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8-01-18张淑宜
张淑宜
心衰是在临床急危重症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心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同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药物即为胺碘酮, 胺碘酮能够降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1]。护理干预是一种整体的护理措施, 相较常规的护理手段, 护理干预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11日~2016年11月11日期间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 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11日~2016年11月1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54.58±9.14)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8~76岁, 平均年龄(52.36±9.25)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工作者遵医嘱给予本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前注意停止患者之前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之后再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注射, 护理工作者给予本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2]。包括:胺碘酮治疗;帮助患者办理入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1.2.2 观察组 护理工作者给予本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 治疗的方式和手段同对照组, 护理工作人员为本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3,4]:①护理工作者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内的干净整洁、安全舒适, 定期为病室进行开窗通风,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控制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并记录检查的结果。②护理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起病急骤、死亡率较高, 患者难免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影响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愈后, 因此积极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疾病的同时, 护理工作人员也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安慰和关爱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护理工作者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工作者在患者进行胺碘酮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应为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脉搏、尿量、神志等情况,护理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④护理工作者应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低盐低脂饮食, 多吃蔬果蔬菜, 多饮水, 避免便秘,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 如慢走、太极等有氧运动,但切忌激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QOL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量表,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QOL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 评分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3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率度75.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为(2.6±0.2)分,角色功能为(2.4±0.5)分, 社会功能为(2.4±0.4)分, 情绪功能为 (2.6±0.2)分 , 均优于对照组的 (1.4±0.6)、(1.2±0.2)、(1.6±0.2)、(1.8±0.2)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心衰是由于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力受到阻碍, 导致心肌血液的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血液量, 从而导致心脏功能不全[5-7]。心衰会导致体内器官和组织的血液灌流不足,肺循环淤血及体循环淤血是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急危重症疾病当中, 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心衰, 心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同时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8-10]。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 在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的情况下, 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密切监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护理工作者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的情况下, 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张大惠, 肖力.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医药前沿, 2012, 2(11):269.
[2] 李鑫.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代养生b, 2015, 5(8):172.
[3] 杨元焱.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饮食保健, 2017, 4(8):165-166.
[4] 陈刘颜.盐酸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6):131-132.
[5] 徐美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194-195.
[6] 胡丽琼.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应用.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6):930-931.
[7] 段慧君.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效果观察.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A01):220-221.
[8] 刘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2):1498-1499.
[9] 苏红彬.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医药前沿, 2017, 7(7):97-98.
[10] 李珊珊.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