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1-18李建秋刘斯洋
李建秋,刘 涛,刘斯洋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当前,在我国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思想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新的思想浪潮和新的价值理念不断出现,对我们传统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三观”,因此相比于其他人群来说更容易受到各种新思想的影响,其中一些错误的、极端的、消极的思想和价值会让他们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也会降低。受此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对于此,就不妨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掘和利用茶文化优秀的思想和价值,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提供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的力量。
1 高校思政教育及大学生思想现状和不足
知是行之始,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要清楚为什么要用其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只有统一认识,才能激发高校在茶文化视阈下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内生动力。为什么要选用茶文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诸多问题。
要看到,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其中体现在思想方面就是社会思想和价值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思想去中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受到一些新思潮的影响。
从实际看,近些年不断涌现的思想浪潮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如创业思想、文化回归意识、爱国精神等等,这些对于涵养当代大学生更加健康向上的理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是社会价值多元化,那么除了优秀的思想外,必然也会有一些极端的、片面的、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文化,譬如说审丑文化、宅男文化、享乐主义、奢侈浪费风气,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不良思想倾向有着很强的诱惑性,相比较那些优秀思想来讲,其更容易渗透到“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心里。
反观当前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不少的不足和弊端。举例来讲,有的大学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思政教育课程没有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当中,难以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有的大学采用的思想政治教材落后与时代的发展,有的教材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版本,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很难起到思想感染和价值引导作用。有的学校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采取的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互动。这就会让老师授课的针对性大大降低,因为他很难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理念,也就不会做出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
2 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我国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挑战是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战胜的“拦路石”。
2.1 部分大学生自我主义强烈,缺乏足够的集体意识,是思政教育的一个挑战
从现实看,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年代末期出生的群体,有的甚至是2000年后所出生。一方面,大多数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他们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极易导致他们过于关注自我感受,重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缺乏必要的集体精神。从现实看,这种情况其实广泛存在,比如说有的大学生不考虑别人感受,在宿舍里玩游戏、看电影、打电话到深夜,影响别人休息;又比如说有的大学生极少参与到班级集体活动当中,在班级需要自己时选择躲避和漠视。
另一方面,这批大学生的成长时期,恰恰是我国经济快速提升的二十年,群众的生活水平在这二十年里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因此,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从小过的便是衣食无忧甚至是富足的生活。加上其父辈们多是从较为贫困的时代走来,所以生活一旦有所改善,便愿意将最好的给予给自己的孩子,这就极易让这些大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乐于享受,身上没有足够的拼搏精神和吃苦意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后,极易出现心理上的极大波动。这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发展道路上继续攻克的一个问题。
2.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和价值观错位的挑战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群体中的普及,就让思想文化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吸引和分化了大量的人群,其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高校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热衷于各种网络平台,其所接受的信息、思想和价值观念已经远远超越了学校能够监管的领域,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因此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通过电影、电视剧、音乐等载体在大学生中间进行传播。加上前些年我国对互联网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不少暴力、色情、反动的思想在网络上盛极一时,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大学生来讲,这些思想极易让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跑偏”。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
从现实看,为什么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日益边缘化,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功利目的在作祟。近些年,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因此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会将就业率当成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再加上学校本身也需要用就业率去增强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因此便将教学重点和教学力量放到如何针对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这固然是无可厚非,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但是重视就业率,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并不等于要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可现实中不少高校在这一点上却走了极端,一味追求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让不少学生尽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在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上却不甚理想。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却并非易事,因为其涉及到高校师资力量和学生学习精力的分配问题,因此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不容小觑的挑战。
3 茶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国茶文化有别于其它一些文化种类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其有着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导力。这一特性源自于茶文化较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其并非生长在一个闭环当中,而是始终张开自己博大的胸怀,主动迎接着其它领域的思想融入进来。举例来讲,茶文化所蕴含的“修身齐家”的思想,就是其在发展历程中与我国儒家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家国情怀的正能量思想。从宏观上来看,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己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关系上面。
3.1 茶文化思想中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何谓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修身”、“慎独”、“反省”。这些思想理念主要来自于儒家文化。因为茶叶的基础文化是质朴、清新、幽雅、天然,所以从一开始,我国的饮茶者便将茶与自己的性情结合起来,赋予了茶事活动很强的仪式感,并试图从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让自己变得更加平和从容,更加积极清廉。一方面是修身,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水平去做出一番作为。另一方面是反省,也就是“吾日三省吾身”,通过饮茶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恰当之处,并进行反思,找出解决之策,让自己今后的行为更加成熟稳重。
3.2 茶文化能够让人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品质
茶文化中蕴含着“茶德”的思想内涵,其强调人们要始终通过内在的涵养,让自己的一举一动散发出道德的光辉。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这一点十分重要,其能够感染和熏陶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质,通过内心的提醒和督促,让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行为优秀、思想高尚、内心纯净。
4 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4.1 高校在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会挖掘和利用茶文化丰富多样的外在形式,用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去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及实效性
中国茶文化尽管有一个基本的框架,然而在其框架里面,却蕴藏着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子类别。譬如说,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之间的茶文化根据社会人文、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区别,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像蒙古族茶文化的大气、豪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奔放、热烈,江南一带茶文化的婉约、温和、细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应该说,不同的茶文化不仅仅在文化性、审美性上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同时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也能通过这些丰富的载体进行更好地传播,如茶艺表演、采茶舞、敬茶舞、茶歌等等。
针对这一点,大学就要充分挖掘不同地区和民族茶文化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并有针对性地将其与茶文化融合在一起,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举例来讲,对于历史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讲,就不妨将采茶舞、采茶戏等蕴含着客家人南迁、定居等历史的茶文化载体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历史专业的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更是能够让他们从客家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历史中受到思想的感染,锤炼出更加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人文品质。
4.2 要尽快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试机制,并将其纳入高校整体考试的计划当中
从实际中去分析,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为什么难以取得实效,难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一个关键因素还是因为其建立起严格的考试体系。由是言之,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就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缺乏考试机制的弊端,对当前的思政教育考试机制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把思政教育考试纳入整体考试计划当中,而不是单独的考卷考试,要闭卷考试,还要将分数纳入学生的总体分数当中,甚至将其与大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等进行挂钩。与此同时也而要将其跟老师的考评机制结合起来,如此双管齐下,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老师的教学热情。另一方面,针对思政教育内容相对枯燥的问题,就不妨将一些生动的茶文化知识内容与考试进行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强,也能在潜移默化间,让茶文化的思想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里。
[1]杨洪能,刘建伟.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普洱学院学报,2006(5):85-87
[2]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山东大学 ,2010.
[3]杨玉荣.浅议儒家道德修养观与大学生道德修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104-105.
[4]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