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温饱问题尚未在大部分地区得到解决,当时的思政教育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的品质。然而我国现阶段,温饱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艰苦朴素”这种传统美德开始遭到部分社会人士的质疑。据调查,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大部分人都过上幸福生活,而“艰苦朴素”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幸福生活”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陈旧的思政教学内容对整个思政教育而言是有失其教学意义的。
3 和谐社会背景下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将茶文化思想中的“生命论”融入思政教材中
茶文化思想中的“生命论”重新定义了生命的价值,少有人从生命价值出发来探讨处世之道和做人哲学的一种理论,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教育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生命论”重视对生存意义的探讨,从而教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刚好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将茶文化思想中的“生命论”融入思政教材中,既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改革的一大突破。传统的思政教学其陈旧的教学内容往往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反而达不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茶文化思想道中关于“生命论”理论的融入,将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既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能够拥有在集体、国家危难面前挺身而出的高尚情操。
3.2 将茶文化活动与思政教学相结合
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创新其教学模式,在以传统的书本授课为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展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思政课程的学习。而我国茶文化思想就是取自于茶文化活动,是茶文化活动参与者智慧的结晶。因此,茶文化活动融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的过程。我国茶文化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茶话会、茶道、茶旅游、采茶舞等等。高校的思政教学可以结合自身学生的资源特点选取集中较为合适的茶文化活动作为思政教学的常规内容,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茶文化活动中切实感受到茶文化思想,从而能够吸收和理解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并最终将茶文化思想变为可以指导自身实践的个人价值观。
[1]蒋蕾,张精华.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时代教育,2008(10):5-6.
[2]黄劲刚.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22-25.
[3]李竞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173-173.
[4]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5]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