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影响

2018-01-18王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训练组阻塞性康复

王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性呼吸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的, 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 是最为重要的临床特征, 早期可表现为单纯的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 但随着病情的发生与发展能够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 甚至是呼吸衰竭[1]。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且改变的发生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使得其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 据有关文献报道, 目前认识到遗传 基因、长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生 物燃料、职业和营养等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相关, 且多发于老年人群[2]。2013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指出[3]给予肺部针对性康复指导能够使患者受益, 且随着康复持续的时间延长其获益越大, 如果能够长期在家中保持康复训练, 能够更好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加呼吸训练康复护理, 且维持6个月以上,分析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对患者肺功能改善和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获得了较为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0例, 女32例;年龄55~72岁, 平均年龄(58.4±4.6)岁;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6.4±2.2)年。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 均接受本研究方案且签署同意书。利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 各3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内容, 均经过治疗后符合出院标准出院。训练组在上述治疗基础给予针对性护理及呼吸训练康复护理。①针对性护理。住院期间, 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内容,包括舒适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内容。a.舒适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同时避免病房内有易引起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如花粉、粉尘等。保持被服干净整洁舒适, 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特别对于端坐呼吸患者, 因需长期保持端坐位, 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休息质量, 因此对于重症患者要给予特殊的护理照顾, 避免褥疮发生, 尽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b.心理护理。长期气道通气不良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因此在住院期间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在住院期间配合相应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出院后, 远期随访的跟踪率。c.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药期间, 要严重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熟练掌握药物的配置流程和药理机制, 在进行静脉滴注等护理操作过程中, 遵循无菌原则, 尽量选用浅静脉血管条件好的进行穿刺。如符合静脉留置针适用证可尽量选择, 做到一次成功以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并建立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②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出院后, 指导患者改变呼吸习惯, 训练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4]。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呼吸体操训练, 2次/d。一式:放松全身平静呼吸;二式:前倾身体呼气, 复位立姿吸气;三式:单举上臂吸气,用双手压腹部呼气;四式:平举上肢吸气, 下垂双臂呼气;五式:平伸上肢吸气, 双手压腹呼气;六式:双手抱头吸气,转体呼气;七式:立位上举上肢吸气, 蹲位呼气;八式:腹式呼吸;九式:平静呼吸收势[5]。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建立有主管护师负责的长期呼吸训练康复护理6个月, 做到每周电话随访1~2次, 指导患者完成训练康复内容, 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测评康复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训练组FEV1为(1.60±0.13)L、FEV1%为(53.33±4.80)%, 对照组分别为(1.61±0.25)L、(52.98±3.26)%;出院6个月后, 训练组FEV1为(1.86±0.60)L、FEV1%为(77.43±5.67)%, 对照组分别为(1.72±0.55)L、(63.45±4.91)%。出院6个月后, 两组患者FEV1、FEV1%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比较 训练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71.65±6.61)分, 高于对照组的(55.49±8.2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不同程度的气流活动受限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 常累及并改变患者的呼吸习惯, 如膈肌受到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挤压而下降, 造成膈肌的活动受限, 严重者可引起膈肌失用性萎缩性无力。国内有大量文献报到指出通过呼吸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改善最大肺活量、FEV1以及FEV1%[6-9]。本文通过长期随访给予患者呼吸训练康复指导, 结果显示:6个月后, 训练组FEV1、FEV1%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远期生活质量改善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结果相一致[10]。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呼吸训练康复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并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1]张建华, 刘惠俐, 富丽芳.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7):504-506.

[2]蔡柏蔷.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34(4):294-29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 2013,36(4):255-264.

[4]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9):836-838.

[5]刘洪君, 姚翠玲, 许占英, 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1):63-64.

[6]郑俊兰, 黄忠碧, 熊洪, 等.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缓解期肺功能的影响.护理研究, 2006, 20(1):54-55.

[7]居朝霞, 刘霞英, 陆忠华, 等.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 2010, 30(2):284-285.

[8]高嵩芹, 史彩霞, 李蓉, 等.强化康复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康复学报, 2016(6):19-23.

[9]陈红辉.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健康必读旬刊, 2012(11):186.

[10]张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0):1802-1805.

猜你喜欢

训练组阻塞性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