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18齐晓琳
齐晓琳
盆腔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有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准确的诊断和分期对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手术指征的评估对手术方案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CT在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作者进行了此次对比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本院收治的拟诊为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1±7.65)岁。
1.2 诊断方法 患者分别行阴道超声和CT进行术前评估。①阴道超声检查: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或膀胱截石位,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的探头频率调整至8.0 MHz,对探头消毒后套上双层橡皮套,涂擦适量的耦合剂,插入阴道仔细探查盆腔的器官。②CT检查:嘱咐患者禁食6 h以上,给予患者500 ml的3%的泛影葡胺口服以使患者的膀胱、肠道和盆腔处于充盈的状态,嘱患者取仰卧位,之后应用西门子双排CT机的层厚设置为5.0 mm,螺旋距设置为4.5~5.0 mm,由患者的趾骨联合下缘向上进行平扫直至髂前上棘,给予患者80~100 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静脉注射后,行增强扫描,最后应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所有获得的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通过双盲阅片得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病理结果,并对照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盆腔妇科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 50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24例:其中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12例,且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存在浅肌层浸润;24例恶性肿瘤患者共检出转移病灶97处,其中4处位于肺内结节、27处位于腹部淋巴结节、23处位于盆腔淋巴结、5处位于纵隔淋巴结、7处位于腹股沟淋巴结、6处位于肠系膜、14处位于大网膜、11处位于骨;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5例为Ⅰ期、11例为Ⅲ期、8例为Ⅳ期;26例良性病变的患者中3例为卵巢单纯性囊肿、4例为卵巢囊腺瘤、2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2例为卵巢成熟畸胎瘤、1例为卵泡膜细胞瘤、11例为子宫肌瘤、3例为宫颈息肉。2.2 阴道超声和CT检查诊断结果比较 与术后病理对照,阴道超声检出20例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10例,临床分期:4例为Ⅰ期、9例为Ⅲ期、7例为Ⅳ期,阴道超声诊断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准确率均为83.3%。与术后病理对照,CT检查检出24例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12例,临床分期:5例为Ⅰ期、11例为Ⅲ期、8例为Ⅳ期,CT诊断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准确率均为100.0%。CT诊断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准确率均高于阴道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增长率在癌症发生率中所占的比例最高[2],临床上多行手术治疗,但腹部组织器官较多、腹腔及腹膜后腔的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病灶的大小、生长类型、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均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对盆腔恶性肿瘤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快速、全面、准确地评估极为关键[3]。
细胞学和病理检查是诊断和评估妇科恶性肿瘤的金标准,但该种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限制性。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首选超声检查,但其诊断该类疾病的准确率较低,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为24例,其中临床Ⅰ期5例、Ⅲ期11例、Ⅳ期8例,而阴道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20例,其中临床Ⅰ期4例、Ⅲ期9例、Ⅳ期7例,阴道超声诊断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均为83.3%。
CT对人体的病变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具有扫描范围大、速度快和图像清晰的特点[4],用于盆腔妇科恶性肿瘤的术前评估中较容易发现腹部的转移灶,且CT的容积再现重组、多平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多种成像技术科多视角、多方位显示肿瘤、肿瘤血管的分布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5-7],应用于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不仅可分辨肿瘤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数量、病变的侵犯程度和周围组织,还可以对腹腔、盆腔和髂窝进行清晰和直观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积液[8,9]。
索文华[10]在研究中指出CT可对淋巴结、腹腔及器官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中,CT应用于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检出24例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12例,临床分期:5例为Ⅰ期、11例为Ⅲ期、8例为Ⅳ期,其诊断妇科恶性肿瘤和临床分期准确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应用于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病情评估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义霞,胡涛,徐尊花,等.肿瘤异常蛋白检测系统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5):745-747.
[2]娄英华,沈怡.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DVT风险的有效性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3):333-337.
[3]胡康,印群.多层螺旋CT扫描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91-93.
[4]陈成,吴金杰,周四春,等.CT技术结合MC模拟探测器效率刻度曲线.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5,35(5):490-493.
[5]白秋利,赵春英.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88-91.
[6]王翔,罗春海.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0):3036-3038.
[7]阳光辉.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比较.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646-647.
[8]吴勇胜.CT在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当代医学 ,2015(22):41-42.
[9]强韩英.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中国医药科学,2014(18):86-87.
[10]索文华.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对比研究.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7):57,59.