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分析

2018-01-18张珍珍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西典故英语翻译

杨 宏,张珍珍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茶在西方世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离不开其香醇的滋味与迷人的香味,茶源自中国,在与西方国家的碰撞融合中逐渐产生了西方特有的茶文化,如英国的红茶(black tea)、德国的柠檬茶(lemon tea)和美国的冰茶(ice tea)等。随着中西茶文化的日渐交融,中西跨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日益被打开,然而在目前的中西茶文化英语翻译教学中,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误解并存,在对方的语言系统中缺乏相应说法的文化性与历史性表达是目前中西茶文化翻译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人文习俗、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及发展历史。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中西茶文化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1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

1.1 中西茶文化的差异

1.1.1 茶叶发源地的差异

茶叶最初产于中国,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贸易的发展等因素,茶开始走向世界。自古以来,茶都是人们喜爱的饮品,而追溯到茶叶的起源我们会发现,茶叶最初起源于神农尝百草,在最初是作为一种药来使用,在后来的发展中才逐渐由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品。而对于西方来说,其茶文化起源于十六到十七世纪的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葡萄牙、荷兰在茶的引入方面历史最早,其次是英国,并且最终茶在英国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热爱,茶文化在英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茶文化的起源上,西方世界要远远落后于中国。

1.1.2 茶叶分类的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上的差异在茶的制作、分类以及茶叶品质方面表现突出。在我国,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茶深受人们喜爱,在品种繁多的茶叶之中,绿茶占到了近百分之六十的比重,在翻译上,green tea是绿茶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但是,与中国区别较大的是,西方国家茶品种类以及茶的产量在红茶上占了绝对优势。下午茶是英国人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英国是一个及其热爱茶的国家,他们每天都离不开茶,所以英国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一直以来相当巨大。而在红茶的翻译上,其英文表达并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从茶的起源上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翻译的不同之处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关心的问题。

1.1.3 茶文化交流方式的差异

形成于唐,发展于宋的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品茶,是除了解渴之外对茶的更深层次的追求。中国人对茶的喜爱表现在对茶的品鉴上,味道、颜色是重要的评价标准。除此之外,在茶中追求精神慰藉,感悟茶文化,品茶味,闻茶香,赏茶韵在千百年来深受中国知识分子喜爱。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茶文化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交流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的维多利亚下午茶。品类众多的辅料,精致典雅的茶点都是英国下午茶文化的重要特征,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放松身心,拓展社会交往。

1.2 中西方茶文化在英语翻译中的差异

在对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针对英语翻译的差别在中西茶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典故。

1.2.1 文化差异在生活环境中的反映

不同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把茶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在茶文化的初始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其根源在于我国自古属于农耕文明,社会形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在对呆板、缺乏灵活性的人进行挖苦和讽刺时,人们常常会使用“茶壶里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形容;此外,与茶相关的成语更是不计其数,例如榷酒征茶、茶饭无心、茶余酒后、浪酒闲茶等等。与中国茶文化不同的是,在西方,茶更多的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其根源在于商业文明在英国的蓬勃发展。在英国的语言系统中也有与茶密切相关的表达,例如,a tea hound经常用来形容对女子大献殷勤的花花公子。

1.2.2 茶文化差异在风俗习惯中的反映

一种存在约束作用的集体习惯,其形成根源来源于一种特定风俗习惯在社会历史中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这种约束性的集体习惯在塑造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茶文化中,格调高雅的茶诗、意境深幽的茶画以及做工考究的茶器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深受佛、道、儒三种文化的影响,讲究清心养性,具有安神养心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而在饮茶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也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便有了类似于茶余饭后、酒后茶余等成语的出现。而在英国,尽管其茶文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例如,茶叶盒是tea caddy,茶盘是tea tray,茶杯是tea cup,茶园是tea garden,茶壶tea pot.由此可见,中西方对茶文化的不同理解深深根植于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

1.2.3 茶文化差异在历史典故中的反映

对于茶,中国人不仅爱它的滋味,爱它的芬芳,对于它的历史文化更是沉醉不已。有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在中国辉煌灿烂的茶文化宝库中可谓是不胜枚举。例如,在卢仝著名的《七碗茶诗》中,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以教吹去月轮旁。”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茶文化中的历史典故,而本文所举的却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在英国,afternoon tea的典故家喻户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十七世纪的皇室,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茶文化的翻译学习中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英语教师应注意中英茶文化历史典故的引用。

2 提高英语翻译教学中中西茶文化翻译质量的措施

2.1 高校合力编撰专业教材

适用于中西茶文化翻译对比研究的高质量教材应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团队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对中西方茶文化做到具体了解之后编撰出适合于当下高校英语教学茶文化翻译的教材。不专业、不统一、不严谨的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译教材的存在是目前我国茶文化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所以,既符合中西方茶文化特点又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要求,既满足跨文化交流理念又能够充分融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教材是目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各方共同的呼声。

2.2 提炼中西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增强学生茶文化翻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应当以打造跨文化交流项目为基础,在情境教学、任务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上进行深入发掘,提炼出中西方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达到让学生从全局上把握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目的。例如,以英语中“红茶”对应的“black tea”和“黑茶”对应的“dark tea”为例,从文化对比力和中西逻辑力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社会心理以及认知模式在中西茶文化翻译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在认知上深化学生对中西两种文化体系的把握,通过摘取权威茶典籍中英汉对照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翻译基础。

3 结束语

中英茶文化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茶叶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从增进跨文化交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翻译质量方面促进我国中英茶文化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了摆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大课题。本文以中西茶文化翻译中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深刻探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在中西茶文化的发源、茶叶的分类、茶文化交流的方式以及中西方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茶文化历史典故等方面做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高校合力编撰专业教材、提炼中西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等提高英语翻译教学中中西茶文化翻译质量的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西茶文化在英语翻译中的发展。

[1]姚兰.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J].福建茶叶,2017(11):183.

猜你喜欢

中西典故英语翻译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