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8李景新

种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堆料过磷酸钙培养料

李景新

(东源县农业局蓝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 河源 517564)

蘑菇在东源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为了着力提高蘑菇的产量、质量以及商品效益,现将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长环境条件

蘑菇在室内种植,从菌丝体变为子实体,最后成为实用菌类,在适合的条件下,蘑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

1.1 养分

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无叶绿素,不能直接利用太阳的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牛粪、猪粪、禾秆、磷肥、石膏、塘泥等现成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1]。

1.2 温度

蘑菇分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0℃,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16℃。当温度偏高时,菌丝发育快,但细弱,容易老化早衰,子实体则易开伞;当温度低于4℃时,菌丝、蘑菇(子实体)停止生长。

1.3 水分

蘑菇子实体的含水量为90%,培养料绝对湿度为55%~60%。过干不易生长,过湿则通风不良,菌丝逐渐萎缩死亡,子实体也会死亡。

1.4 空气

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它在呼吸中不断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因此,蘑菇房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能阳光直晒。

1.5 光线

蘑菇生长发育不需要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仍然会顺利发育。若光线过强,反而会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1.6 酸碱度

培养料酸碱度以6.8~7.5为宜。

2 蘑菇栽培季节

栽培一般安排在冬季,具体栽培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根据当地往年的气候资料,先查出当地月平均气温达16~18℃(出菇最适宜温度)的月份,以此月为基准,前推1.5~2个月为播种的时间。再往前30~40 d为制种时间,播种期往前推18~20 d为建堆发酵时间[2]。

3 菇房选择

(1)利用旧瓦房、茅屋、仓库等作蘑菇房,有条件的可建新式蘑菇房。菇房最好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菇房上面有可保温的天棚,四周破墙洞要修补好,能保温、保湿,还有利于消毒和防治虫害。

(2)搭床架要因地制宜,看菇房大小和培养数量而决定床架层次,但床架不宜过稀或过密,便于通风换气。一般床架宽2.5 m,长度按地形而定,每层高相距1 m,或搭2~3层,每层床架两头开有26.7 cm2的对流窗,有利于流通空气。四周或中间要留走道,便于操作。用竹、木搭床架,必须坚固、平整、安全,每层架底用竹条或竹片,然后摊上杆垫,四周用竹片挡料,防止培养料散落。

4 栽培技术

4.1 培养料的准备

培养料一定要备好备足,一般用干牛粪(少了干猪粪)、干禾秆、磷肥、石膏、石灰拌和,并适当加上少量辅料类,如豆饼粉、花生麸、菜籽饼、硫酸铵、复合肥、过磷酸钙、碳酸钙等,清尿液2.5 kg。

常用培养料配方:

(1)干禾秆600 kg,干牛粪400 kg,豆饼或花生麸35 kg,尿素 7 kg,硫酸铵 10 kg,过磷酸钙 16 kg,碳酸钙15 kg。播种前含水量为60%~65%。

(2)干禾秆或小麦秸400 kg,干牛粪600 kg,豆饼或花生麸25 kg,尿素5 kg,硫酸铵9 kg,过磷酸钙12 kg,碳酸钙15 kg。播种前含水量为60%~65%。

(3)干禾秆或小麦秸1 000 kg,鸡粪100 kg,尿素15 kg,过磷酸钙35 kg,石膏50 kg。播种前含水量为60%~65%。

各地因原料种类和来源不同,在实际生产中,材料中的碳、氮含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主材料用量和添加辅助氮源量,寻找恰当的配方。同时,根据原料质量适当修正培养基配方。

配制培养料时,必须考虑培养料的碳氮比,所有的培养料配方,碳氮比要掌握在(30~33)∶1,培养料堆制发酵后的碳氮比为(17~18)∶1。

4.2 堆沤与发酵方法

4.2.1 堆沤场所

最好选在室内或者棚内,以免日晒雨淋。若在室外,要选取搬运方便、靠近菇房、水源和排水方便的避风处,以利于保温。所有堆沤场所最好是水泥地面。

4.2.2 培养料的预处理

干牛粪要敲碎后调水,预湿2 d,使其湿透。预湿程度以手抓牛粪,用力握后有水从指缝渗出而不滴下为度。草料切断或碾压后,用1%石灰水浸泡1~2 h,淋透3次。预湿程度以抽出几根稻草,用手拧能见水渗出为度。预湿的草料要堆放1 d。

4.2.3 发酵方法

(1)堆沤。先在堆料场地铺一层15~20 cm厚的干禾秆,宽1.5 m左右,长8~10 m,将培养料中的干禾秆切成13.3~16.7 cm长,生石膏、过磷酸钙、花生麸弄成粉,然后往堆料场上均匀撒放一层预湿好的牛粪,厚度视培养料配方而定,一般4~8 cm,接着按一层草一层粪的次序往上堆叠,直至堆好为止。堆沤时需添加的氮肥、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石膏等,拌匀后均匀放入每一层,边堆料边淋水(下少上多),将清尿液淋入每一层,一般堆成宽1.3 m、高1.7 m为宜,顶层用粪全面覆盖。堆料方向最好是南北走向,堆顶做成龟背形。堆好后用尼龙薄膜覆盖,在堆中插一支长柄温度计,以了解堆温的变化情况。顶部和外缘不宜加化肥。堆沤时不宜加过磷酸钙,待第3次翻堆时添加,要酌情补水,第1层不补水,其他各层都可补水,直到四周溢水为止。露天堆料时,晴天最好用草帘遮盖,下雨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雨后应及时掀膜通气,防止厌氧发酵。

(2)翻堆。通常堆沤后第4天进行第1次翻堆,再过2~3 d进行第2次翻堆,再过2~3 d进行第3次翻堆。翻堆要均匀,当翻第2次时把石膏和磷肥混放入堆沤。翻堆时,先将外层的料移开,中间的料铺在新建堆的底层,将原料堆外层的料放入新建堆的中间,最后将原料堆底层的料铺在新建堆料的上层。第1次建堆时,若培养料偏干,要适当喷水加湿,以后的翻堆一般不宜加水,最后一次翻堆时要调pH值至7.5~8.0。从第2次翻堆起,要喷敌敌畏等杀虫剂。二次翻堆后,优质培养料的标准应是:含水量适宜(60%~65%),草茎较柔软、富有弹性,粪草色泽呈黄褐色到棕褐色,闻不到粪草料中刺鼻的氨味和粪臭味。

(3)发酵。第3次翻堆后2~3 d,将准备好的菇房的门窗关闭,将料翻开趁热搬入菇房,堆放在菇房中的中间床架上,顶层和底层均先不铺料。搬入菇房的培养料要够铺整个菇房的床架,培养料搬进菇房后,散落在地面上的培养料要打扫干净。同时密闭门窗,通入蒸汽加温或煤灶加热。培养料一般要堆沤发酵20~25 d。堆沤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呈暗褐色,并出现大量白色的嗜热真菌。堆料柔软、易拉断、富有弹性、无异味,培养料含水量为60%~62%,含氮量为1.5%~2.2%,pH值为6.8~7.5。

4.3 菇房消毒

栽培前要将菇房彻底打扫干净,对栽培过的菇房特别是发生严重污染的菇房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先将菇房冲冼干净,待菇房地面及床架上水分风干后,用3%~5%的石灰水喷刷床架,四周墙上可涂上石灰水,也可用福尔马林、硫黄熏蒸消毒,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4.4 播种

采用竹签或手指掐穴,穴深达培养料的2/3,规格为 6.7 cm×6.7 cm,呈“品”字形,菌种露出表面 1/3,盖上牛粪粉,用尿水拌湿润,轻轻拍干料面,每隔10~13.3 cm盖上报纸,有利通风、保湿,促进菌丝生长。

4.5 覆土出菇管理

(1)水分控制,这是一个重要阶段,要保持覆土层湿润,原则上散发掉多少水,就要补给多少水。

(2)土质选用有黏性的塘泥,晒干切成土粒。时间一般在种菇15 d后,第1次及时覆盖粗土;第2次过7 d后再覆细土。

(3)由于前期出菇较快、产菇量多,适时追肥对于提高蘑菇的产量及质量效果明显。追肥应做到前期少、后期多,追肥种类很多。

5 防治病虫害

5.1 白霉菌

发生时加强通风,为害处扑石灰粉,并将白霉菌挖掉加进培养料。

5.2 胡桃肉状杂菌

发生时将一粒粒胡桃肉状杂菌挖掉,加强管理,注意干湿度和通风透气。

6 收菇

采菇回来后,即用小刀切去菇脚,去掉泥沙、杂质,尽量做到中午不采菇,用6/1 000的生理盐水浸菇,保护菇色洁白。

参加文献:

[1]徐凤珍,李兰标,高波,等.大棚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28(01):31.

[2]张洪海,袁留照.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5,24(03):36-37.

猜你喜欢

堆料过磷酸钙培养料
堆载刚度对地基附加应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怎样提高农家肥肥效
侧式悬臂堆料机调试要点指导
物料离析效应和菱形堆料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