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文化对当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影响
2018-01-18杜永菊
王 艳,杜永菊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山东沂水 276400)
1 幼儿园课程中的传统茶文化
1.1 茶文化下的幼儿美术教学
古代茶画关于宫廷歌舞及茶乡生活的绘画艺术,是对我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充分利用。在现代幼儿园对儿童左右脑发育培养的美术课堂设置中,以茶画为借鉴,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想象式”的艺术创作。贵州玉水幼儿园就充分利用了本地茶乡的习俗文化与绘画技巧,以“玉水毛尖”的茶文化为主题,渗透在幼儿园的美术课程中。茶文化下的幼儿美术教学不止对中国画进行线条元素教学及意识形态培养,也可融入在幼儿的西方美术油画课程中。现阶段的美术基础教学太过枯燥,幼儿对美术课业的练习时间较少,无法从时间的积累中形成自主绘画兴趣与创作意识。基于应试教育下儿童对美术的硬性需求不大,但美术作为精神辅助性学科也必须存在的情况。茶文化下的幼儿美术教学摒弃了以往的基本功式教学,根据现阶段幼儿的家庭辅导资源,进行综合性的直接教学,促进幼儿的绘画意识和想象力的发展。
1.2 茶艺下的幼儿课程理念
在近现代,茶艺精神普及到了文化艺术的各个层面,并对教育行业有了深刻影响。一方面,茶艺的文化共通性与适用性精神,扩展了幼儿课程设置的广度。在此基础上,幼儿的基本课程增加了故事性的举例讲解,让幼儿从众多文化故事中形成世界观。原有的基础性课程例如语文、英语、绘画等,在扩展课堂内容的同时,在教学形式上还进行了流变。部分茶乡幼儿园教师带小朋友走出课堂,在茶文化历史遗迹甚至茶乡里进行实地教学。另一方面,根据茶艺涵盖种类的多样性,幼儿教学课程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增设。现如今以茶道思维为主的右脑开发课程逐步普及在各个幼儿园中,为幼儿今后的理解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1.3 茶乡幼儿园本土课程构建
全国各地的地域性茶乡,都有本地区自身的民族习俗及文化背景。基于此,各地茶乡的幼儿园开始进行本土课程的构建,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家乡情怀。湄潭县政策规定,县区内各个幼儿园必须将乡土资源融入课程办学体系中。教师必须制定关于本地区的茶文化素材。在进行编排整合后,进行本土课程教学。除此之外,常熟、抚顺的幼儿教学也将茶乡文化纳入其中。茶乡幼儿园本土课程的构建,不仅仅要将本土茶乡文化渗透在各个学科内容中,还会在课程设置中新开设专门性的茶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地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基于新设课程大纲体系的制定太过繁杂,各地域性茶乡也没有专门的茶教学使用教材。现阶段的茶乡本土课程构建,除政策硬性规定的地区外,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自主选择开展的理念下。即政府支持,但不强制要求执行。
2 茶文化下现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流变分析
2.1 课程内容多样化
茶文化下现代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由追求学生基础知识稳定的“固化教学”流变为追求幼儿综合能力的“多样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幼儿的课业繁重,精神压力极大。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家长对幼儿的关注较少,幼儿的主要三观形成多在幼儿园内。基于近年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视,各幼儿园将幼儿大班与一年级的“衔接班”逐步取消,幼儿的双语奥数教学也只是表面涉及。教学开始逐步开展幼儿的美术手工课程、音乐课程、宇宙科学课程、民族文化教育等课程。通过教学价值取向转变下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开展,幼儿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成熟。教师与幼儿双方都跳脱了以往的固化思维,开始注重书本以外的世界。为我国未来培养综合创新人才及自主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2 个体差异教学法
基于我国近年来的人口倒金字塔形状,各地幼儿园的班级人数开始逐步缩减,从大班授课变为小班教学。为培养幼儿精英人群,注重每一个人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人口基础小的情况下,让每个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以便维持我国人才基数指标。各地幼儿园开始增设教师岗位,教学价值取向从“普适性教学法”流变为“个体差异教学法”。教师在进行课业布置后,对每个学生的回课情况给予评价,并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对每个学生的缺陷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在教学中,也跳脱普适性的教学习惯,对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全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优效果。个体差异教学法的流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革期,因此,在此期间各地幼儿园会增设人手,以便弥补以往教师教学习惯的不足。
2.3 特色课程办学体系
幼儿园多样化教学课程的开设,必将打破以往的固化教学体系。为追求主要课程和辅助课程的平衡统一,各地幼儿园必须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出契合本地背景的特色课程办学体系。特色课程办学体系是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下关于“体系改革”方面的一大流变,除园区内老师及负责人对课程大纲的重置整合外,必须经过本地教育部及教研组对体系进行设定认可,才能开始运行。基于此,全国各地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办学体系因其复杂性和严谨性尚未完全普及发展,目前已开设的特色课程,几乎都是幼儿园教师自己制定运行的,无法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办学质量及标准,特色课程办学体系的设定迫在眉睫。
3 茶文化下幼儿课程的影响发展优化策略
3.1 创办幼儿茶学课程
一方面,对于已经开设本土茶学课程的地域性茶乡,对其茶学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内容大纲体系。对于没有开设本土茶学课程的茶乡,开始进行本土茶文化课程建设。除此之外,在地域性茶文化建设的同时,另外增设整体茶文化历史背景教学课程。让茶乡学生了解除本土茶文化以外的整体茶历史文化,培养其宏观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各个非茶乡地区,开展茶文化综合性历史背景的课程,并增设茶具手工艺及茶画美术班等课程,培养幼儿综合性的茶文化思维能力。综上,通过特色办学体系的开展,能够让传统茶文化普及在全国各地,促进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综合发展。
3.2 开展个体小班教学
前文提到,目前的小班教学以“人数”为基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差异教学管理。按照目前的小班教学模式,需要耗费的教师人数过大,教师投入其中的精力过高。并且以人数为标准的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几乎需要了解所有茶文化知识脉络。基于此,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办学质量,应该开展以“兴趣”为基准的个体小班教学。除幼儿园初期阶段的整体教学外,经过茶文化在初期的熏陶,幼儿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茶学方向,在进入幼儿园中期阶段之前再次分班。将不同兴趣、不同性格的学生经过对比分析,分类到不同的班级,并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这样一来,教师教学便是在“针对性”的班级群体中进行“直接普遍式”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同时,整个班级的同类兴趣爱好者颇多,还能形成积极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3.3 普及户外教学模式
现阶段幼儿园课程中包含户外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不多,对“户外”的概念界定也多有不同。因幼儿的管理困难、集体外出危险系数大等原因,幼儿的户外教学大多难以开展。在户外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可开展幼儿作文茶田采风、幼儿美术茶乡写生、幼儿数学茶科学展参观等各种形式的户外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普及户外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实地感受茶文化下的书本内容,学校可与家长合作,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出行上课。不仅可以用“户外教学”的模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还能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 结论
传统茶文化对当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意义重大,经过茶文化的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构建多有改进。通过创办幼儿茶学课程、开展个体小班教学及建立户外教学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加深茶文化对幼儿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及可持续发展。
[1]孙晓林,张双双.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及教育价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6):61-63+69.
[2]杨艳平.以生态主义视角审视当前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55-57.
[3]彭茜.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价值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32-37+57.
[4]梁小丽,张婵香.渗透民俗文化于课程设置,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价值[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82-8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